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亮 赵文武
摘 要:本文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构建了基于国民收入和国际粮食价格的粮食价格承受力模型,用于分析和评价世界不同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结果表明:(1)受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粮食生产率的提高,世界整体的粮食价格承受力逐渐增强,世界整体的粮食安全风险逐渐减弱;(2)从局部来看,受国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影响,不同地区世界粮食价格承受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非洲等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呈现减弱的趋势,粮食安全风险加大;(3)全球化进一步将国际粮食格局强化,粮食出口地区利用自己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优势地位获利,粮食价格承受力较高,粮食安全风险相对较低,而粮食进口地区的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粮食价格承受力较低,粮食安全风险相对较高。
关键词:国际粮食价格;粮食安全;价格承受力;全球化;粮食贸易
中图分类号:F316.1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粮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2009年爆发了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对世界粮食安全和世界经济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1-5],引起了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粮食安全评价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粮食安全评价首先必须明确粮食安全的内涵。粮食安全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是在1974年的联合国粮食大会上,之后其内涵被不断修改和扩展,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最终确定为:任何人为实现积极和健康的膳食,能够在任何时候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6,7]。
基于上述粮食安全内涵,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粮食安全评价工作,国外以联合国粮农组织、Maplecroft风险公司以及美国农业部为代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粮食安全评价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营养不良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小,如果该比重超过了15%,则认为该国家或地区的粮食是不安全的[8];Maplecroft风险公司公布的2010年和2011年的世界粮食安全风险指数,主要是从粮食供应的充足性和稳定性进行考虑,选用12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包括:谷物产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极端天气发生风险、农作物品质、粮食分派的基础设施、冲突,以及政府效率等。并将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安全、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和极度风险。测算结果表明:非洲地区是全球粮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区,刚果和索马里的风险系数最高,其他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虽然稍好但也不容乐观[9.10];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采用的是微观评价的方法,关注的是家庭和个人经济支付能力和营养安全,为此采用的方法是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18个问题分三大类进行设计,包括:住户项目、未成年人项目和儿童的项目[11]。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是构建粮食安全的评价体系和对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目前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的是指标评价法,但基于不同粮食安全的理解,构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包括数量安全评价体系和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前者主要是从粮食生产能力和获取能力进行评估[12-15],采用的指标主要有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波动率、粮食价格、粮食库存和粮食食物不足人口等指标。后者主要是在微观尺度上,从家庭和个人的营养实现的程度评价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粮食安全程度[16,17]。与单纯的数量的粮食安全评价相比,质量安全评价体系更加细化和人性化,采用的指标主要是膳食结构和食品质量方面的指标。
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粮食安全评价虽然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粮食安全评价方法,评价的结果反映的粮食安全状况也最全面,但这种评价方法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是指标的选择上,因为某些指标由于国家间的不同标准(不同国家采用了不同的营养不良的标准),难以做到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此外在构建的粮食安全的评价体系中,指标往往难以保证它的独立性(粮食价格和粮食产量是相互影响的,难以将二者的影响区分),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的评价结果。
随着粮食价格越来越和粮食安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粮食价格的波动往往减弱部分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带来巨大的粮食安全隐患。因此,从粮食价格的角度审视全球的粮食安全也变得越来越有必要。本文在构建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四种粮食作物价格承受力评价方法,评价过去四十年不同地区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的变化情况,以期反映世界不同地区粮食安全形势的变化。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为衡量世界不同地区粮食价格承受力,本文借助相关“价格收入比”的概念[18.19],从粮食贸易的角度出发,测算国际粮食价格,构建“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模型,对不同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进行测算,分析不同地区面临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和粮食安全风险。
