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民主与和谐社会

2014-08-13 10:46
关键词:竞争民主效率

郭 强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资源配置都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并且只有竞争才能实现效率的不断提高。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人类竞争史——从不公平向公平、从武力向智力(经济)竞争发展。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先是人与自然的竞争。在人与自然的竞争中,人类文明没有出现,社会发展得很缓慢。随后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人类文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经济与科技发展仍旧缓慢,究其原因是人没有实现公平竞争。因为社会存在严重的等级制度,对等级的保护限制了人的发展空间。个人发展受到限制,人的潜能不可能得到开发,对此,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竞争理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后,人的潜能得到全面开发,效率提高,社会经济、科技等也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还不到一百年,它所造成的生产力比过去世世代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1]因此,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源可以说是民主,因为民主带来了自由竞争。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失业、贫富差距也开始出现,罢工、社会动荡不断。对此,卡尔·马克思利用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剖析批判,提出了消除竞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可是经过一些国家的实践,实行计划经济消除市场竞争(国家竞争仍存在),但效率也没有了。

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随着工人的斗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资本所有者的民主转变为全民的民主。民主发展了,竞争应该更强。但从当今西方民主先进国家的经济情况来看,经济停滞,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不断增加,保护主义开始盛行。根据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Friedrich List)经济发展的五阶段理论,处于高阶段的国家,财力与权力已很强大,此时国内产业已无需国家保护,国家保护反而会滋长其骄惰之气而削弱自己,因而可采行自由贸易政策。但从当前现实世界看,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反而盛行,原因何在?因此,探讨竞争、民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对经济社会实现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竞争与公平竞争

(一)什么是公平竞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自然界一样,竞争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人类初始阶段是群居动物,为了生存,其竞争应该是与自然的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现代社会后,竞争基本上是人与人的竞争,企业或国家竞争也是人的竞争,其实质是人的合作竞争。因此,目前来讲,所谓竞争,是指一种发生在个人(或组织)间的争胜行为。美国学者斯蒂格勒对“竞争”作了如下描述:“竞争系个人(或集团或国家)间的角逐,凡两方或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各方均能获得的某些东西时,就会有竞争。”[2]美国经济学博士约翰逊给竞争下的定义是“努力获得另一个人同时也在努力获得的东西的行为”[3]。什么是公平竞争?经济学家们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公平竞争就是自由竞争,也就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不受限制的参与经济竞争的权利。同时竞争的结果是以效率取胜,也即谁的效率高、谁的能力强谁就获得最大收益,并且竞争结果受法律保护。否则,自己辛苦争来的东西被别人无端占有也是不公平竞争。当然,要实现完全公平竞争,就必须实现每个人参与竞争的成本为零,也就是交易成本为零。

从现代社会看,竞争又分为经济竞争和政治竞争。经济竞争是市场竞争,而政治竞争是为获取政治权力的竞争。由于公民的政治权利不能交易,所以政治竞争是一种非市场竞争。

(二)竞争对经济社会的正面影响

1.竞争促进效率的提高

根据公平竞争的含义,竞争者以效率取胜,否则竞争者就不会有动力和压力提高效率,经济竞争也不可能促进效率的提高。就如赛跑以速度取胜一样,如果跑在最后的得冠军,就不叫公平竞争,比赛就不会使运动员追求跑得更快。公平自由竞争可使每一个有能力的竞争者参与进来,使每一个人的效率最大化。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如果竞争是自由的,各人相互排挤,那么相互竞争便会迫使每个人都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弄得相当正确。”[4]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有效率,原因就在于竞争的外部压力是竞争内在动力的外在表现,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5]竞争带来效率,“凡没有竞争的地方就没有进步,久而久之就会陷于呆滞状态”[6],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公平的竞争规则下,竞争常常使竞争者的效率最大化,进而带来社会效率最大化。以下利用函数表示竞争与效率的关系:

