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与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诊断的对比分析

2014-08-10 12:27周利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颈动脉颈部硬化

周利侠

(陕西省咸阳市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超声与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诊断的对比分析

周利侠

(陕西省咸阳市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 研究颈部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48例出现临床症状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计算诊断颈部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算出两检查对硬化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超声检查与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尤其对重度狭窄及闭塞动脉的诊断,超声检查对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管造影,特别是在一些动脉分叉的血管处超声诊断更有意义。结论 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具有高度一致性,但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快捷、经济的优点,提倡采用颈部超声来筛选和诊断颈部血管病变。

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是70年代以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1]。它是应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两次成像完成的,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一次成像,并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来,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到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这种图像较以往所用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亦能显示[2-4]。本文通过入选的48例脑血管病变者,比较颈部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21~83(60.36±2.08)岁。患者均符合全国第1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均于住院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同期进行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1.2 方法 患者均于住院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1.2.1 颈动脉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使用首先作横向探测,将探头置于颈根部向头侧移动,采用二维超声显示;其用途为:①测时血管内径;②识别膨大部、颈内及颈外动脉存位置;③观察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和颈内动脉(ICA)管壁四周有无斑块,确定斑块所在部位。然后取颈前侧位进行作纵向探测, 从颈根部沿颈总动脉血管长轴做纵向扫查越过膨大部分别显示颈内及颈外动脉长轴,其用途为:①测量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长度及厚度,②观察其表面及内部特性,③用CDFI显示血流方向、充盈情况及狭窄、阻塞部位,④进行脉冲多普勒检测,观察流速曲线及血流参数。如分叉部位位置过高, 经前侧位检测不能显示,经颈前侧位纵向扫查颈内动脉显示不佳。将探头置颈后侧方胸锁乳突肌后缘做纵向探测。右侧颈动脉扫查, 要注意追踪检测无名动脉分出右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头臂干分叉部有无斑块形成和狭窄。在二维图像清晰显示基础上采用CDFI观察血流方向、性质(层流、湍流及涡流),有无充盈缺损、狭窄、血流中断及倒流。

1.2.2 DSA检查 应用西门子AXIOM Artis DTA血管造影机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经股动脉以Seldinger技术插管,首先选择患侧颈总动脉造影,然后行颈外动脉分支的超选择性造影,必要时行椎动脉、甲颈干或对侧颈部血管造影。若导管不能直接进入欲选择的血管时,可采用导丝引导。碘过敏试验阴性者,可采用泛影葡胺,其浓度不宜过大,一般为40%~60%。对于有危险因素者,如肝肾功能不良、心脏病、糖尿病、哮喘、荨麻疹、湿疹和其他过敏性疾病以及小儿和老人等,应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完成后拔管,股动脉穿刺点压迫10~15 min,加压包扎24 h,患儿加压不宜过重。术后患者平卧24 h。

1.3 评价标准

1.3.1 超声检查评价标准 内-中膜厚度(IMT)>1.3 mm、局部增厚隆起向血管腔内突出为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方法参照北美颈动脉外科学会(NASCET)标准:轻度0~29%,中度30%~69%,重度70%~99%。狭窄程度计算公式:(1-颈动脉最窄处直径)/狭窄病变远端正常颈内动脉直径×100%。

1.3.2 DSA检查评价标准 血管狭窄按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标准(NASCET)的方法计算:测量狭窄远端正常动脉、 狭窄段、 狭窄近端直径以及狭窄血管的长度。狭窄程度(%)=(1-狭窄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100%,测量根据欧洲颈动脉外科协作组(ECST)制定的血管狭窄诊断标准。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方法参照比美颈动脉外科学会(NASCET)标准:轻度(0~29%),中度(30~69%),重度(70-99%)。狭窄程度计算公式:狭窄度=(D-d)/d×100%,其中D为原始管腔直径,d为狭窄剩余管腔直径。目前,DSA对粥样斑块形成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仅以颈动脉血流信号的局限性缺损予以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DSA诊断为金标准,计算推断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用Kappa检验分析DSA和超声检查在狭窄程度诊断上的相关性。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

2 结 果

2.1 超声与DSA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比较 48例192条颈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超声与DSA诊断符合率91.7%(352/384), ,见表1。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 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一致性见表2。