2.1 数据来源
为了便于比较和分析数据,本文的粮食产量数据和国际粮食进出口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库(FAOSTAT),国民收入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数据(UNSTAT)。受统计资料的限制,本部分粮食价格承受力分析年限为1970~2009,在区域尺度分析时引用了联合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库(FAOSTAT)中关于洲际格局的划分,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
2.2 研究方法
2.2.1 国际粮食价格测定
国际粮食价格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目前国际粮食价格测定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国际粮食价格的绝对水平,主要是是指某个商品交易所的价格,这种价格数据真实性强,但来源不统一,比较繁杂,可操作性差,不易分析;二是国际粮食价格的相对水平,以FAO的国际粮食价格指数为代表,优点是易于操作,便于分析,但不足之处在于粮食种类过多,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本文在统一数据来源的基础上,测定四种国际主要粮食种类wheat(小麦)、maize(玉米)、rice(水稻)和soybeans(大豆)的价格,四种粮食作物贸易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90%以上[20]。
2.2.3 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评价
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反映的是地区国际粮食安全风险的大小,其主要分析内容包括:
(1)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绝对值。该值高低直接反应了相应地区面对国际粮食价格的整体承受能力;该值越高说明该地区对粮食价格波动承受能力越高,粮食安全的风险也就越低,反之说明该地区对粮食价格波动承受能力越低,该地区的粮食安全风险也就越高。
(2)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趋势。该值是根据各个地区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时间变化曲线,根据回归方程系数的正负,可以分析判断该地区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的变化趋势。如果回归系数为正值,说明该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逐渐增强,粮食安全的风险也就越来越低;反之,回归系数为负值,该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逐渐减弱,粮食安全的风险也就越来越高。
(3)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比较值。将“世界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值”作为标准值,其他大洲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值与其进行比较。如果该地区的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值高于“世界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值”,说明该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相对较强,粮食安全的风险相对较低;反之则反是。
3 结果与分析
3.1 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趋势
根据世界及各大洲粮食价格承受力值,可以绘制出1970年~2009年世界及各大洲粮食价格承受力时间序列回归系数表,看出世界及各大洲四种作物的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的变化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四种作物的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反映了随着世界整体粮食生产率逐步提高,世界粮食供给整体在增加,世界整体的粮食获取能力在提高。但与此同时,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同作物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一方面,非洲的四种粮食作物、拉丁美洲的玉米和大豆、北美洲的水稻和小麦,以及大洋洲的玉米、水稻和小麦的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回归系数为负值,表明这些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是逐渐减弱的,另一方面,亚洲和欧洲的四种粮食作物、拉丁美洲的水稻和小麦、北美洲的玉米和大豆,以及大洋洲的大豆的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回归系数为正值,表明这些地区的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逐渐增强,世界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作物出现了差距。
3.2 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值比较分析
考虑国际粮食价格承受力影响因素、参照世界及各大洲粮食价格、国民收入(UNSTAT)以及进出口贸易数据(FAOSTAT),对各区域的四种作物价格承受力结果进行分析。
(1)玉米
从图1玉米价格承受力的历年的绝对值来看,北美洲和大洋洲的玉米价格承受力绝对值较大,远高于世界玉米价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北美、大洋洲的玉米价格承受力较强;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玉米价格承受力绝对值接近世界玉米价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玉米价格承受力一般;非洲的玉米价格承受力绝对值较小,低于世界玉米价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非洲的价格承受力较弱。
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地区收入水平较高,北美洲是世界玉米主要生产和出口地区,1970年~2009年玉米平均产量占世界平均总产量的42%,玉米平均出口量占世界平均总出口量的48%,在玉米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大洋洲虽然不是玉米的主要产区,但其对玉米的进口需求很少,1970年~2009年玉米平均进口量仅占世界平均进口总量的0.03%,玉米进口压力很小。所以北美洲和大洋洲的玉米价格承受力值较高,玉米价格承受力较强。