假设社会中个人效率为f(xi), i=1,2,…n,社会总效率为F(X)=∑f(xi), i=1,2,…n。经济竞争对参与者是一种选择:X=max{f(x1), f(x2),…}。X为选择函数,效率最高者胜。公平竞争能够使每个人参与进来,使个人效率最大化(如果不努力使自己效率最大化,就会被淘汰)。在非自由竞争条件下,假设社会有三个竞争者x1、x2、x3,如果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x1被限制在竞争之外,那么竞争只能在x2和x3之间选择,选择的结果就不是效率最高者,社会总效率也不会达到最优。社会总效率变为:

F(X)=max f(x2) +max f(x3) + f(x1)。

当然,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还可以看出,参与竞争的目的是自利。因此,不能维护竞争的结果也就不能保持竞争。如果社会不能对竞争者的竞争结果进行保护,人们就不会积极提高效率参与竞争。封建社会之所以不能突破发展的桎梏,是因为它既没有公平自由竞争,又不能对竞争结果(产权或利益)长期保护。比如《诗经·小雅》所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就说明,在封建社会天下所有的人和物都是国王的,经济竞争获得的再多也不是自己的,都有可能被国王拿走或遭到抢劫,因此,也不可能有效率的持续提高。竞争者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如自然界一样,狮子抓野兔是为了自己或幼崽食用,如果让狮子抓个野兔喂狗,可想而知它是不会卖力追兔子的,人大部分也是如此*动物吃饱一般不会再抓猎物,人解决温饱后,会乐施好善,继续竞争,这是人类与动物的不同之处。。保护竞争结果也即保护产权,公平竞争与竞争秩序是促进效率提高必不可少的两个部分。

2.竞争带来分工和多元化

竞争迫使竞争者采取各种方式提高效率或者从事自己效率比较高的行业,从而产生了分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劳动分工产生的原因时曾写道:“就像通过契约、交易和购买我们彼此能获得我们需要的绝大部分帮助那样,分工最初也是从这种相同的交换倾向中产生的。在一个狩猎或游牧部落中,一个特定的人,例如,他比任何其他的人能更快、更熟练地制造弓箭,他就制造弓箭。他常常用弓箭来和他的同伴交换牲畜和鹿肉。最终他发现,他用这种方式得到的牲畜和鹿肉,比他自己到野地里捕捉到的还多。因此,出于对他自身利益的关切,制造弓箭成了他的主要营生,他成为一种专门制造武器的人。”[4]14亚当·斯密认为,交换倾向受到自利心的鼓励,并导致劳动分工。实际上不是交换产生分工*交换是劳动分工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分工的充分条件。,而是自由竞争带来分工。竞争使每个人从事比其他人更有效率的事业,制造弓箭者之所以选择制造弓箭,是因为他做其他工作竞争不过别人。例如,在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也存在交换,但分工并没有发展壮大。竞争在带来分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多元化,如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等。

(三)竞争的负面影响

不公平竞争带来社会风险。根据学者冯必杨的研究,竞争会带来竞争损失:一种是自致性损失,由自身能力低造成;一种是非自致性损失,由竞争规则不公平、执法不公、不正当竞争等造成。自致性损失一般不会带来社会风险,而非自致性损失会带来社会风险。同时他还认为,竞争损失都会产生社会风险,如果损失得到补偿,就不会产生社会风险,当竞争损失是无补偿、非自致性时才会导致社会风险,造成竞争损失者报复社会。[7]当然不公平竞争带来的损失常常得不到补偿,因此,会产生社会风险。在不公平竞争社会中,正如一些社会学学者所说的,“如果一个社会对个人的自主性努力附加的限制越多,或对个体的努力给予不公平的报偿,那么,那些即使尽了最大努力仍未成功的个体便会将怨气发到社会上,并会产生越轨性心理或行为”[8],结果对社会产生负效率,因此,需要政府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

