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 刘军
摘 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新时期下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本文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构想,并认为它的建设将提升该区域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文章首先就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建设背景以及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其中背景主要着眼于国家、国际和产业发展层面,可行性则主要是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进行。接着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发展动力机制并分析了它的外溢效益,即政策外溢、产业外溢、技术外溢和观念外溢。最后从提升全球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四大战略,即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和产业外溢发展战略。
关键词: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731 文献标识码:A
丝绸之路是一条起始于我国境内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之路,这条历史悠久的路线迄今为止已有2100年的历史。在新时代与新背景下,丝绸之路成为连接欧洲经济圈与亚太经济圈的重要纽带,它在促进区域发展、维护区域稳定、提升区域影响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的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全新的区域概念,它以丝绸之路中国境内与中亚区域线路为重点,旨在通过建设旅游文化经济带使该区域在全球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1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建设背景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概念,并倡议用创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来共同建设该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从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想通五个方面着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建设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不仅是要将该区域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连接带,还要将其建设成为旅游带、文化带与经济带融合的多功能带。
由于中国与中亚各国近年来在经济上都实现了持续增长(表1),这也创造了区域发展良好的宏观环境[1]。在2013年9月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各与会国首脑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达成共识。各国将继续扩大相互贸易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并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网络和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可见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各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该经济带的建设对于提升区域全球影响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建设也有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
自从2009年国家将旅游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不断交融,互相渗透。在各个地方大力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区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双核驱动发展模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势。在此背景下,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建设要进一步利用沿线区域旅游文化资源,进一步将我国的区域发展经验推广到沿线国家与地区,在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2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建设可行性
2.1理论内涵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建设基于两个理论,第一个是增长极理论,即通过增长极的打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二个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即通过产业集群获取竞争优势。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0年提出的,他认为国家要实现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状态,经济增长通常是通过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向其他区域传导[2]。因此需要选择一定的区域范围打造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沿线国家均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但是各国在经济、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使得各国相互联系紧密,因而需要打造一个增长极来促进区域全面发展。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由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提出[3],他认为产业集群将产生三方面的竞争优势:一是提高同一领域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提高区域产业创新速率,三是不断加强和扩大集群规模。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中国与中亚五国在相关产业的合作,逐步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从而促进知识、信息、技术、价值等在区域内转移和扩散,最终实现区域全面发展。
2.2 实际内涵
2.2.1 经济内涵
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中国与中亚在经济合作交往上日益密切,各国之间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4](表2)。最近10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额由2003年的40.6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459.43亿美元,增长11.29倍,中国同中亚五国的经济联系显著加强。虽然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双边贸易额出现下降,但在2010年~2012年又逐步回升。
2.2.2文化内涵
中亚五国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由于古代商业交往频繁,中国与中亚的文化也在不断的沟通与交流。自2000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借助丝绸之路,中亚地区的葡萄、良马、制糖技术、琉璃技术以及佛教、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国,对我国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的造纸、雕版印刷等技术也开始传入中亚地区。因此,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中亚地区文化的交流,提升双方在科研、教育、艺术等领域的合作水平。同时,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历史文化、艺术文化以及宗教文化上资源的相似性也将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奠定良好基础。
2.2.3旅游内涵