欧洲是世界地区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亚洲虽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但同时亚洲是世界人口和国家数量的最多的地区,所以地区总收入较多,和北美、欧洲地区共国民收入基本相当,但同时亚洲和欧洲是世界玉米进口的主要地区之一,1970年~2009年玉米平均进口量分别占世界平均总进口量的43%和33%;拉丁美洲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收入水平一般,但其玉米贸易进出口贸易平衡。所以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玉米价格承受力值接近世界玉米价格承受力均值,玉米价格承受力一般。
最后,非洲地区是世界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收入水平较低,1970年~2009年平均国民收入仅占世界平均总国民收入的0.02%,同时非洲一直是世界玉米贸易的净进口地区,1970年~2009年平均净进口396万吨,非洲地区在玉米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非洲地区的玉米价格承受力值较低,玉米价格承受力较弱。
综合上述地区价格承受力绝对值和发展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北美、大洋洲对玉米价格承受力较强,玉米安全风险较低;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对玉米价格承受力一般,玉米安全风险一般;而非洲对玉米价格承受力较弱,玉米安全风险较高。
(2)水稻
图2显示,北美洲和欧洲的水稻价格承受力绝对值较大,高于世界水稻价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北美和欧洲的价格承受力较强;亚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水稻价格承受力绝对值接近世界水稻价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亚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水稻价格承受力一般;非洲的水稻价格承受力绝对值较小,低于世界水稻价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非洲的价格承受力较弱。
北美洲和欧洲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地区收入水平较高,北美洲和欧洲1970年~2009年年平均国民收入占世界平均总国民收入的29%和34%,同时北美洲和欧洲虽不是世界水稻的主要产区,但其1970年~2009年平均水稻进口量仅占世界年水稻进口总量的0.02%和14%,比重较小,所以北美洲和欧洲在水稻贸易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水稻价格承受力值较高,承受力较强。
亚洲是世界水稻的主要进口地区,1970年~2009年平均水稻进口量占世界平均水稻进口总量的47%,是世界水稻的主要消费地区;拉丁美洲收入水平不高,但有利的一方面是其水稻需求量也较小,1970年~2009年平均水稻进口量为75万吨;而大洋洲地区虽然收入水平较高,且2002年以前一直是水稻净出口地区,但2002年以后转变为粮食净进口地区,在水稻贸易中趋于劣势地位,所以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水稻价格承受力值较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水稻价格承受力一般。
非洲地区水稻产量不足,仅占世界平均总产量的0.03%,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非洲一直是世界水稻贸易的净进口地区,1970年~2009年平均净进口34万吨。所以非洲地区在水稻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水稻价格承受力值较弱,水稻价格承受力较低。
综合上述地区价格承受力绝对值和发展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北美、欧洲对水稻价格承受力较强,水稻安全风险较低;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对水稻价格承受力一般,水稻安全风险一般;而非洲对水稻价格承受力较弱,水稻安全风险较高。
(3)大豆
图3为大豆价格承受力的各个时期的绝对值来看,北美洲和欧洲的大豆价格承受力绝对值较大,高于世界大豆价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北美和欧洲的价格承受力较强;亚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水稻价格承受力绝对值接近世界水稻价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亚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水稻价格承受力一般;非洲的水稻价格承受力绝对值较小,低于世界水稻价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非洲的价格承受力较弱。
北美洲和欧洲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地区收入水平较高,北美洲和欧洲1970年~2009年年平均国民收入占世界平均总国民收入的29%和34%,同时北美洲和欧洲虽不是世界水稻的主要产区,但其1970年~2009年平均水稻进口量仅占世界年水稻进口总量的0.02%和14%,比重较小,所以北美洲和欧洲在水稻贸易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水稻价格承受力值较高,承受力较强。
亚洲总体收入水平较高,但同时亚洲是世界水稻的主要进口地区,1970年~2009年平均水稻进口量占世界平均水稻进口总量的47%,是世界水稻的主要消费地区;拉丁美洲收入水平不高,但有利的一方面是其水稻需求量也较小,1970年~2009年平均水稻进口量为75万吨;而大洋洲地区虽然收入水平较高,且2002年以前一直是水稻净出口地区,但2002年以后才转变为粮食净进口地区,在水稻贸易中趋于劣势地位,所以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在水稻贸易中有利有弊,水稻价格承受力值较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水稻价格承受力一般。
非洲地区是世界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收入水平较低,水稻产量不足,仅占世界平均总产量的0.03%,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非洲一直是世界水稻贸易的净进口地区,1970年~2009年平均净进口34万吨。所以非洲地区在水稻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水稻价格承受力值较弱,水稻价格承受力较低。
综合上述地区价格承受力绝对值和发展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北美、欧洲对水稻价格承受力较强,水稻安全风险较低;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对水稻价格承受力一般,水稻安全风险一般,而非洲对水稻价格承受力较弱,水稻安全风险较高。
(4)小麦
