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静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98-02
作文文本的批改是作文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传统的作文评价专注作文文本的评价而忽视对文本形成的评价,因而,许多教师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作文文本的批改,更要关注文本的创造者——学生。那么新课标下应该怎么进行作文评价呢?
一、作文评价中的问题
1.作文评价重结果,轻写作过程
传统作文评价过分注重作文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作品形成过程的评价与控制。在这种评价制度下,学生作品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运用语言的思考过程,推理、推敲过程等无从展示,被摒弃于作文评价之外。
2.作文评价重写作知识与技能,轻情感态度价值观
传统作文评价过分重视对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的知识积累、语言运用能力及感受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的兴趣、情感、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其结果是“好学生”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优长,“差学生”无法发现和感受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自然也无从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久而久之,其导致结果是学生对作文的厌倦和畏惧。
3.作文评价主体单一
在传统作文评价体系中,教师占有无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学生始终是从属的被评价的对象。由于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被忽视,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而学生一旦失去评价的主体地位,失去评价自己作品的机会,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体意识,失去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甚至出现对评价消极应对、冷漠排斥的情况,于是作文效率也就因学生主体地位、主体意识的丧失而大大降低。
4.作文评价重甄别与选拔,轻诊断、激励和发展性作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作文评价体系过分关注学生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对于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性功能认识不够,没有有意识地通过评价活动激励学生的发展,诊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对学生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
二、新课程下高中语文写作评价方式
1.作文评价应当突出“激励性、改进性和探究性”的功能
长期以来,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高考”的指挥棒直接作用于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因此,作文评价一直过于关注作文结果,关注高分作文、满分作文,注重作文评价的导向功能与鉴定功能,忽视通过作文评价对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写作兴趣的培养以及写作情感的熏陶,也忽视通过学习作文进一步习得探究的能力。这样既挫伤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又扼杀了许多学生的作文禀赋;既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又忽视了通过作文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作文评价也应该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功能、改进功能以及探究性功能,使导向功能、鉴定性功能与前三种功能有机统一,从而凸显出作文评价功能人性化的一面。这些综合性的评价功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奠定基础。
2.应以学生生活阅历为本,全面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作文文本的批改,更要关注文本的创造者——学生。教师要用发展和全面的观点去评价学生作文技能的习得。作文文本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的一个学业内容,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社会阅历都比较少,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也有待长进。因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应该换位思考,进入学生的经验世界,体会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语言。教师始终要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从单一化评价的窠臼中跳出来,正视不同质量的作文文本,结合学生的差异特征,着重分析文本形成的原因,对学生作文进行有效鼓励,并进行适当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技能。
3.采用新型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体系中,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只被动接受评价,只能根据评价者发出的指令被动地矫正作文技能,对评价的结果也只能全盘接受。发展性作文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的人文因素,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承认每个学生的价值,从对每个个体写作的现状分析去发掘其潜能,重视学生写作中的个性体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强化评价者(教师)与被评价者(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评价。发展性评价既注重写作知识的掌握,写作方法、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强调情感体验,写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形成激励发展的动态评价,使评价过程成为一种自我强化、自我持续和内在满足。
师生互评,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教师不再包办作文评价,师生互评触发了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个体智慧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流。学生在评价中得到的不是教师个人的观点,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集体智慧的整合。学生在作文评价过程中,得到的也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作文的评语向学生公布,让全班学生讨论教师评语的适合度,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师评语和对作文本身的意见。教师则可以在考虑学生的意见后,改变自己原有的评价意识,或者是添加评价的内容。师生在真诚、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参与可形成互动性师生评价。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