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
数学课程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当考虑的不单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应当承担起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任务。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园地中展现德育之美,让生命之树健康茁壮成长。
一、数学史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数学在世界上有着辉煌的成就。在古代,我国有数学巨星祖冲之、李冶等;在现代,我国有数学巨星华罗庚、陈景润等。无论是古代的数学家,还是现代的数学家,他们的成才经历和杰出贡献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毫感。
例如“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先生,小时家境困顿,他的数学生涯开始于小杂货铺里记账。那时他对数学着了迷,刻苦自学数学。他的中学教师王维克极为肯定他的数学才华,积极鼓励他。华先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先是到清华大学当管理员、助教、讲师,后到剑桥大学学习,后来荣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访问教授、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华先生毅然舍弃了美国的种种优越待遇,克服重重困难携家回到祖国,从此全身致力于祖国的建设和数学事业。他为国家潜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并组建了多个学科的研究室,在数学领域里研究成果累累。无论是在学术方面的科研精神还是为祖国的事业奉献一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华罗庚先生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华罗庚的故事还给予我们学习和人生的启迪: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另外,陈景润的故事我们很多学生也都耳熟能详,他的故事也同样能够给学生这样的启迪,也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数学演练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
数学本身充满着唯物辩证法,通过数学演练,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包括徐州市的中考试卷中经常会出现“数和图形”结合的题目,要求学生分析其特点和规律,得出结论。这类探索规律题不仅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变化多端,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这一类数学题的研究,因为解好这类题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开发学生的智商,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他们的个性思维品质。但究竟怎样才能把这种题目做好,并通过这类题目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去探究的课题。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如数字处理题,尝试变换乃解题之源泉。
举例1:(乘积关系)有一列数3、6、9、12、15……①这列数有什么规律?写出表示第n个数(n为正整数)的代数式;②这列数里有没有256这个数?为什么?
分析:进行数字处理①3=3×l,②6=3x2,③9=3×3,④12=4×3,⑤15=5×3。处理好数字,在观察与序号的关系就不难看出规律了。
举例2:(乘方关系)2、5、10、17、26……请问第n个数为
多少?
分析发现,这些数用乘除、加减都无法找到规律,这时可尝试幂(初中主要指平方)。发现仍不能,那么在尝试加减一个数后再乘方,观察可得,每个数都是它序号的平方再加l,所以第n个数是n2+1。
如在挖掘图形的组成过程中,去分析图形组合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因此,在遇到图形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图形。下面是李刚用长短相等的树枝搭的“小鱼”,1条、2条、3条……那么搭n条“小鱼”共需多少根树枝?
分析:1条“小鱼”需要树枝6×1+2;2条“小鱼”需要树枝6×2+2;3条“小鱼”需要树枝6×3+2;……所以,搭n条“小鱼”需要树枝6n+2。另外这个题目还可以这样分析:1条小鱼是8×1根,2条小鱼是8×2-2根,3条小鱼是8×3-2×2,所以n条小鱼是8×n-2(n-1)=6n+2。
再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理解并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陶冶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形成刻苦钻研、细致严谨、求实尚真的科学态度,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
三、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感
目前在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占大多数,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但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之间相处时的互助、相容的切身体验。近些年来,再加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单元楼房的居住,使孩子平时也缺少与群体同龄孩子之间的玩耍和交流合作,在他们的心目中很难有“集体”这个概念了。所以,在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也是刻不容缓的事。
数学课堂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建设,我们应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阵地,展现个人的精神和魅力,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的民主、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如设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一个算法。
解:①输入a,b,c; ②如果△+-b2-4ac;③如果△<0,那么输出“方程无实数根”,否则x1←■,x2←■,输出x1+x2。
这道题在做题时我们如果不进行判断,就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算法,也可以说一个完整的算法的任何一个步骤都不能出现差错。一个步骤错了,就会“全盘皆输”。所以,要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这样运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在数学知识的传授中就自然而然地渗透了集体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当今,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还未被完善尽美地开发,以上各方面的阐述也只是笔者片面的观点,它还有待于我们在数学的教学与实践中向更高层次挖掘,以期为学生生命的完善和生活的美好服务。
(江苏省新沂市八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