从图4小麦价格承受力的各个时期绝对值来看,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小麦价格承受力绝对值较大,高于世界小麦价格承受力平均值,表明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小麦价格承受力较强;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小麦价格承受力绝对值接近世界小麦价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小麦价格承受力一般;非洲的小麦价格承受力绝对值较小,远低于世界小麦价格承受力的平均值,表明非洲的价格承受力较弱。
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地区收入水平较高,同时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1970年~2009年一直是小麦净出口地区,在小麦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1970年~2009年平均小麦出口量占世界平均小麦出口总量的47%、30%和12%,是小麦出口的前三位,所以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在小麦贸易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小麦价格承受力值较高,小麦价格承受力较强。
亚洲和拉丁美洲1970年~2009年一直是世界小麦的主要进口地区,1970年~2009年平均小麦进口量占世界平均小麦进口总量的39%和13%;但另一方面,亚洲同时是世界主要的小麦产区之一,1970年~2009年平均小麦产量占世界年平均总产量的38%;而拉丁美洲虽然不是世界小麦的主产区,但其需求量比较小,1970年~2009年平均小麦进口量仅占世界年平均小麦进口总量的0.09%。所以,亚洲和拉丁美洲,在世界小麦贸易中有利有弊,小麦价格承受力值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小麦价格承受力一般。
非洲地区是世界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收入水平较低,小麦产量不足,仅占世界平均总产量的0.02%,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非洲一直是世界小麦贸易的净进口地区,1970年~2009年平均净进口1611万吨。所以非洲地区在小麦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小麦价格承受力值较低,小麦价格承受力较弱。
综合各地区价格承受力绝对值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欧洲和北美、大洋洲对小麦价格承受力较强,小麦安全风险较低;亚洲、拉丁美洲对小麦价格承受力一般,小麦安全风险一般;而非洲对小麦价格承受力较弱,小麦安全风险较高。
4 结论
综合上述国际粮食价格承受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总结:
(1)世界整体粮食价格承受力总体增强。从不同作物的世界粮食价格承受力时间序列系数(均为正值)来看,说明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整体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在增强,世界粮食安全总的形势是向好的。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率的提高,世界总体的收入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世界总体的粮食购买力和供给能力(图5)都在提高,这有助于增加世界粮食的获取能力,有效降低世界的粮食安全风险。
(2)区域之间差距仍然巨大。从不同区域发展来看,不同区域的世界粮食价格承受值差距较大,从具体数值来看(粮食价格承受力值原值):2009年北美洲玉米价格承受力数值是非洲的105倍,北美洲水稻价格承受力数值是非洲的65倍,北美洲大豆价格承受力数值是非洲的34倍,北美洲小麦价格承受力是非洲的165倍。在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的情况下,巨大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差距是实现世界粮食安全目标的巨大挑战。因为伴随着世界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发展,世界产业分工的深化发展,世界粮食安全的实现越来越依赖于粮食贸易,巨大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差距将成为实现粮食安全的巨大障碍。
(3)非洲地区粮食安全压力增加。从绝对值来看,非洲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处于全球较低水平,从粮食价格的承受力回归系数来看,均为负值,表明非洲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在不断减弱。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民收入较低,加上本地区粮食生产的不足,粮食严重依赖进口,再加上在国际贸易中话语权的不足,非洲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粮食价格承受力最低的地区。
(4)全球化加剧地区之间差距。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分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粮食生产的分工也得到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增强自己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强化自己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减少自己相对弱势农产品的生产,结果在增加优势农产品出口的同时,增加了其他农产品的进口,这样国际粮食生产格局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粮食贸易的格局也基本生没有发生改变,1970年~2009年以来,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是国际粮食贸易的主要出口地区,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世界粮食贸易的主要进口地区[21]。国际粮食是一个卖方市场,粮食净出口地区往往利用自己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提高粮食价格或设置贸易壁垒限制出口,以维护本地区的利益。这样就会导致其他粮食进口地区,粮食价格承受力减弱,粮食安全的风险加大。所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化在推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粮食生产,同时加剧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加大部分地区的粮食安全风险,尤其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时说明目前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全球整体的逆全球化以及局部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Collier P. The Politics of hunger: how illusion and greed fan the food crisis[J]. Foreign Affairs, 2008, 87(6): 67-68.
