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艳,李国梁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
冯 艳,李国梁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
目的 观察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41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有效率、转复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胺碘酮组治疗后的转复有效率略高于普罗帕酮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罗帕酮组患者转复所用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P<0.05);2组患者的HR、SBP、DBP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获得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胺碘酮的治疗效果较普罗帕酮略高,但转复时间稍慢。2种药物皆可作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推广应用。
普罗帕酮;胺碘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阵发性、快速性、有规则的心律失常,发病率0.229%,是急诊科及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可反复发作,发作时持续时间延长能引起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导致低血压、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1]。该病在临床可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诊,主要应用药物或射频消融进行治疗,但在急诊抢救过程中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选择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的抗PSVT药物至关重要。笔者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临床应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的PSVT患者转复有效率、转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在我院诊治的82例急诊科PSVT患者,经心电图检查确诊,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严重的阻塞性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等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普罗帕酮组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16~73(46.5±6.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6~4(1.7±0.2)h;无器质性心脏病14例,高血压11例,冠心病9例,心肌病7例。胺碘酮组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17~75(47.2±6.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5~5(1.9±0.4)h;无器质性心脏病15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心肌病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常规检查,排除用药禁忌证。患者均进行吸氧,持续进行心电监护,随时观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开通静脉通路,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观察记录用药前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给予及时处理。
1.2.1 胺碘酮组 将胺碘酮(法国Sanofi-Aventis)150 mg加入到2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首次注射于10 min内完成,然后以1 mg/min的速度持续注射6 h,之后减至0.5 mg/min继续维持,每天的使用总剂量不超过2 000 mg,转复成功后即刻停药。
1.2.2 普罗帕酮组 将普罗帕酮(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70 mg加入到20 mL 5%葡萄糖溶液中微泵静脉注射,若尚未转复,则于15~20 min后继续微泵静脉注射35 mg,总使用剂量不大于210 mg,转复成功后即刻停药。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复查心电图,观察2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转复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转复时间及用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
1.4 转复疗效判定标准[2]有效:患者服药后PSVT临床症状改善,转变为持续性的窦性心律,心率小于100次/min,血流动力学(上肢动脉血压、肺动脉压及心排血量等)稳定,且保持在3 h内不复发。无效: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较长时间(普罗帕酮大于60 min,胺碘酮大于90 min)内不能转变为窦性心律,或转变为窦性心律后持续时间小于3 h,或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转复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转复有效率胺碘酮组略高于普罗帕酮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转复时间及血压、心率情况比较 普罗帕酮组转复所用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P<0.05);用药后2组HR、SBP、DBP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2组转复效果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比较 2组用药后均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降低给药速度,同时给予患者补液后症状缓解。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PSVT是指室上性期前收缩次数持续3次甚至以上,引起的房性早搏或是交界性早搏而组成的异常心律,主要原因是由房室结的折返机制引起的,其中90%PSVT的患者病变类型为房室结折返性以及房室折返性,其余还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型阵发性心动过速等类型[3]。PSVT临床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年人或患有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及心肌病等病变的患者,其病变主要特征为心动过速突然发生,突然停止,心率可高达160~220次/min,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律规则、整齐[4]。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慌胸闷、头昏、晕眩、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延长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及血压下降而导致心力衰竭,更严重者甚至可发生意识丧失。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心室率以及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同样也和患者原有的心脏病状况相关[5]。
表2 2组用药后转复时间及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注:①与用药前比较,P<0.05;②与普罗帕酮组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心电图检查即可确诊,心电图检查可见磁共振血管造影(QRS)波正常(QRS≤0.12 s),当患者发生预激综合征旁道前传或是伴束支传导阻滞时患者的QRS波形变大、变宽,发生畸形,房室折返性室上过速患者大多在QRS波发生后出现逆行性的P波,房室结折返性室上过速患者QRS波发生后不见P波(埋藏在QRS波群中)[6]。食道调搏可诱发大多数患者的室上速,为临床做出明确诊断并将病变初步分型提供依据。
目前临床上对PSVT的治疗只要有药物转复、射频消融等方法,若患者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应用直流电进行复律。射频消融治疗PSVT的成功率较高,患者单次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成功率可高达93.2%,进行多次射频治疗成功率可升高至94.6%,甚至可达到99.0%[7]。虽然应用射频消融治疗PSVT疗效较高,但该技术尚未在广大医院临床开展,且该技术操作稍显复杂,在急诊抢救中仍然将药物治疗作为首选方法,主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腺苷、胺碘酮、洋地黄、普罗帕酮等。在目前药物泛滥的医疗环境中,寻求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的复律药物是广大医者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腺苷的应用可引起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窦性心动过缓、一过性窦性停搏等不良反应,医疗风险高,虽治疗效果明显,多数医者仍不愿选择使用;而洋地黄类药物目前已很少在PSVTS的临床诊治中使用,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普罗帕酮和胺碘酮。
普罗帕酮属于Ic类的抗心律失常药,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抑制体内的Na+和Ca2+的内流而减缓传导,使心肌细胞的自律性降低,抑制窦房结、房室结、浦肯野纤维的传导,心肌自发兴奋以及旁路传导,以达到转复PSVT的目的,是临床治疗PSVT常用药[8]。通过静脉给药见效迅速,效果明显,但浓度过高、剂量过大时能造成负性肌力作用,抑制左心室的正常功能,增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9]。胺碘酮属于第Ⅲ类的广谱性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还具有Ⅰ~Ⅴ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部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为可延长动作电位的第2和第3相,使心房、房室以及房室旁道的正常传导减缓,将折返激动彻底消除,抑制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自律性,有效降低心率[10]。
本研究结果表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PSVT均效果满意,普罗帕酮转复时间较胺碘酮快,可作为治疗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正常患者的首选,胺碘酮适应证广,虽转复时间较慢,但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缺血或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效果明显,可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首选[1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无实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发生。本组病例样本量较少,仍需继续研究分析。
[1] 李冬华,李波.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332-333
[2] 霍秋玉.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照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105-106;109
[3] 黄中华,雷永生,李静.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对比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08-3309
[4] 曲舒如. 急诊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0例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12-13
[5] 田宝石.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1):55-55;69
[6] 柳俊,王莺. 明明白白心电图[M]. 3版. 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0-93
[7] 吕昀,代运国,蒋旭九,等.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运过速32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4):288-289
[8] 赵建华. 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5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1372-1373
[9] 陈炀森,王侠. 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4(21):16-17
[10] 宋晓蓉,谢陈玲.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转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3例疗效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4):4509-4510
[11] 宋清泉,周晓宏,程缙,等.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46-47
李国梁,E-mail:guoliang73@263.net
10.3969/j.issn.1008-8849.2014.13.015
R541.7
B
1008-8849(2014)13-1405-03
201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