丝绸之路历史久远、宗教盛行、地貌多样、区域跨度巨大、多民族共存,拥有数量丰富、品质较高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基础良好[5]。从表3和表4可知,中亚五国中部分国家在旅游业发展上已具有良好的基础。从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旅游人数与国际旅游收入来看,它是中亚五国当中旅游业发展最好的国家,这与其将旅游业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七个产业之一紧密相关[6]。同时,吉尔吉斯坦的旅游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国际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收入仅次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旅游业发展稍显滞后。但是它们在旅游业发展上都出台了鼓励政策,如乌兹别克斯坦制定政策鼓励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旅游业的经营、塔吉克斯坦经常举办旅游行业内的评比工作以及土库曼斯坦成立了“国家旅游与运动委员会”[7]。中国与中亚五国地理毗邻、文化相同、资源互补差异性大,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它们的旅游产业合作,进一步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
3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发展动力机制构建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人文环境使得该区域发展动力机制不同于以往的区域发展动力机制。首先,该旅游文化经济带是一个国内跨省区、国际跨国界的区域;其次,该旅游文化经济带文化、产业基础的差异使得该区域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最后,该旅游文化经济带所涉及的中亚地区政治力量复杂。
3.1 动力机制路径构成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发展动力机制首先应着眼于旅游要素与文化要素的聚集。在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沿线区域,旅游、文化资源都比较丰富,但是还未形成完善的要素体系。旅游与文化要素在区域范围内的聚集将为旅游与文化两大产业的融合创造基础,进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其次,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文化旅游产业将在经济市场的作用下实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逐步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区域引擎作用。由此可见,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动力机制是基于要素融合、产业融合视角,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还受到各国政府、各国资源与各国经济基础的影响[8]。
3.2 动力机制外溢效应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发展动力机制不仅能极大提升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还将通过外溢效应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进而发挥区域引擎作用。所谓的外溢效应是指某项活动的发生不仅能对活动本身产生影响,还将对其他活动产生影响[7]。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发展的动力机制将会产生以下四种外溢效益.
3.2.1 政策外溢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区域范围广阔,一个地方出台的政策将会对周边区域政策产生影响。政策外溢强调的是在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内,某个区域的发展得益于某项政策,该政策被其他区域效仿的过程。如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来促进区域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曲江新区的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集聚示范区。我国西部省份也纷纷出台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旨在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国际上,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它将逐渐通过外溢效益对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产生影响。
3.2.2 产业外溢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内各区域资源禀赋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各区域产业的发展模式也有所不同。由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性强、关联性大,它不仅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还对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积极影响。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对旅游、文化资源的盘活与再造,也是对相关产业的融合与升级,如产业外溢效益将使得装备制造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交通产业和能源产业朝着高科技、低碳化发展,从而形成新的旅游装备制造、旅游信息技术、低碳交通、清洁能源等产业,而这些产业正是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各国家的产业基础。
3.2.3 技术外溢
技术外溢是外溢效应的重要表现之一,由于高科技以及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它将逐步与科技发展融合,并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改变传统产业发展形态,并培育出新业态。同时在文化旅游产业中,也越来越依靠高科技装备给游客带来新的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声光电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的应用开启了科技改变体验的新时代,同时也对科技创新、科研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在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内,某个区域对文化旅游产业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如文旅产业专利、清洁能源技术等,将会随着要素配置进行流动产生外溢效益;同时区域内协同创新平台的设立也将提升区域技术协同创新水平,从而增强整个区域的技术水平。
3.2.4 观念外溢
观念外溢是强调某个区域的成功观念对其他区域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创新的资源观、产业观、发展观和人才观。创新资源观是指位于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内的某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这个资源既包括传统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还应包括产业资源,要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与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创新产业观是指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应着眼于国际区域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度,整合相关优势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创新发展观是整个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发展应变被动为主动,即树立主动发展、系统发展、创新发展的观念,将各国家单独发展转变为区域共同发展、将品牌单独打造转变为共同创造、将同质化竞争转向合作共赢。
4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全球发展战略
从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构成要素以及发展动力机制来看,要想获得全球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确立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实施全域旅游、加快要素集聚、促进产业融合和发挥产业外溢效益。
4.1 树立发展共识,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全域旅游[9]发展战略就是将一个区域按照旅游景区来建设,并通过盘活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优化相关产业结构来促进区域的全面发展,同时区域内各产业部门、居民也全面参与到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首先要有全域旅游发展的共识,要在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内树立全域旅游是加快区域全面发展的引擎,是促进产业融合的核心,充分认识到全域旅游战略能实现区域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其次,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为支撑,要尽快与沿线国家地区建立合作组织,由它牵头编制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产业发展规划,确保产业发展有序。最后,要加快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全域内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
