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2014-08-14 03:53许红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炼字意境古诗词

许红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探究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就成为急需解决的事情。

一、对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反思

诗歌在中华文化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古典诗歌一直滋润着我们的民族。在今天提倡素质教育的新环境里,古典诗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受到熏陶,善良心灵得到滋润。中小学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多读古诗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汉语言文字表现的魅力,更加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修养。然而,长期以来,古诗词在语文课中所占分量并不算少,但所用教学时间却不多,即使学习诗歌,也仅仅为了应试,诗歌的鉴赏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致使古诗词的教学质量不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直接导致学生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的不足。即使有教师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但由于方法不当,仍然效果不甚理想。

二、对初中古诗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一)从鉴赏内容的角度

本人认为,古诗词教学中,应挖掘教学内容本身中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欣赏、思维、审美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体味诗词的形象美、声韵美、含蓄美和意境美。鉴赏古代诗歌应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会表达技巧、领悟诗歌意境及思想内涵。诗歌具有形象性。诗人往往通过具体生活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诗歌在很小的篇幅中要表现丰富的内容,这就需选择最具典型意义、最有启发性的生活画面。古代诗歌大多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境,或借景抒情。欣赏时,要理解各生活画面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语言要专注那些诗人苦心经营、反复推敲过的字、句,品出其包孕着的丰富内涵和不尽的韵味。古代诗歌因语言具有凝练性特点,大多数诗歌采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以求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因此,要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比如炼字和意境都是鉴赏的重要内容。有专家甚至将诗歌鉴赏细分为七大板块:识字、知人、论世、诗法、会意、吟诵和比较。这对于社会阅历不深,语文功底尚浅的初中生来说,虽说要求过高,但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加以选择,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从教学方法的角度

1.重视诵读

在各种艺术中,文学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形象不能直接感知,它在本质上是诉诸于想象的。语言文字于文学形象仅具符号意义,这些符号要在想象中还原为形象,则必须经过视、听感官的中介。“诗歌是最接近音乐的文体”。由于诗词所描绘的不只是客观景物,更倾注着作者的情思。所以只有反复吟咏诵读,才能真正地感知诗词的声韵美,从而激起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基于以上观点,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吟诵的练习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懂得恰当的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要领,也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懂得恰当的声韵美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获得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效果。如有可能,诵读诗歌还应当创造朗读的氛围,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比如配乐的选取、教室的布设、肢体语言的运用等。

2.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

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的意境。诗歌语言凝练而具跳跃性,诗句不那么符合现代语法规范和逻辑规律,句与句之间只有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补充描摹出那一幅幅画面,感悟被省略但却具有无限魅力的艺术意境。因此,鉴赏诗歌要整体感知,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其实也是在说明想象和联想的重要。七年级下册《山中杂诗》,四句诗为四个画面,初看似乎并无关联,但只要在每句前加上“你看”二字,设身处地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静谧的气氛和诗人闲淡的情怀,一幅山林风情图便展现在面前。

3.鉴赏语言,体会炼字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语言的表现力的分析,有助于深入领会吟咏诗歌语言刻画的“意境”。在诗歌鉴赏时,应要求学生抓住始终“陌生化”的语言,或对运用非常精妙的语言,进行深入挖掘。古典诗歌需讲求炼字。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领悟诗歌的语言凝练,应引导他们体会诗歌是如何炼字的。如《滁州西涧》,引导学生抓住“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横”字,进行细细的品味,则诗的境界全出。

4.对比阅读

古诗阅读不仅要进行横向对比朗读,还要进行纵向对比阅读。横向对比阅读就是把同一作家的几篇作品拿来对比,引导学生认识作家由于时代的变迁、人文地理的环境变化等因素而导致的思想内容、诗歌意境上的差异,再通过对比朗读,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品味鉴赏深蕴其中的浓郁诗情,认识过程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作家作品的感知也不断深化,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纵向对比,也就是把不同作者在同一层面上的作品拿来进行对比,分析其作品的区别与联系,领会他们寄情于景,融情于诗的写作特色,在朗读中细细品味,审美的愉悦如涓涓细流,渗透于心田。除了前两者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个性化对比朗读。在阅读和鉴赏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有关的诗歌进行比较、归类,有利于加深对诗歌内涵及艺术美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积累丰富知识,提高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扩大视野的方法。

5.了解作者情况以及时代背景,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常说的知人论世。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多为诗人自我形象,或间接、或多或少地带有诗人的影子,而熟知诗人的生活环境和诗人的人生际遇以及诗人的个性和特殊魅力对于理解体会诗歌的韵外之味是大有帮助的。

猜你喜欢
炼字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