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家评介(连载)

2014-08-12 07:48张在军
成才之路 2014年21期
关键词:哈佛大学迷宫小鸡

张在军

21. 桑代克

一、生平介绍

桑代克(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与吴伟士共同研究学习迁移,并设计了心理测验,为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一。

1874年桑代克生于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堡一个牧师家庭。1891年进威斯莱大学学习,临毕业前一年开始学习心理学。1895年获文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跟着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作研究。1896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关于动物学习的研究。以后得到卡特尔的帮助,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899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心理学讲师。1903年升为该院心理学教授。在任教期间,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把对动物研究的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以后越来越多地用人做被试者,用大部分时间研究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成为心理测验运动的领导人物。他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此外,还创建并主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工作,培养了大批教师、教育行政领导人员和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1913年在哈佛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16年在同校获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1953年历任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校长。他曾任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的主席,美国科学协进会和美国全国教育理事会的会长。上世纪50年代,他由卡内基基金会资助,对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进行了实地考察,发表报告,提出批评和改进建议,对美国教育很有实际影响。桑代克在学院任教40年之久,于1940年退休。1942年返回哈佛大学任詹姆士讲座教授,以此纪念40年前支持他进行小鸡实验的大师——詹姆士。1949年逝世。

桑代克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书目包括507项,其中许多是巨著和专著。比较著名的有:《教育心理学》《智力测验》《成人的学习》《人类的学习》以及与其学生盖茨合著的《教育之基本原理》。他在美国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二、教育思想

“联结”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起初,桑代克用小鸡做实验,训练它们走用书隔起来的迷津。以后,他又用猫和狗做被试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迷箱,进行动物学习的研究。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并把这种看法照搬到人类的学习。英国的联想心理学早已提出过关于联结的概念(最早见于洛克的《人类理解论》)。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机能主义的观点,以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代替了观念的联合。

桑代克根据自己对学习的实验研究,并总结以往有关教育心理学的探索,开始确立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及其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把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确定为研究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它由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别差异三部分组成。桑代克把行为分为先天的反应趋势(本能)和习得的反应趋势(习惯)两类。他重视本能,视之为丫切行为的基石。本能的特点是不学而能,是先天的联结,而习惯是后天的联结。桑代克指出,人性只是为教育提供了出发点,教育的真正任务是根据人的需要来逐渐改变人性。因此,他重视研究人的学习的规律。

学习心理学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部分。他把学习过程看作形成后天习得的联结的过程,并提出了他的尝试错误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的三个定律。三个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式;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他用猫进行的实验研究最为出名。他把饿猫放在迷箱里,食物放在箱子外面作为逃脱的奖赏。猫为了打开门就必须去拉一根杠杆或一条链子。在饥饿的驱使下,猫不断地进行尝试与错误学习,表现出正确的行为。

三、教育方法

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根据他的这一理论,人们称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

通过大量的人和动物的实验,桑代克总结了三条学习定律:

(1)准备律:准备律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一切反应是由个人的内部状况和外部情境所共同决定的。因此,学习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一种活动,学习者必须要有某种需要,体现为兴趣和欲望。此外,良好的心理准备还应包括对该情境起反应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和能力准备。

(2)练习律:桑代克认为,练习次数的多寡,影响刺激和反应之间练习的稳固程度。练习越多,练习越紧密,小鸡越清楚要采取什么行动,逃脱的速度越快;练习越少,练习就不够紧密,小鸡就越难找到出口。

(3)效果律:桑代克认为,哪一种行为会被“记住”,会与刺激建立起联系,取决于这种行为产生的效果。例如迷宫是一个刺激,小鸡在迷宫中会作出多种行为反应,但大多数反应都不能帮助它们逃出迷宫,而另一些行为则使它们得以逃脱并得到食物。因此,小鸡就记住了这些有效的行为,将迷宫这个刺激和这些有效的行为联系起来了。以后,一进迷宫,它们就知道作出什么反应。凡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效果律”后来被持这种学习观的理论家发展成为“强化”学说,其中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对桑代克的“试误说”进一步研究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者系本刊编委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哈佛大学迷宫小鸡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大迷宫
迷宫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捕网迷宫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
小鸡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