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体悟诗歌思想情感的钥匙

2014-08-14 01:43浦培根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子规沙鸥意境

浦培根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他的喜怒哀乐,然而读者自能感受到那浓郁的春意和轻松愉悦的情绪。此番情意,正是由意象而感知的。

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发展史中,意象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较为稳定的寓意和内涵。譬如,借月托雁寄乡思,落花流水传愁绪,松梅竹菊寓高洁,燕子乌鸦系兴衰等。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对诗人而言,他往往通过意象来表达主观情感。对我们读者而言,则必须通过意象去审视诗人的主观情思。所以,在古诗词鉴赏中,需要了解意象的寓意内涵和审美意味,还需要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方能变盲目而为有的放矢。

意象,是洞悉诗人情感的密码,体悟诗歌思想情感的钥匙,也是历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常见题型。下面主要结合近几年高考相关试题,谈谈如何认识诗歌意象的作用,体悟诗人的情感寄托。

(一)渲染气氛

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自然就会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读者自会产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杜甫的《登高》,是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密集的意象极好地渲染了秋江景物萧瑟悲凉的气氛,从中我们不难体察出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2012年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开头两句意即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由此可见,开头两句描写的是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的是凄冷、感伤的氛围。全诗写的是行程中所见之景,抒发的是羁旅思乡之情。

(二)奠定情感基调

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产物,即使是最平常、最细微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观上的情意。如柳永的《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情感基调。

2010年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本题难度不大,在教材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关汉卿《窦娥冤》“望帝啼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子规”意象即为全诗奠定了悲苦哀怨的情感基调。

(三)创造环境或背景

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它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和季节,给全诗创造了一个清新幽雅的环境氛围。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010年陕西卷:

雨 雪 曲

江 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这首诗借雨雪、狐迹、马蹄、天寒、地暗等景象,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环境描写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又如,2006年浙江卷: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本题答案分别为“流水”和“白云”。作者借“流水”“白云”等景物表现对周遭优美环境的喜爱,以及希望像白云那样不受拘束的隐逸之情。

(四)烘托人物特定的心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烘托特定的情感。通常我们所说的以悲景衬悲情,以乐景衬乐情就是说的烘托作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女子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女子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作者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体现出了对在外游子的相思之情。

2013年安徽卷:

秋 斋 独 宿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所以相同点是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的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孤独中又有淡静。赵诗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孤独中更显凄冷。诗中的意象,烘托出了人物特定的心境。

(五)衬托人物气节或境况

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和比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零落成泥碾作尘”将打击的程度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只有香如故”写出了作者九死未悔的高洁品质。词人也在梅花身碎犹香的风韵中觅到了自己爱国之志,衬托出了诗人屡挫不折、愈老弥笃的精神品质,咏物咏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011年重庆卷:

渡 江

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沙鸥,诗人通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的感伤。如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本诗也是如此。诗人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由此可见,诗人即景自况,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孤单漂泊的境况。

(六)塑造诗歌的意境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物象,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而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是抽象的,要体悟的,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鉴赏时可以从意象入手,把握意境,进而体悟诗人的情感。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营造了凄凉悲清的意境。意境决定心境,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天涯游子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

2004年广东卷: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表面上写“片云”、“孤月”,实际上写自己。“片云”孤寂、漂泊。月亮用“孤”来修饰,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面对秋风秋雨,历来文人往往会生发一种悲秋的情绪,而诗人“心犹壮”、“病欲苏”。诗歌悲而不伤,沉而不郁,意境雄壮开阔。联系尾联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七)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

意象反映的,不但有事物的客体表象,还有人类主体的意识和情感心理,是表现诗人心灵的艺术符号,说到底意象是用来表达诗人主观情思的。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相同意象往往在不同诗中所传达的情感不同,欣赏时要结合语境,把握意象的神韵,进而把握诗人的寄托。

2006年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第一首,友人远去,相见无期,就连寒鸦也已飞尽。面对那无尽的江水,诗人是多么孤寂,心中自然十分惆怅。悠悠,有遥远、久长之意,喻指友情的久长。诗人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第二首,水是宫前水,为跨越宫前水,多少人虚掷年华、多少人壮志难酬,又有多少人屈辱一生。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志者的大好年光,也流尽了唐王朝的国运。诗人借“宫前水”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历史的兴衰,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猜你喜欢
子规沙鸥意境
为爱出发:嫁给救命恩人,把生活过成了诗
把柴米油盐的日子,过成了花开的模样
子规声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宣城见杜鹃花
心随沙鸥飞何处?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