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
(湖北省潜江市妇幼保健院B超室,潜江市 433100)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创外科围术期的应用
张 娟
(湖北省潜江市妇幼保健院B超室,潜江市 43310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创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乳腺肿瘤21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105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旋切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除术,对比两组疗效、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04个肿块均完整切除,两组治愈率均达100%,但观察组无明显瘢痕和切口感染,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局部血肿和睡眠不好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5.2%(100/105),显著高于对照组87.6%(92/1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微创外科围手术期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诊疗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切口美观等优点。
乳腺肿瘤;超声;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应用价值
乳腺肿瘤是常见于临床的乳腺疾病,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其中以良性肿瘤居多,而良性肿瘤又以纤维腺瘤最为常见,部分乳腺良性肿瘤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恶变,恶性肿瘤即为乳腺癌。传统的乳腺肿瘤切除手术对较小的肿块切除困难,且在乳房上留下多处较大瘢痕[1];一旦治疗有误,还可能导致乳房畸形,严重影响美观,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和创伤。乳腺肿瘤微创手术的发展为患者带来了福音,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应用愈加广泛[2]。我院对105例乳腺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住乳腺肿瘤患者210例(404个肿块),均经临床和超声检查高度怀疑为乳腺肿瘤。所有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105例,观察组肿块201个(49.8%),年龄18~47岁,平均(28.7±5.6)岁,肿块大小5~40 mm,平均(12.7±4.1)mm;对照组肿块203个(50.2%),年龄18~49岁,平均(27.5±6.0)岁,肿块大小5~44 mm,平均(12.4±4.3)mm。两组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和个数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肿瘤传统切除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美国强生公司)活检和切除: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公司),高频探头探测病灶部位,观察病灶大小、内部回声、边界及血流信号等,决定处理方法,≤2 cm的病灶在活检的同时予以全部切除,>2 cm的疑为恶性肿块切除部分行病理学活检。
1.3 穿刺旋切方法 确定靶向切除肿块,超声探头频率设置为5~12 MHz,采用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进行肿瘤切除,根据肿块大小选用不同型号的旋切刀,尽可能选择乳晕区进针,对于单侧乳房上多个肿块者,尽可能选择能够兼顾各个肿块的进针部位,利用负压吸引装置取出肿块。整体过程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实时监控下进行。术后1个月观察手术部位愈合情况,以及淤血、瘢痕、有无感染、血肿和睡眠质量等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等,行超声复查,观察原病灶有无复发。
1.4 判断和评估标准 治愈标准[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原病灶肿块完全消失。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治疗满意度,评价包括6项内容,总计6分,≥4分为满意,3分为基本满意,≤2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患者百分数。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 所有404个肿块均完整切除,观察组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对照组6例(5.7%)分两次完全切除,经超声检查,肿块均消失,两组均达到100%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愈合情况和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均无明显瘢痕和切口感染,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局部血肿和睡眠不好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复发。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愈合情况和不良反应比较 [n(%)]
2.3 治疗满意度评价比较 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5.2%(100/105),显著高于对照组87.6%(92/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价比较 [n(%)]
2.4 病理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表明,乳腺纤维腺瘤126例(60.0%),乳腺腺病58例(27.6%),乳腺多发囊肿13例(6.2%),非典型增生13例(6.2%)。
乳腺肿瘤约占乳腺疾病的三分之二[4],一旦发现乳腺良性肿瘤,原则上应立即摘除,以防恶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长,传统乳腺手术已不能满足大多数患者的要求。微创技术的发展和诊断技术的日益改进,使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应运而生,他既能满足病理活检,又能微创切除乳腺小肿块[5,6],满足女性形体美的要求。通过彩色多普勒监控,术者和患者均可在声像图上直接看到肿块切除过程,直观性强,患者信任度高[7,8]。
我院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并与传统手术比较,发现两组404个肿块均能完整切除,观察组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治愈率100%。提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效果显著,准确性高。观察组均无明显瘢痕和切口感染,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局部血肿和睡眠不好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具有微创、操作简便、无痛、诊断病变准确率高和对微小病灶切除彻底的特点,不影响乳房美观。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微创外科围术期的应用相对传统手术更具优势。①乳腺疾病诊断:病理活检一直是乳腺疾病诊断金标准[9],但需要手术切除病变甚至切除乳房,对患者造成极大创伤,术后瘢痕明显,患者一般难以接受。麦默通系统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操作,穿刺准确率更高,还可以切除临床触诊诊断的阴性病灶[10],并早期发现直径<1 cm的微小病灶;而传统手术准确率相对较低。