[2] Dorosh P A. Food price stabilisa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J]. Bulletin of Indonesian Economic Studies, 2008, 44(1): 93-114.
[3] Mcmichael P. A food regime analysis of the ‘world food crisis[J].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2009, 26(4): 281-295.
[4] 安娜,胡影,等. 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2009(5):4-9.
[5] 田朝晖,曹波,等. 六大问题考验粮食安全[J]. 江苏农村经济, 2008(5):27-29.
[6] 公茂刚. 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7] 张燕林. 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8] Barrett C B. Measuring food insecurity[J]. Science, 2010, 327(5967): 825-828.
[9] Maplecroft. 2010世界粮食安全风险指数[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2255.htm,2010-08-19.
[10] Maplecroft. 2011世界粮食安全风险指数[EB/OL]. http://www.chinajilin.com.cn/agriculture/content/2011-09/02/content_2340102.htm,2011-09-02.
[11] Nord M.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9[M]. DIANE Publishing, 2010.
[12] 刘笑彤,蔡运龙.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山东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S1):334-337.
[13] 余强毅,吴文斌,等. 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APEC地区粮食安全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13):2838-2848.
[14] 朱晓禧,方修琦,等. 基于系统科学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6):11-17.
[15] 韩剑萍,窦学诚. 基于粮食供给能力与购买能力的世界主要国家粮食安全分类评价[J]. 世界农业, 2012(2):47-49.
[16] 何一哲. 开展生物强化营养功能育种, 提高中国粮食营养安全水平[J]. 世界农业, 2009(1):60-62.
[17] 聂闯. FAO 召开粮食和营养安全第二次国际科学研讨会[J]. 世界农业, 2012(4):20.
[18] 杨文武. 房价收入比指标研究[J]. 统计研究, 2003(1):47-49.
[19] 沈久. 对房价收入比科学涵义的再探讨[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6):75-79.
[20] 朱民,马欣. 新世纪的全球资源商品市场—价格飙升、波动、周期和趋势[J]. 国际经济评论, 2006(6): 5-13.
[21] 封志明,赵霞,等. 近50年全球粮食贸易的时空格局与地域差异[J]. 资源科学, 2010, 32(1):2-10.
Abstract: Grain security is a major security strategic issues for human. From the view of grain security, this study builds the model of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based on national income and grain price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afford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price in different contin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grain productivity, the world's overall grain price affordability is enhancing gradually and the world's overall grain risks is diminished; from regional view, the gap between affordability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exist. The affordability of grain prices in Africa and other regions show a weakening trend and the risk of grain security is high; the grain production patter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globalization, the grain export area take the advantage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with high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and low grain security risk.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he passive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the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of the grain import regions is low and the grain security risk is relatively high.