竞争带来贫富差距拉大。首先,市场是按效率分配的,因为社会成员的竞争实力大小不等,比如每个人的天赋、受教育程度、工作勤奋程度等不尽相同,所以工作效率也不同。效率的不同导致财富的不同。其次,财富的“马太效应”。经济竞争是全方位的,既有智力的较量,也有财力的竞争。而现代一些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越来越需要大量资本,资本的缺乏常常把大部分人排除在竞争之外。在贫富分化中,财富是一种“加速器”,有钱人可以在经济赛跑中“买车代步”,使贫富分化更加严重。据萨缪尔森的发现,自1935年后劳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是逐年上升的[9],但吉尼斯系数却有所增大。究其原因,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写道:“大财富的历史——与洛克菲勒、梅隆、格蒂芬和福特这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表明,与财产收入相比,工资和个人特征方面的差别太不足道了。”[9]1252再次,劳动力处于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由于劳动力众多,难以联合,或者由于劳动者只有较少的生活储备,在生活不能维持的情况下,往往形成恶性竞争。而资本所有者即使一年不开工,也许仍能维持生活,这样在资本提供者提供较低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也会出卖劳动,因此,劳动者靠劳动参与分配往往收入较少。“60%至80%的贫民都是由于外界的因素,即社会原因造成的。贫困并非因为自己的懒惰和恶习造成的。”[10]所以说自由竞争长期发展和缺乏科学的再分配制度最终会导致财富差距拉大。而经济社会中80%左右的人是靠劳动参与分配的,于是初次分配就会出现80/20法则,即80%的人获得20%或20%以下的社会财富,20%的人获得80%左右的财富。因此,通过市场竞争带来的分配结果就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最终如果不加干预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或社会变革,重新分配财富。社会动荡会影响社会生产和交易,使社会上负效率的人大幅增加(动荡期间),导致社会效率的降低(见图1)。

图1 长期无干预竞争下的竞争与效率

市场竞争带来了效率,其实质是对地球资源的竞相掠夺效率,比如商家绞尽脑汁提高效率让消费者消费更多的产品等,因此,竞争最可怕的结果可能是加速了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毁灭。

二、民主的含义及对经济竞争的影响

“民主”一词是由希腊语的Demos(人民)和kratia(统治或权威)两字合成演变而来的,其最初的含义就是“人民的统治”。希腊历史学家Herodotus首次使用这一概念是用来概括和表述希腊城邦这样一种政治实践:城邦事务是由公民所参加的公民大会通过直接讨论和投票表决的方式来作出最终决定的。而经济学家亚瑟·刘易斯认为,“民主”一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凡受某项决定影响的人都应有机会直接或通过推选的代表参与作出决议;第二层是以多数人的意志为依归。”[11]按照亚瑟·刘易斯的定义,民主就是政治权力的平均分配,是政治公平。

(一)民主的发展历程

民主的发展是由君主集权向人民分权的过渡过程。从早期的古希腊到古罗马看,民主是从奴隶主的民主向贵族的民主发展。[12]随着欧洲进入农奴社会以及商业经济的发展,大的有产者才得以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英国民主发展而言,1689年的《权利法案》只是以条文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后来随着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发展起来。到1832年工业革命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通过议会改革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民主政治得到发展,实现了大的有产者民主。而当时有产者执政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应该由最好的人来统治;这些人受过很高的教育,十分关心法律的维持。如今,极少数例外,这样的人只有在财产所有人当中才能找到,因为财产所有人热爱他们的国家,热爱保护其财产的法律,热爱使其财产得以保存的社会安宁……”[13]在实践中,美国的创建者约翰·亚当斯、麦迪逊以及汉密尔顿曾担心,给所有公民以投票权将会产生侵犯财产权利的政治压力,因此,在制定宪法时曾作了限制[9]1261-1262。

伴随着工人阶级斗争的开展,普选权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普及,此后,民主才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才由相对多数人的投票决定。据统计, 1832年英国20岁以上人口中有投票权的占4.4%,到1914年上升到30%,直到1931年才上升到97%。[14]

