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延昊,史中亚,胡奋强,陈 勇
(江苏省泗洪县中医院,江苏 泗洪 223900)
加味葛根汤结合短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吴延昊,史中亚,胡奋强,陈 勇
(江苏省泗洪县中医院,江苏 泗洪 223900)
目的 观察加味葛根汤结合短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加味葛根汤结合短刺法治疗,对照1组单独口服加味葛根汤,对照2组单独行传统针刺法治疗。半个月后对3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情况及VAS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及VAS评分差值,治疗组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结论 加味葛根汤结合短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葛根汤;短刺法;传统针刺;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种类,其发病率最高。笔者采用加味葛根汤结合短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颈项痛伴上肢放射性痛;②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异常,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④颈椎X 线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相应椎间隙或椎间孔变小;⑤颈椎CT显示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年龄25~65岁。③坚持完成规定时间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①脊髓型颈椎病,有外科手术指征者;②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造血系统、精神等疾病者及孕妇;③恶性肿瘤、结核、骨折、明显骨质疏松及急性感染者;④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无法判定疗效及资料不全者。
1.4 一般资料 150例均选自本院门诊,根据患者就诊次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1组45例、对照2组45例,3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及VAS疼痛分值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1.5.1.1 加味葛根汤内服 在辨证施治基础上以葛根汤为主进行加减。主方:葛根24 g、麻黄9 g、桂枝9 g、白芍9 g、生姜6 g、甘草6 g、大枣6 g、生地黄15 g、羌活6 g。随证加减:痛甚加延胡索10 g、威灵仙10 g;恶寒无汗加荆芥、防风各10 g;偏风湿者加羌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加桑寄生、续断、杜仲、当归、熟地、鸡血藤;寒湿重者加独活、制川乌;气滞血瘀者加川芎、丹参、蜈蚣。水煎服,1剂/d,7 d为1个疗程。
1.5.1.2 刃针短刺治疗 取穴:选取病变神经节段相应夹脊穴,主要为C5—8节段。夹脊穴定位在棘突两旁正中线0.3~1寸范围内,寻找压痛点或皮下条索、结节,一般每次2~3对夹脊穴。操作:患者俯卧位或坐位,低头充分暴露颈项部,局部碘伏常规消毒后,采用RZ系列一次性刃针(规格0.70 mm×40 mm),针刃与脊柱纵轴一致,针体垂直局部体表刺入,分浅、中、深3层缓慢进入,当遇到硬结或条索时,行纵向切割、摆动及横向切割、摆动,边松解边深入直达骨面,在骨面处腕关节不断震颤并行小幅度提插约30 s后出针,按压针孔。每7 d治疗1次。
1.5.2 对照1组 仅予加味葛根汤内服,方法同治疗组。
1.5.3 对照2组 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取穴:主穴颈夹脊穴,同治疗组。配穴:远循经道取穴,疼痛、麻木沿阳明经放射,加患侧曲池、合谷;沿少阳经放射,加患侧外关、对侧足临泣;沿太阳经放射者加患侧后溪、对侧申脉。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碘伏常规消毒,夹脊穴以华佗牌0.3 mm×25 mm(1寸)针灸针,垂直皮肤进针,进针深度为0.5~0.8寸,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G6805-Ⅱ型电针仪,选用连续波,频率30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余穴均用常规取法及刺法,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1 d,行第2个疗程治疗。
1.6 观察指标 15 d后3组统计评定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评定参照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表[2]进行评定。疼痛评定采用VAS评分,画一条长度为10 cm 的直线,两端为所测量疼痛的两个极限(0为不痛,10为极痛 ),让患者在此直线上选择能描述其某一特定时刻所感受疼痛水平的一点,得到一个代表疼痛强度的具体数据。
1.7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颈项肩臂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颈项肩臂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肢体功能明显改善,仅在劳累及天气变化时有轻度症状。无效:症状无改善。
2.1 3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均<0.01),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组比较,P<0.01。
2.2 3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治疗组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1),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组比较,P<0.01。
2.3 3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均<0.05),见表4。
表4 治疗后3组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治疗组比较,P<0.05。
葛根汤由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而得。方中重用葛根解肌发表,解痉止痛,葛根又为太阳经引经药,可使药力直达病所;麻黄、桂枝发散风寒,桂枝又可温通经络;芍药养阴柔肝,甘草缓急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具有解肌、润筋、解痉之功,使颈项肩背强硬疼痛等明显缓解[3]。研究表明,葛根中的多种异黄酮有舒张平滑肌作用,可舒张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具有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4]。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骨痹”范围,因其病位深至骨,故采用一般的针刺方法,深度不能达至病所,故应采用深刺、刺骨之针法来为之。短刺是古代针法之一, 用于治疗骨痹等深痛久痹。《 灵枢·官针》篇云:“短刺者, 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应用该针法,上下剔透,宣通气血,松解粘连,从而起到舒筋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的作用。笔者临床运用刃针行短刺法,因刃针较毫针刺激量大,破结散瘀力强,松解切开关节突韧带、关节囊,释放硬脊膜和椎管内压力,纠正因韧带松弛、颈椎移位而出现受力平衡失调现象[5]。因此刃针短刺法在治疗骨痹方面更能发挥作用。刃针与针刀虽然治疗原理雷同,但其外形比较,刃针的刃部较针刀为窄,针柄较针刀细,避免了因针刀刺激量过大造成的晕针等不良反应,其安全性及普及性均优于针刀。
颈夹脊穴为经外腧穴,是督脉和足太阳经经气重迭覆盖之处,具有联络、沟通、调控督脉及足太阳经二脉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方法刺激夹脊穴可以畅通督脉及太阳经气而调和阴阳,为夹脊穴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提供了中医理论依据。现代研究表明颈夹脊穴可影响脊神经的后支,还可涉及前支,而前支又与交感神经相联系,调节脏腑气血,针刺颈夹脊穴能改善颈部的微循环和缺血缺氧状态[6]。针刺可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地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缓解颈肌或血管痉挛,松解局部软组织粘连,整复脱位,纠正椎间关节紊乱等,从而恢复颈椎正常解剖关系和生物力学平衡[7]。
加味葛根汤结合刃针短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传统中医药、传统针刺方法与现代针刀医学的有机结合,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临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姜宏,施祀. 介绍一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J].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6):381
[3] 黄云声. 加味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195-196
[4] 阴继爱,戴岳,安树庞. 葛根汤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概况[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257
[5] 李明钊,李立. 针刀加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3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0):1535
[6] 郑晓斌,朱其广,林远方,等. 颈夹脊穴位注射配合卧位牵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711-712
[7] 周平. 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斜方肌肌张力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8-30
10.3969/j.issn.1008-8849.2014.13.028
R0681.55
B
1008-8849(2014)13-1432-03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