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娜 吴慧蕾
摘 要: 通过对全科医学生在校学习现状及专业认同度的调查,发现当前全科医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佳、学习动机不足、专业认同感不强、基层服务意识不浓等问题,从政策制定和学校教育层面全面提高全科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全科医学生 学习现状 就业心态
2011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全科医生的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全科医师。依托医学院校培养全科医学生是培养全科医师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有效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除外部环境保障、政策和经费支持外,最关键的医学教育质量如何还要看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全科医生,本科阶段学习现状不容忽视。调查显示,全科医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毕业后从事基层医疗工作的积极性。全科医学生不良的学习现状和心态必将使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遭遇瓶颈。本文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为例,对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专业认知、职业发展规四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
第一,全科医学生学习态度不佳,调查发现全科医学生旷课情况频发,部分全科医学生在校期间还存在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如课后选择自主学习的学生不到一半,另外,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对60分万岁的看法持理解态度,只关注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同时,笔者在与这部分全科医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部分全科医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工作已经稳定,在大学期间对自己唯一的学习要求是“不挂科”,而本身高考录取分数就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他们,经考前“突击”结果往往能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不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以后去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业也是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但还是有小部分全科医学生,在考试中有挂科现象,甚至面临“留级”违约的风险,更有甚者表达了想违约的意愿。
第二,全科医学生学习动机不足,通过调查,19.7%的学生旷课的原因是“对专业本身不了解,学习没兴趣”。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定向培养的全科医学专业是父母的意愿或由于全科医学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给予了一定的学费补偿,毕业后即可就业的形式相对其他专业而言就业压力较低。但是“即便免费培养的医学大学生因为一纸契约而到基层医院工作,也很可能身在乡镇心在城市,无法长期扎根服务于基层,而是采用诸如毁约、跳槽甚至改行等方式涌入城市”。通过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的职业理想不是来自学生本人,而是受制于外界条件。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相对偏低,而“不认真听课,上课玩手机,对授课内容不理解课后未能及时巩固”的学生占18.8%,说明有些学生即使按时上课,也是“心不在焉”,听课效果不佳。
第三,全科医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现阶段,除个别较早开设全科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外,大多医学院校在校生对全科医学缺乏具体的认知,其中包括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同时低年级者对全科医学的认知较高年级者普遍偏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对匮乏兴趣。这势必会对基层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造成“质”的影响。调查发现,有7.0%的学生在对全科医学专业的学习上存在误区,认为“学校的基础理论课程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以后临床工作中学习技能操作”。有9.0%的学生认为“作为全科医学生,学好理论课足矣,不需要进行科研探究的学习”,然而“科研工作是提高全科医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全科医生具备科研能力是信息时代基本素养的重要内涵和医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这部分全科医学生对从事此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及专业能力认识不足,可见学生在校学习全科医学时,还未真正意识到全科医学的重要地位。
第四,全科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不浓。调查显示,当问及全科医学生“在与当地卫生局合约期满后是否选择留在基层”时,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继续在基层就业服务。部分女生表示愿意继续服务基层,对她们而言有一定的专业归属感,喜欢基层社区服务方式这一原因所占的比例较高。“广东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站服务的就业率很高,其实行5+3的模式和不断调整的国家政策都鼓励全科医学生于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工作好找且稳定能给医学生很大的心理保证和生存后路,使医学生读书更有方向性和目标性。但有部分在校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继续深造,或通过考取证书,在某方面纵向发展成为专科医生。“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很多医学生把二级医院作为短期过渡的跳板,借二级医院作为自己解决生存问题、积累工作机会的平台,从而为跳往三级医院这一更高平台做准备”,这符合“先就业再择业”的社会现状,十分具有现实性。又或者做一名兼职基层医疗专家,全科医学生的涉及范围比较广,所以于基层,可选择这条道路,即使以后不是从事有关医学的工作,兼职当医疗专家也可以为自己留条后路。
全科医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的学习状况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其今后择业心态和自身基层服务质量,更会间接影响整个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推动和发展,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团队的形象。因此,各大医学院校自全科医学生的本科培养阶段就要“从严抓起”。站在医学生个人角度,“适时调整就业观念和期望值,与社会发展协调同步。自入学开始,学校、学院必须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医学是一门神圣的科学,医学学习与社会使命、个人责任紧密相连,只要踏实工作都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国家应设立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和评估监控机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督导机构也需加强对教学教育环节的监控。且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全科医学专业相关知识的宣传,给予学生更多的社区卫生实践指导,提高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学习欲望,激起他们将来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兴趣。培养医学生的服务意识,使之在毕业后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而除通过学校的教育影响改变就业观点外,政府还要加大对基层卫生资源的投入,制定倾向基层的卫生政策,吸引医学生基层就业。“首先,保障基层医务工作者收入能上台阶,达到甚至超过临床医学生毕业后的期望收入值,以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其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而开设全科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很有必要首先向其介绍全科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学科地位与作用,密切结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和工作实际,让学生首先对全科医学有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在学校教育阶段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从“质和量”上壮大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队伍,保障患者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丽芳,何剑,刘亮,程博.全科医学生培养对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性[J].当代医学,2011,(20).
[2]李瑜,杜兆丰,刘圆月,徐群芳,何雪梅.医学院校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
[3]游细玉.高职医学生学习现状调研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2).
基金项目:温州医科大学学生科研立项课题,编号:wyx2013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