(二)民主与竞争的关系

竞争选择了民主。现代民主之所以首先在欧洲产生,竞争是根本,因为当时欧洲尚未统一,除罗马帝国时期外,始终处于竞争状态,有国家间的竞争、宗教与王权的竞争、宗教之间的竞争以及商业竞争等。特别是欧洲国家间的商业竞争(重商主义之所以在欧洲出现,就是因为欧洲当时普遍存在贸易竞争),使欧洲国家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选择了民主制度(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商业贸易的城邦国家)[15]。

民主促进了经济公平竞争。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由于人们自由受到限制及政治不平等,社会不可能有公平竞争。即使到亚当·斯密时代,竞争仍是受到限制的,他曾提到欧洲阻止劳动和资本自由流动的一些政策,如同业公会专属权、学徒法等,这些政策限制了某种行业的竞争人数[4]93-112。竞争受限制,竞争人数就会不足,最有效率的人可能被排除在这个行业之外,竞争者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逐步提高效率。“民主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为广泛的个人自由”[14]58,这是自由竞争的基本条件。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自由的发展首先要求民主,如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政治主张,使劳动者能够自由流动,在经济领域实现自由竞争。

自由竞争推动了民主。随着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提倡民主的发展,自由竞争得到提倡与发展,但自由竞争的发展速度远远大于资本主义民主的发展速度。这从夏炎德在《欧美经济史》中的论述就可看出。“就政治条件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于1642年开始……那次革命属于宫廷革命性质,不够彻底,以新兴资产阶级对部分地主贵族妥协而结束,革命结果是实行两个阶级的联合统治……人民群众并不曾得到真正的好处。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大受限制,凡国家要政都须经国会通过,国王不得任意改变法律,加上原先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公民的人身自由已得到了保障。”[16]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只有大的有产者才有选举权,民主只是大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并且当时代表资产阶级的一些学者提倡经济竞争像生物界一样的自由竞争,反对有任何保障生存的权利,经济效率要求强制性地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法则。这是因为资本家最重视效率,其选出的政府及政策也必须以效率为重。从斯密的自由竞争理论也可以看出,所谓自由是指私人经济主体在国家干预面前的自由,而不包括在另外其他私人权力方面的自由[17]。自由竞争的结果是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工人罢工斗争不断,社会动乱,人民要求实现全民民主。

全民民主降低了自由竞争。经过工人阶级的斗争,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民主改革,大多数公民拥有了选举权。几乎每个人都不喜欢竞争,普选权的实现、人民参与政治的机会及权利的增加和竞争性民主的发展,使得各个政党要获得执政的权力、赢得多数人的投票,就必须迎合大多人的需求,不仅要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还要提高大多数人(劳动者)的权利,否则就会失去下次执政机会。而劳工法等一些制度也从鼓励自由竞争变成对劳动者的保护,如在18世纪以前的劳工法律不允许身体强壮的流浪者行窃、限制最高工资以及禁止工人结社[18],而目前劳动法变成了限制最低工资以及限制资方随意解雇工人(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对劳动者保护全面提高。任何对劳动者保护的权利都是非效率的*英国经济学家斯宾塞最早发现权利的非效率性,他甚至批判免费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无效率的。,保障失业人员、弱势群体等基本生活体制的建立,也使一些效率低的人在经济竞争失败的情况下也有所养,竞争者减少,劳动力成本升高;劳动者还可以加入工会,形成劳动者联盟。这些都使劳动者的竞争心、竞争强度有所降低,个人效率降低*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社会上负效率的人也减少。。