4.2 加强政策协调,实施国际合作发展战略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覆盖面积广,因而政策协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带和旅游带共建的最重要前提,是营造良好的国际区域合作环境的重要保障。各国首先需要维持政局稳定,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明确文化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制定合理的旅游政策鼓励优先发展旅游业,保障游客的安全,增强游客的信任感,为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共建营造和谐发展的环境。其次,中国与中亚五国政府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区域合作,便利货币流通,发行六国承认的旅游卡,争取“一币一卡一签证”走六国[10]。第三,共同建设“丝绸之路旅游带”国际性旅游组织,通过专门的机构促进丝绸之路旅游带的共建,加强各国间的旅游协作,实现区域和平与发展。第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继续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终将丝绸之路打造成为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带,并且为丝绸之路全面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4.3 加快要素集聚,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
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实现对接的产物,要实现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全产业链的发展,就要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要素聚集。首先,在文化旅游产业链上游要加强相关产业建设,出台支持上游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其他相关保障政策,增强上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其次,在文化产业链下游要加强各产业整合力度,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各部门构建网状产业关系形态。最后,通过以文化旅游产业链为核心来带动整个区域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上下游的横向与纵向交叉,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发展。
4.4 发挥引擎作用,实施产业外溢发展战略
我国的实践经验表明文化旅游产业双核驱动的发展模式能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更应充分利用。第一,在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内创建具有示范作用、引领作用的旅游文化经济示范区。由于我国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上具有经验优势,可先在我国境内建设国际性旅游文化经济示范区,进而通过示范区要素的流动逐步发挥带动作用;第二,加强区域内部要素的流动性,尤其是在资本、人才和技术三大要素;第三,增强区域内部创新能力,扩大产业外溢效益,尤其是提升跨国区域合作的制度创新和产业的科研技术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5):3-6.
[2] 安虎森. 增长极理论评述[J].南开经济研究,1997,01:31-37.
[3] 符正平. 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评波特竞争优势理论[J].管理世界,1999(3):216-217.
[4] 吴宏伟.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关系[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6):1-7.
[5] 马勇,周婵.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8):77-80.
[6] 熊关.中亚五国旅游业的现状评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4):46-49.
[7] 熊关.中亚五国旅游业现状、潜力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市场,2008(9):12-13.
[8] 杨樱,古继宝. 我国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与典型模式比较[J]. 运筹与管理,2009(2):97-104.
[9] 厉新建,张凌云,等. 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 人文地理,2013(3):130-134.
[10] 马勇. 丝绸之路旅游发展的策略[N].中国旅游报,2013-10-09011.
Abstract: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s a new conception based on the idea of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It aims to reinforc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sian and European markets. The essay puts forward ideas to construct the Silk Road Cultural Tourism Economic Bel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rge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belt. The background focus on the national, international and industry scale, and the necessity contain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imultaneously, the essay builds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belt and analyzes the four spillover effects including policy spillover, industry spillover,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opinion spillover. Then the study proposes four strategies from the view of global competitiveness, namely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ndustry overflow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Silk Road; Cultural Tourism Economic Belt; dynamic mechanism
4.3 加快要素集聚,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
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实现对接的产物,要实现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全产业链的发展,就要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要素聚集。首先,在文化旅游产业链上游要加强相关产业建设,出台支持上游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其他相关保障政策,增强上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其次,在文化产业链下游要加强各产业整合力度,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各部门构建网状产业关系形态。最后,通过以文化旅游产业链为核心来带动整个区域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上下游的横向与纵向交叉,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发展。
4.4 发挥引擎作用,实施产业外溢发展战略
我国的实践经验表明文化旅游产业双核驱动的发展模式能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更应充分利用。第一,在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内创建具有示范作用、引领作用的旅游文化经济示范区。由于我国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上具有经验优势,可先在我国境内建设国际性旅游文化经济示范区,进而通过示范区要素的流动逐步发挥带动作用;第二,加强区域内部要素的流动性,尤其是在资本、人才和技术三大要素;第三,增强区域内部创新能力,扩大产业外溢效益,尤其是提升跨国区域合作的制度创新和产业的科研技术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5):3-6.
