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小班阶段是幼儿进入学生生涯接触社会的起始站,他们都是一张张无瑕的白纸、一块块未经雕琢的泥,淳朴天真。幼儿们都喜欢画画,但是他们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我园是以艺术为特色的幼儿园,为此专门设计了课题研究,在实证调查、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小培养儿童绘画兴趣的方法。
一、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
观察是绘画活动的源泉,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绘画活动积累素材。小班期幼儿喜爱的是绘画的过程,对画什么即结果并不感兴趣,所以我们不要急于教他们画什么,而要利用幼儿园内外的环境条件,带他们参观、发现、认识,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的兴趣。如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颜色,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通过让他们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观察是幼儿学习和创造的基础,在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孩子们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闪光点,捕捉美的每一瞬间,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让他们从更真实的角度、更小的细节去观察事物,无疑会对他们的创造能力产生极大的帮助。
二、选材贴近幼儿生活,教学内容适度循序渐进
幼儿对任何一种绘画技能技巧的认识与学习都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当脱离幼儿的经验时,他们的学习会因不理解、没兴趣而变得被动。因此,教师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对其有感性经验或可能获得感性经验的,曾打动过幼儿的、幼儿对此有过情感上的经历的……如“下雨了”是短线条练习,把线条练习融于幼儿熟悉的经验中,能增强其作画的趣味性。雨是幼儿生活中常见到的,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视、听、触、味觉,所以在活动中幼儿非常积极,能描述出各种雨的状态,还能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雨。在讲述下雨时的各种感受时,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这样愉快的情绪中,幼儿掌握了短线的画法。
对所定内容不能过易或过难,过难会让幼儿望而生畏、止步不前,从而打击他们的信心。幼儿从一种认识水平发展到另一种认识水平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的教学过程即在两种认识水平之间为幼儿搭建一个个距离不太大的阶梯,幼儿每前进一步,既是上一步的发展,又是下一步的准备。如“粘贴圆点”“放气球”作为一个系列的活动,以气球为主线,先用粘贴的方法帮气球穿花衣,让幼儿在手工活动中感知圆,学习初步的构图能力。再让幼儿用笔来画圆,这样能让幼儿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手的动作不协调,但对动手的活动比较感兴趣。如果只用油画棒作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兴趣。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棉签画、吹画、水粉画、点彩、印画等;也可在一张作品中,用多种作画形式;还可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这种方式让幼儿能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幼儿非常喜爱。如捏泥、折纸、撕贴、粘贴等活动中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复杂的事物。如“喂小兔吃草”是撕纸、贴纸的训练,先让幼儿对小兔进行涂色、粘贴,再让幼儿进行撕纸粘贴,作品生动有趣、立体感强,既有一定的情趣又能发展幼儿的手脑,让幼儿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儿童游戏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在游戏中向儿童展现,儿童的创造才能也是在游戏中显示的。”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些与教育内容相交融的游戏,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如“欢乐的曲线”中,把音乐游戏与绘画结合,让幼儿欢快地唱呀、跳呀、舞呀,在欢快中感知曲线的流动感,探索曲线的特征,并进行丰富的想象,从而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知识并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这种轻松愉快的情绪能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绘画教学评价艺术化,调动幼儿绘画活动的积极性
在绘画活动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此环节可让幼儿了解自己、表现自己,使其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并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重视过程评价。首先,要重视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幼儿建立自信。其次,评价中要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精神。教师应允许幼儿在创造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他们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第三,要重视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勇气。
总之,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对于绘画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教师只有让幼儿亲身经历,在体验中感受到绘画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才能让他们对绘画活动感兴趣,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多种能力的和谐发展。
(江苏省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天润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