总体来看(见图2),随着民主的产生与发展(大的有产者的民主),自由竞争得到发展,竞争强度变大,效率提高。但随着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全体人民的民主),对劳动者的保护增强,自由竞争有所限制,竞争强度有所降低,一些人的效率降低。欧洲前几年焚烧华人商店,就是部分懒惰的欧洲商人对辛勤的中国商户的报复。这说明全民民主体制下欧洲已形成了“养懒”制度,也解释了西方学者认为的追求过多的公平(政治)一定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19]从中印经济对比来看,近几十年印度之所以没有中国发展快,根本原因就在于印度的民主发展比经济竞争发展快,没有经历西方19世纪前“资本家当政”时的社会,而直接进入普选制民主社会,降低了个人效率及社会效率。中国则非全民选举政府,政府的政策在发展阶段可能只考虑经济效率(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语),且不会受大多数劳动者的影响而改变。比如在中国建工厂,可能会很快通过强拆而建起一座现代化工厂,但在印度因拆迁谈判成本过高,所以想在理想位置建工厂就不可能或很慢。在中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很多是企业家或知名人士,他们都是市场竞争中效率较高的人,其提出的政策也以经济效率为重。当然目前我国也通过低保、救济等保障低收入阶层生活,保证社会稳定,减少负效率现象。

图2 民主与竞争程度

三、民主与和谐社会

(一)民主是政治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民主是人类在追求社会进步的不懈努力中找到的一种社会的管理体制,它要求平等地保障每个个体的自由权利,使其拥有平等参与决策的机会,民主决策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而又相对保护少数人的政治行为。因此,民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古希腊著名执政官伯利克里(Pericles)曾说过:“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20]权力在民,就不会出现人民暴动推翻政权的情况,这也是毛泽东在1945年回答黄炎培关于王朝兴亡周期律问题的答案。人民没有民主,就会像资本主义早期一样,社会中多数靠劳动谋生而受穷的人不能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意见,比如,1861年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曾争辩说,由于工人阶级没有选举权,所以政府中没有人代表他们的利益,[14]84结果造成罢工不断或出现暴动现象。

(二)民主能够调节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

竞争带来了多元化,同时也带来了对立,如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对立、竞争对手的对立等。如何实现社会对立者的和谐?近代民主思想家洛克、卢梭、托克维尔等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但他们都基本倾向于从自主利益的冲突与实现和社会整合的对立统一角度来分析民主问题。他们认识到了人的自主权利或团体权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代国家的重要职能是维护这种自主权利;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自主权利的存在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主张通过公民或不同利益团体的共同参与,制定公共规则和选举政府来协调社会内部存在的纠纷和冲突,使这种矛盾和冲突被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围内。任何思想都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服务的,民主政治是解决多元社会有效的手段,即以社会为范围的自治或自主,社会成员参加决定一切有关全社会的政策。

民主减缓财富分化速度。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经济是由少数富人控制的,如果广大劳动者没有民主权利,政府也由少数富人控制,财富集中就会过快,统治者也会任其发展,万一出现自然灾害,穷人失去生计,就会出现革命或社会动荡。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21]不能生活的人增多就会出现一些人要用“子弹”推翻政府。因此,靠市场竞争提供分配能够刺激人们提高效率,但也带来了两极分化、财富过度集中和社会动荡。如何在效率提高的同时又保持社会的和谐,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再次分配调节社会财富差距。但是如何改变政府进而制定合理的再分配政策,这就需要民主,也即人民的投票权。“民主保证它的公民享有许多的基本权利,而这些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14]57-59现代民主社会是凡涉及公共政策的事物都要投票决定,而民主决策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决定,与20/80的收入分配原则相反,占80%的穷人肯定决定政府,进而调整分配政策。同时民主也会给予人民监督政府的权利,推动初次分配公平竞争,防范在再分配过程中出现权力参与的“逆向分配”现象。因此,民主可使大多数劳动者通过投票维护自身利益,调整财富的分配,减缓两极分化,消除竞争带来的社会矛盾,使社会和谐。

四、结论与建议

公平是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的基础。几乎人人都不喜欢竞争,但在资源稀缺情况下竞争是一种公平,只有通过经济竞争才能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试想在大学资源紧缺情况下,竞争考试和推荐指定录取人员哪个公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竞争。可见,自由(公平)竞争也是一种和谐。[22]民主是社会把权利无偿且平均分配给每个公民,是政治公平。民主的主要特征是多元、对话。民主思想不仅体现了自由、平等和公正,还可以联系和协调相互竞争的多方利益集团,使多元化的社会和谐相处,而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图3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民主与社会和谐的传导机制。