[2] 安虎森. 增长极理论评述[J].南开经济研究,1997,01:31-37.
[3] 符正平. 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评波特竞争优势理论[J].管理世界,1999(3):216-217.
[4] 吴宏伟.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关系[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6):1-7.
[5] 马勇,周婵.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8):77-80.
[6] 熊关.中亚五国旅游业的现状评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4):46-49.
[7] 熊关.中亚五国旅游业现状、潜力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市场,2008(9):12-13.
[8] 杨樱,古继宝. 我国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与典型模式比较[J]. 运筹与管理,2009(2):97-104.
[9] 厉新建,张凌云,等. 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 人文地理,2013(3):130-134.
[10] 马勇. 丝绸之路旅游发展的策略[N].中国旅游报,2013-10-09011.
Abstract: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s a new conception based on the idea of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It aims to reinforc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sian and European markets. The essay puts forward ideas to construct the Silk Road Cultural Tourism Economic Bel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rge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belt. The background focus on the national, international and industry scale, and the necessity contain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imultaneously, the essay builds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belt and analyzes the four spillover effects including policy spillover, industry spillover,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opinion spillover. Then the study proposes four strategies from the view of global competitiveness, namely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ndustry overflow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Silk Road; Cultural Tourism Economic Belt; dynamic mechanism
4.3 加快要素集聚,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
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实现对接的产物,要实现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全产业链的发展,就要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要素聚集。首先,在文化旅游产业链上游要加强相关产业建设,出台支持上游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其他相关保障政策,增强上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其次,在文化产业链下游要加强各产业整合力度,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各部门构建网状产业关系形态。最后,通过以文化旅游产业链为核心来带动整个区域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上下游的横向与纵向交叉,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发展。
4.4 发挥引擎作用,实施产业外溢发展战略
我国的实践经验表明文化旅游产业双核驱动的发展模式能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更应充分利用。第一,在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内创建具有示范作用、引领作用的旅游文化经济示范区。由于我国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上具有经验优势,可先在我国境内建设国际性旅游文化经济示范区,进而通过示范区要素的流动逐步发挥带动作用;第二,加强区域内部要素的流动性,尤其是在资本、人才和技术三大要素;第三,增强区域内部创新能力,扩大产业外溢效益,尤其是提升跨国区域合作的制度创新和产业的科研技术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5):3-6.
[2] 安虎森. 增长极理论评述[J].南开经济研究,1997,01:31-37.
[3] 符正平. 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评波特竞争优势理论[J].管理世界,1999(3):216-217.
[4] 吴宏伟.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关系[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6):1-7.
[5] 马勇,周婵.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8):77-80.
[6] 熊关.中亚五国旅游业的现状评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4):46-49.
[7] 熊关.中亚五国旅游业现状、潜力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市场,2008(9):12-13.
[8] 杨樱,古继宝. 我国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与典型模式比较[J]. 运筹与管理,2009(2):97-104.
[9] 厉新建,张凌云,等. 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 人文地理,2013(3):130-134.
[10] 马勇. 丝绸之路旅游发展的策略[N].中国旅游报,2013-10-09011.
Abstract: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s a new conception based on the idea of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It aims to reinforc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sian and European markets. The essay puts forward ideas to construct the Silk Road Cultural Tourism Economic Bel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rge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belt. The background focus on the national, international and industry scale, and the necessity contain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imultaneously, the essay builds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belt and analyzes the four spillover effects including policy spillover, industry spillover,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opinion spillover. Then the study proposes four strategies from the view of global competitiveness, namely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ndustry overflow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Silk Road; Cultural Tourism Economic Belt; dynamic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