Key words:international grain price; price affordability; grain security; globalization; grain trade
(3)非洲地区粮食安全压力增加。从绝对值来看,非洲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处于全球较低水平,从粮食价格的承受力回归系数来看,均为负值,表明非洲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在不断减弱。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民收入较低,加上本地区粮食生产的不足,粮食严重依赖进口,再加上在国际贸易中话语权的不足,非洲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粮食价格承受力最低的地区。
(4)全球化加剧地区之间差距。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分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粮食生产的分工也得到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增强自己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强化自己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减少自己相对弱势农产品的生产,结果在增加优势农产品出口的同时,增加了其他农产品的进口,这样国际粮食生产格局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粮食贸易的格局也基本生没有发生改变,1970年~2009年以来,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是国际粮食贸易的主要出口地区,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世界粮食贸易的主要进口地区[21]。国际粮食是一个卖方市场,粮食净出口地区往往利用自己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提高粮食价格或设置贸易壁垒限制出口,以维护本地区的利益。这样就会导致其他粮食进口地区,粮食价格承受力减弱,粮食安全的风险加大。所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化在推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粮食生产,同时加剧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加大部分地区的粮食安全风险,尤其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时说明目前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全球整体的逆全球化以及局部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Collier P. The Politics of hunger: how illusion and greed fan the food crisis[J]. Foreign Affairs, 2008, 87(6): 67-68.
[2] Dorosh P A. Food price stabilisa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J]. Bulletin of Indonesian Economic Studies, 2008, 44(1): 93-114.
[3] Mcmichael P. A food regime analysis of the ‘world food crisis[J].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2009, 26(4): 281-295.
[4] 安娜,胡影,等. 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2009(5):4-9.
[5] 田朝晖,曹波,等. 六大问题考验粮食安全[J]. 江苏农村经济, 2008(5):27-29.
[6] 公茂刚. 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7] 张燕林. 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8] Barrett C B. Measuring food insecurity[J]. Science, 2010, 327(5967): 825-828.
[9] Maplecroft. 2010世界粮食安全风险指数[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2255.htm,2010-08-19.
[10] Maplecroft. 2011世界粮食安全风险指数[EB/OL]. http://www.chinajilin.com.cn/agriculture/content/2011-09/02/content_2340102.htm,2011-09-02.
[11] Nord M.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9[M]. DIANE Publishing, 2010.
[12] 刘笑彤,蔡运龙.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山东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S1):334-337.
[13] 余强毅,吴文斌,等. 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APEC地区粮食安全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13):2838-2848.
[14] 朱晓禧,方修琦,等. 基于系统科学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6):11-17.
[15] 韩剑萍,窦学诚. 基于粮食供给能力与购买能力的世界主要国家粮食安全分类评价[J]. 世界农业, 2012(2):47-49.
[16] 何一哲. 开展生物强化营养功能育种, 提高中国粮食营养安全水平[J]. 世界农业, 2009(1):60-62.
[17] 聂闯. FAO 召开粮食和营养安全第二次国际科学研讨会[J]. 世界农业, 2012(4):20.
[18] 杨文武. 房价收入比指标研究[J]. 统计研究, 2003(1):47-49.
[19] 沈久. 对房价收入比科学涵义的再探讨[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6):75-79.
[20] 朱民,马欣. 新世纪的全球资源商品市场—价格飙升、波动、周期和趋势[J]. 国际经济评论, 2006(6): 5-13.
[21] 封志明,赵霞,等. 近50年全球粮食贸易的时空格局与地域差异[J]. 资源科学, 2010, 32(1):2-10.
Abstract: Grain security is a major security strategic issues for human. From the view of grain security, this study builds the model of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based on national income and grain price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afford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price in different contin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grain productivity, the world's overall grain price affordability is enhancing gradually and the world's overall grain risks is diminished; from regional view, the gap between affordability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exist. The affordability of grain prices in Africa and other regions show a weakening trend and the risk of grain security is high; the grain production patter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globalization, the grain export area take the advantage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with high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and low grain security risk.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he passive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the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of the grain import regions is low and the grain security risk is relatively high.
