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山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106-01
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虽然有一些糟粕,但也有无数的精华。而传承世代的孝道文化,在诸多因素的冲击下,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古言道:“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长辈在各种美德中是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还说:“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儿养志。”也就是说,培养一个人的美德应从小抓起。而现代教育基于升学压力,从幼儿时期就侧重知识灌输,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精神越来越远,中国自古以来所形成的修身传统几近渐渐消失。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孝道精神呢?我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引导相结合是一条可行的途径。那么,老师和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懂孝道呢?
第一,让孩子明白守孝道的道理,并且让其在实践中一点点落实。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十月怀胎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又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要心怀感激和感恩,尊重父母,孝敬父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给孩子这些道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要细心地引导。刚开始时,对孩子的要求标准不要太高,现实一些,凡事总有个过程,要慢慢来。当孩子懂事一些了,就要制定规则,让孩子通过实际行动去尊重父母、关爱父母。同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少些责备,多些关心。
第二,让孩子看到身边的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榜样,孝道对于孩子来说只是抽象的概念。电视上曾播放过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公益广告,广告中一位妈妈端来一盆水给奶奶洗脚,站在一旁的小男孩看见了,立马转身也端来一盆水给妈妈洗脚。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生活中类似的细节有很多,我们要抓住点点滴滴为孩子做示范。
第三,让孩子感受到尊重。要想孩子尊重自己,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从而给予不同的教育。学会跟孩子沟通的技巧,平等、民主以及有效的沟通,这些都是确保孩子孝顺的前提。
第四,让孩子受到中华传统孝道的熏陶。《孝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二十四孝故事》等等这些,都能很好地让孩子接触与了解孝道真正的内涵。从《孝经》上我们可以看到,被尊为圣人的孔子是非常重视孝道的。他认为孝道是道德之根本,教化之所从生;孝道不仅限于对父母,推而广之,更要忠君爱国,善待他人。一个人不但要记住祖宗的高德善行,而且要更进一步的继续发扬光大,这才是尽到了大孝。从《父母恩重难报经》里孩子可以了解到自己从十个月的胎儿时期到长大成人后父母的种种艰辛与不易,从而感受到爸爸妈妈发自内心的疼爱,唤醒感激与感恩之心。《二十四孝故事》则很好地为我们展示了古人是如何尽孝道的,尤其是它普遍赞美了好人有好报这个因果轮回,也鼓励了孩子们发心向善。类似的书籍还有不少,无论在哪里看到都可以买下来或下载下来与孩子一起分享。让传统文化熏陶孩子,让孩子用一颗善良柔软的心对待家人和世界。
第五,让孩子有具体的规矩可遵守。孩子明白了守孝的道理,并且脑中有了具体可感的孝顺榜样,这时父母就要制定一些规矩,并与孩子一起遵守。例如,每天回家都先向老人问安;吃饭时请老人先入座、先动筷子;有好的东西先给家中老人;要照顾到老人的行动能力,带他们去散心;不与老人争执动怒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能和孩子一起遵守的家规。
第六,让孩子学会善良与博爱。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某地有父母因为怕影响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孩子的睡眠,竟然将小区外面池塘里的青蛙全部毒死。为了自己的舒适和需要可以无视其他生命的痛苦,牺牲别人的利益,这种极端自私的心态传给孩子,会给我们下一代的生存带来多么可怕的混乱,又将给这些父母本身带来怎样的恶果,他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呢——“只要自己过得好,管别人怎么样”带着这种状态生活的孩子,怎么可能会孝顺父母?让年迈无用只会让人耗时陪伴的老家伙们去自生自灭,这难道不是必然的结果吗?
所以从现在起就请父母审视自己的内心,真正努力去以爱和宽容来面对生活,重视其它生命的感受,连一只小虫也请不要刻意踩死,并带着我们的孩子来一起学习与修行。对世界充满善意,愿意理解生活与生命的真正本质,能够呵护幼小生命的需求,这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孩子,有人味的孩子。连一只小虫的感受都会考虑到的他们,当然更不会无视父母的情绪与需求了。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最高贵的感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德。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标准。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都来做“孝道”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吧!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