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荣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接触认识世界需要借助相应的事物。因此,在幼儿园中进行实物材料的投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践操作层面来看,很多材料不能做到常换常新,已经失去了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作用;还有的活动材料单调乏味,不能满足幼儿的内在需求,无法将活动开展得深入有效。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相应的主题活动,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幼儿。
一、遵循活动目标,投放材料要具探索性
材料科学有序的投放能够为幼儿的活动给予重要的支撑,提供有效的服务。幼儿活动区域中的材料投放不是率性而为的,而要根据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实际能力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有目的的投放。鉴于此,教师在区域中进行活动材料投放中应该具备一定的探索价值,能够让幼儿积极动手,开动脑筋,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得幼儿在材料的玩耍操作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与提升。
如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内在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探索兴趣的激发,我在幼儿活动区域中投放了很多实践性强且具有探索价值的实物,让幼儿在自主活动时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次探究水的张力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乒乓球、小木板以及少量水源。我把球裁剪成花瓣形,并在木板上洒上一些清水,将裁剪成的“花瓣”放在沾水的木板上,让幼儿尝试上下左后地旋转木板,他们发现花瓣自动旋转并打开。
整个活动中,幼儿不仅发现了自然现象,而且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为什么会自动旋转?这跟水有着怎样的关系?就这样,幼儿通过自主实践、观察操作,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思考兴趣,促进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二、尊重个体差异,投放材料要富有层次性
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着不同的生命质态,他们的经验能力、知识水平以及相应的兴趣爱好都具有不一样的特质,尤其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和心智的不断成熟,他们的爱好特点都会随之而提升发展。鉴于此,活动区域投放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依据幼儿本身的能力特点、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化的预设和安排,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幼儿发展中的变化,从而投放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材料,才能不断满足幼儿的发展和内心诉求。
如在益智区域,我们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水平投放了10以内的卡片计算方式,从而帮助幼儿进行计算方面的操作训练,并在器材中投放了其他辅助性素材,比如圆片等。这样,不同层次的幼儿会根据自身能力的不同选择自己适应的内容进行训练。在自主实践中,能力相对薄弱的幼儿面对两面色彩迥异的圆片,以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算;能力居中的幼儿从色彩以及大小的不同特质进行计算;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对五彩缤纷、大小各异的圆片更感兴趣。
通过不同层次的设置,给予了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各种层次不同、维度不同的幼儿都能通过投放的材料选择适合自我的训练项目,从而有效促进了幼儿内在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主题需要,投放材料要具有适切性
构建主义的研究成果表明:幼儿的信息获取,必须要通过幼儿自身身体力行的实践才能达成。而每一个主题都必须是以幼儿的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为线索进行开展,其效益也将在幼儿两种活动的交融互助下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在开设相应的主题活动时,要在考虑两种活动互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与家长的参与激情,并促成其成为资料投放的提供者,从而促进活动主题的不断深入和丰富,提升幼儿的内在能力。
如在教学我们曾经开展过的“神奇一线”主题活动,在活动初我们就与众多家长取得了联系,将活动的目的与初衷与家长进行交流,在取得家长认同的基础上提供各种类型的“线”,电线、绒线、丝线等不一而足,并配之以灯泡和电池等辅助性活动材料。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如何才能让灯泡发亮。幼儿在活动中反复尝试,在家长、老师的辅导、点拨下形成了感性认识,选择的材料与连接线路的方法,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正是由于整个主题活动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从而促进了整个活动的精彩与实效。
四、紧扣生活实际,投放材料要具有针对性
很多时候材料的投放并不是纯粹的预设项目,而要根据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经历进行适时地投放。这种随机生成的教育内容对于幼儿而言更加具有吸引力。根据幼儿这一特定时期的心理特点,他们总是对现场临时生成的问题更加具有热情。因此,材料的投放,教师可以根据当下发生的情况以及幼儿遭遇的问题进行临时性的调整,以满足幼儿的内在好奇心理。
如在一次冬天里遇到雨夹雪的天气,幼儿园里有些积水,而从空中飘落的雪花飘到水中就消失不见了,这一现象引起了班里几个机灵鬼的注意,纷纷向我求援。我意识到这是对幼儿进行实践溶解现象的契机。于是,我及时在科学区域投放了砂糖、石头、感冒冲剂、毛豆和水。幼儿见到这些材料,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幼儿依据自身的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基本能够辨别哪些可以溶解在水分中。
教师对材料的投放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根据幼儿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意蕴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使幼儿的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契合了幼儿的能力发展。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