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那么,在新理念下,应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自主学习呢?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亲历建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并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下《三角形》单元中的“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这样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
1. 猜想:三根小棒,头尾相连,会得到什么图形?(渗透猜想思想)
2. 设疑:任意三根小棒,头尾相连,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一切思维活动起源于疑)
3. 操作:应用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的三种不同的情况。
4. 思考:为什么其他两种围不成三角形?
5. 小结: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 尝试:用2厘米、5厘米、8厘米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7.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8. 再试:用5厘米、6厘米、7厘米,3厘米、4厘米7厘米这两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9. 优化:三角形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渗透优化思想)
经此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让他们在猜想、验证、尝试、总结、优化中,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感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得到发生和发展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往往是在操作实践中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让他们动手实践,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等操作活动,使他们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刻感悟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部分知识,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正确计算其面积。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可设计以下两个操作环节。
1. 摆学具,说发现。
出示一个长方形卡片,长5厘米、宽3厘米,利用学具(小正方形)测量出它的面积。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测量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初步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 验公式,得结论。
刚才我们用摆的方法求出了这张小卡片的面积,并且知道它的面积还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呢?下面,我们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进一步验证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体验深刻,经久难忘,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竞争互助
合作交流是现代学习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学知识的建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因此,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下“长方体的体积”部分知识,在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环节,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用小正方体拼摆成长方体。由于没有规定摆成什么样的长方体,因而学生摆成的长方体都不一定相同。摆好后引导学生思考:所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最后达成共识:不管摆成什么样的长方体,它的体积总是长、宽、高的乘积。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个性得到了张扬,促进了求异思维的培养。
四、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即不仅可以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自己等,改变过去由教师包办评价的倾向,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体验成功。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反馈时,有位学生说他是用尺量的,很多学生持反对意见,并指出:“用尺量的只能是长度,现在是要求比较面积的大小,不能用尺量。”面对学生间不同的意见,教师不急于表态,而是请这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该生说:“如果两个都是正方形,用直尺去量边长,如果边长更长,面积肯定更大,用尺子量简单快捷。”多好的想法!同学们听后,对该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报以热烈的掌声,该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一定能够从“学会”变成“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城关中区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