②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一次穿刺即能切取多个标本,可避免反复重复穿刺;对于直径>2 cm的病灶可通过改变切割位置和方向反复切除,且全程均在超声实时监控引导下完成,损伤明显减小;而传统术切口大,容易造成肿块附近正常腺体的损伤,可能破坏有生育和哺乳要求的女性的乳腺导管,影响日后生活[11,12]。③麦默通系统手术的皮肤切口小,仅为0.2~0.5 cm,术后无需缝合,无瘢痕形成,愈合速度快,外观效果好;而传统手术需要根据病灶大小确定切口长短,且多处病灶需要多个切口,术后缝合形成明显瘢痕,严重影响美观。因此,麦默通旋切术尤其适合年轻女性,且多发性乳腺肿块患者。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要求医生必须精通乳腺超声,超声引导可以判断肿块位置、是否彻底切除等,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探测病灶位置和最大径,以决定切口位置和方向,切口与病灶距离不能太远;②采用十字交叉法进行超声引导,平行位确保肿块位于凹槽上方,且包含整个肿块,垂直位确保凹槽位于肿块正中间;③病灶切除到一定程度时,根据肿物残留情况调整刀头深度,再行切除;④穿刺点尽量选择乳房周围隐蔽位置,进针方向从穿刺点直达肿块基底位置;⑤超声提示肿块切除后,应在其周围再旋切一圈,降低局部复发率;完成切除后,挤压切除部位,以便排血。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微创外科围术期的应用中优势显著,具有适用范围广、准确定位、较小创伤、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和切口美观等诸多优势,是乳腺疾病的理想治疗方法。
[1] 崇梅红,肇 毅,王 水,等.可手术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与原发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2):5-10.
[2] 王西跃,邓丁梅,吴丽华,等.乳腺多象限良性肿块麦默通微创旋切的应用体会[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5):577-581.
[3] 陈明玉,陶霖玉,李加平,等.高频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12):2590-2594.
[4] 梁 萍.高频彩超在小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J].微创医学,2011,6(3):206-208.
[5] 孙 晓,刘岩松,王永胜,等.乳腺肿物麦默通切除术后上皮移位导致前哨淋巴结假阳性一例[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6):751-753.
[6] 翟齐西,王学梅,李银燕,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1):4722-4726.
[7] 莫可良,李卓容,邓海萍,等.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病灶切除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20):1672-1673.
[8] 姚 凡,金 锋.麦默通微创旋切活检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0,4(6):583-584.
[9] 魏建南.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影像鉴别诊断及真空辅助活检的组织学低估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10]马双慰,周灵飞,鲜渝斌,等.麦默通旋切系统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1):58-59.
[11]高福智,于艾鑫,张 蕾,等.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并发症的防治[C].第四届微创外科论坛论文集,2012:95-97.
[12]张爱玲,张 蓉,张月欢,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病灶诊治中的应用(附1761例报告)[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1):84-89.
微创医学技术信息动态
人体组织与电子器件融合一体
科学家们设想,于细胞层面上构建的、带有纳米电子器件的人造组织,可在人体内“半生物半机械”般地工作。不同于在已有器官中植入电子器件,在合成人造组织时,组织可以在含有多个纳米电子传感器的支架上生长。以这种纳米电子支架为基础制造的人造组织,可以探测和报告多种健康问题。这些组织可将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同计算机、机械装置或其他活体组织连接起来。利用非常精密且有弹力的、能与单个细胞相连的纳米线,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成功搭建了一个人造组织“支架”。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目标是要找到一种方式,将电子元件植入人体组织,让天然组织和电子设备融为一体,打破机械与人体的界限。
Applicationvalueofultrasoundguidedmammotomeminimallyinvasivebiopsysysteminminimallyinvasivebreastsurgeryduringperioperativeperiod
ZHANGJuan
(DepartmentofUltrasonicDiagnosis,MaternalandChildHealthCareofQianjiangCity,Qianjiang433100,Hubei,P.R.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und guided mammotome minimally invasive biopsy system in minimally invasive breast surgery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According to treatment methods, 21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had 105 cases: observation group were performed with ultrasound guided mammotome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esection. Curative effect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ll 404 tumors were totally removed in two groups, with a cure rate of 100% for both groups. But observation group had no obvious scar or wound infection,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with shorter healing time, less cases of local hematoma or poor sleep, and higher satisfaction rate [95.2% (100/105) vs 87.6% (92/105)] (allP<0.05).ConclusionsThe application of mammotome minimally invasive biopsy system in minimally invasive breast surgery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has the merits of accurate location, less trauma, simple operation, and artistic incision, etc.
Breast tumor; Ultrasound; Mammotom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pplication value
张娟(1979~),女,本科,医学影像中级,研究方向:超声医学。
R 655.8
B
1673-6575(2014)02-0189-03
10.11864/j.issn.1673.2014.02.21
2014-01-10
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