图3 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民主与和谐社会关系图

从历史的角度讲,经济竞争推动了现代民主的发展,民主促进了竞争公平。同时竞争和民主作为社会公平的一部分,既带来了经济增长,也带来了社会和谐,而和谐社会又能促进竞争有序发展。实践中,在20世纪20年代前,欧美大部分资本主义强国没有普选权,市场竞争规则是不劳动者不得食,失业问题是竞争带来的个人问题,政府不太关心,工人罢工不断。随着普选权的普及,政府逐步开始考虑失业、民生问题,亚当·斯密推崇的大市场、小政府模式,也慢慢变成大市场、大政府模式。政府开始关心失业,关注民生等。社会有了劳动法、社会保障等一切保障人民生存权的制度,经济学也由不关注失业的古典经济学转变到关注失业、关注社会稳定的凯恩斯干预经济学,经济社会也得到稳步发展。据统计,在凯恩斯之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频繁,危害较大,罢工暴动不断,随着普选权的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的危害大大降低。但经济增长缓慢,衰退期较长。[23]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建议:

第一,尽力实现公平自由竞争。竞争带来效率,公平竞争可使每个竞争者产生最大效率,因此,为了激发人的潜能,企业在使用员工方面要做到公平自由竞争,这样才能做到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并产生最大的效率。

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做到社会效率的不断提高、经济的逐步增长以及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从边际社会效率看,只有边际个人效率为零时,社会效率才最大,这时社会没有负效率,是完全的和谐社会,这需要完美的竞争规则和其他社会制度。这可能很难做到,但必须做到在竞争中完善民主,在民主中保持竞争机制。

在经济的“起飞阶段”,保持高效率是必要的,为了保障经济的发展,必须提倡自由公平竞争。工业化完成后,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增长滞缓,失业增多,就必须完善民主制度,让广大民众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调节收入再分配。或者是完善民意传达机制,及时了解广大人民的社会意愿,以便对一些经济政策进行调整,防止社会动荡或集体性骚乱等社会问题。

第三,推动民主后,劳动者权利的增加会使用工成本(特别是隐性成本)增加,劳动力成本就会失去比较优势,使资本流向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靠体力谋生的劳动者就会部分失业或自愿失业,而对有技术和知识的劳动者影响不大。因此,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民主转型国家或地区,也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的增长,因为这些高附加值产业能够承受高劳动成本,而资方也愿意进入这些产业,如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就是如此。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2]顾海良,郭建青,顾海兵.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684.

[3]〔美〕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43.

[4]〔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 唐日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53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650.

[6]〔德〕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M].祝世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53.

[7]冯必杨.来自竞争的风险[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26-29.

[8]王奋宇,李璐璐.当代中国制度化结构体系下的社会心理特征[J].社会学研究,1993(1):5-15.

[9]〔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高鸿业,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1331-1332.

[10]〔日〕佐藤优.贫困,新自由主义酿成的恶果[N].参考消息,2008-06-27(14).

[1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民主的再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22.

[12]蒋自强,等.经济思想史:第1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24-147

[13]〔英〕H.J.拉斯基.欧洲自由主义的兴起[M].林刚,郑忠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4]〔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李柏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7.

[15]郭强.从竞争与秩序看李约瑟之谜[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9-33.

[16]夏炎德.欧美经济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240.

[17]NEUMANN C W. Historische entwicklung und heutiger stand der wettbewerbstheorie[M].Konigstein/Ts:Athenaeum Verlag,1982:45.

[18]〔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03-809.

[19]〔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M].王奔洲,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80.

[20]〔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130.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

[22]〔法〕巴斯夏.和谐经济论[M].王家宝,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4-48.

[23]〔美〕R.M.索洛.经济增长论文集[M].平新乔,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92.

猜你喜欢
竞争民主效率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感谢竞争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好民主 坏民主
竞争
跟踪导练(一)2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