Key words:international grain price; price affordability; grain security; globalization; grain trade
(3)非洲地区粮食安全压力增加。从绝对值来看,非洲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处于全球较低水平,从粮食价格的承受力回归系数来看,均为负值,表明非洲地区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在不断减弱。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民收入较低,加上本地区粮食生产的不足,粮食严重依赖进口,再加上在国际贸易中话语权的不足,非洲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粮食价格承受力最低的地区。
(4)全球化加剧地区之间差距。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分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粮食生产的分工也得到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增强自己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强化自己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减少自己相对弱势农产品的生产,结果在增加优势农产品出口的同时,增加了其他农产品的进口,这样国际粮食生产格局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粮食贸易的格局也基本生没有发生改变,1970年~2009年以来,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是国际粮食贸易的主要出口地区,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世界粮食贸易的主要进口地区[21]。国际粮食是一个卖方市场,粮食净出口地区往往利用自己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提高粮食价格或设置贸易壁垒限制出口,以维护本地区的利益。这样就会导致其他粮食进口地区,粮食价格承受力减弱,粮食安全的风险加大。所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化在推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粮食生产,同时加剧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加大部分地区的粮食安全风险,尤其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时说明目前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全球整体的逆全球化以及局部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Collier P. The Politics of hunger: how illusion and greed fan the food crisis[J]. Foreign Affairs, 2008, 87(6): 67-68.
[2] Dorosh P A. Food price stabilisa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J]. Bulletin of Indonesian Economic Studies, 2008, 44(1): 93-114.
[3] Mcmichael P. A food regime analysis of the ‘world food crisis[J].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2009, 26(4): 281-295.
[4] 安娜,胡影,等. 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2009(5):4-9.
[5] 田朝晖,曹波,等. 六大问题考验粮食安全[J]. 江苏农村经济, 2008(5):27-29.
[6] 公茂刚. 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7] 张燕林. 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8] Barrett C B. Measuring food insecurity[J]. Science, 2010, 327(5967): 825-828.
[9] Maplecroft. 2010世界粮食安全风险指数[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2255.htm,2010-08-19.
[10] Maplecroft. 2011世界粮食安全风险指数[EB/OL]. http://www.chinajilin.com.cn/agriculture/content/2011-09/02/content_2340102.htm,2011-09-02.
[11] Nord M.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9[M]. DIANE Publishing, 2010.
[12] 刘笑彤,蔡运龙.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山东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S1):334-337.
[13] 余强毅,吴文斌,等. 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APEC地区粮食安全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13):2838-2848.
[14] 朱晓禧,方修琦,等. 基于系统科学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6):11-17.
[15] 韩剑萍,窦学诚. 基于粮食供给能力与购买能力的世界主要国家粮食安全分类评价[J]. 世界农业, 2012(2):47-49.
[16] 何一哲. 开展生物强化营养功能育种, 提高中国粮食营养安全水平[J]. 世界农业, 2009(1):60-62.
[17] 聂闯. FAO 召开粮食和营养安全第二次国际科学研讨会[J]. 世界农业, 2012(4):20.
[18] 杨文武. 房价收入比指标研究[J]. 统计研究, 2003(1):47-49.
[19] 沈久. 对房价收入比科学涵义的再探讨[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6):75-79.
[20] 朱民,马欣. 新世纪的全球资源商品市场—价格飙升、波动、周期和趋势[J]. 国际经济评论, 2006(6): 5-13.
[21] 封志明,赵霞,等. 近50年全球粮食贸易的时空格局与地域差异[J]. 资源科学, 2010, 32(1):2-10.
Abstract: Grain security is a major security strategic issues for human. From the view of grain security, this study builds the model of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based on national income and grain price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afford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price in different contin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grain productivity, the world's overall grain price affordability is enhancing gradually and the world's overall grain risks is diminished; from regional view, the gap between affordability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exist. The affordability of grain prices in Africa and other regions show a weakening trend and the risk of grain security is high; the grain production patter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globalization, the grain export area take the advantage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with high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and low grain security risk.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he passive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the grain prices affordability of the grain import regions is low and the grain security risk is relatively high.
Key words:international grain price; price affordability; grain security; globalization; grain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