表1 超声与DSA对384条颈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

表2 超声诊断不同狭窄程度血管的各项指标比较

2.2 超声与DSA对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 超声检查对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SA,尤其是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表3 DSA及超声检查对劲动脉斑块不同部位的超声检出率比较 条(%)

3 讨 论

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及分支,即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动脉硬化导致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由于大多数颈动脉颈化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常常被忽视[5-6]。一部分患者有临床症状,包括一过性或持续性单眼失明,所谓一过性即短转性、一时性颈动脉是较粗大的血管,其颈内动脉直接向脑组织供应血和氧,其颈外动脉则向眼、耳、鼻、口腔等五官供给血和氧,如果颈动脉硬化了,就是在血管壁上有改块形成,从而使血液在流通时不顺畅。不顺畅就往往造成脑组织缺血、血氧、病人常感头晕、目眩、记忆力差、思维力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如果硬化了的颈动脉有粥样斑块晚落,并随血流而阻塞,就会造成脑梗死、出现失明、语言不清、瘫痪等中风表现,甚至威胁生命[7],颈动脉内膜血栓样或粥样化斑块是一种大中动脉退行性、增生性、全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减低的原因、颈动脉硬化严重并有硬化斑块脱落、阻塞了大脑血管[8],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一般来说轻度地动脉硬化不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不会以颈部活动后不会出现什么症状、而重度的动脉硬化,会使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出现头痛、头晕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这时活动颈部、很可能加重脑缺血,甚至发生脑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心肌梗死、早搏等症的主要原因。这类病常发生在心血管疾病,即高血压、高血糖人群中,同时老人发病率大过年轻化[8]。所以有专家提醒,男性在50岁以后、女性绝经者应该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因为此病没有任何表现症状,通常人们都会掉以轻心,一旦出现了头昏脑晕,则表示斑块已经形成,必须到医院进行控制,否则很容易引起脑中风。X线检查除前述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外,选择性或电子计算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可显示动脉硬化下会造成的管腔狭窄或动脉瘤病变,以及病变的存在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确定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选择施行手术的方式[9]。血管内超声和血管镜检查则是直接从动脉腔内观察粥样硬化病变的方法,现在诊断易损斑块,主要还是应用介入和非介入的影像学检查,如动脉造影(DSA)、血管内超声(IVUS)、血管内弹性图(Elastography)、血管镜、核磁共振(MRI)、血管内MRI、激光相干断层显影(DCT)、导丝斑块温度测量、斑块pH值等。这些方法虽然可以直接和间接地观察到易损斑块的形态和结构,但是都有一定局限性和毒副作用,亦难以重复应用[10-11]。本研究结果表明,颈动脉超声对血管的狭窄的诊断率要明显优于动脉血管造影,颈部超声对斑块的性质和瓿位有更好的超声成像作用,故能从斑块的性质以及其部位综合评价斑块的危险程度和预后的变化,对于DSA检查则不能很好地反映信息,只是从信号反应图提示血管有狭窄,这种粗略的诊断和估计,对临床意义不大。不难看出,颈部血管超声可以用来早期诊断和筛选颈部血管的狭窄,便于临床更好地认识颈防和提出相关临床症状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对我们临床颈部病变的检测特别是在诊断的早期具有方便、快捷、经济的效果,提倡采用颈部超声来筛选和诊断颈部血管病变。

[1] Gough MJ. Preprocedural imaging strategies in 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 J Vascu Surg,2011,54(4):1215-1218

[2] Anzidei M,Napoli A,Zaccagna F,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olou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CT angiography and blood-pool-enhanced MR angiography in assessing carotidstenosis: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DSA in 170 patients[J]. Radiologia Medica,2011,117(1):54-71

[3] Anzidei M,Cavallo Marincola B,Napoli A,et al. Low-dose contrast-enhanced time-resolved MR angiography at3T:diagnostic accuracy for treatment planning and follow-up of vascularmalformations[J]. Clini Radiol,2011,66(12):1181-1192

[4] AbuRahma AF,Srivastava M,Stone PA,et al.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Carotid Duplex Consensus criteria in the diagnosis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 J Vascular Surg,2011,53(1):53-59

[5] Krogias C,Henneböhl C,Geier B,et al. Transcranial ultrasound perfusion imaging and perfusion-MRI-A pilot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cerebral perfusion in sever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 Ultrasound Med Biol,2010,36(12):1973-1980

[6] AbuRahma AF,Abu-Halimah S,Bensenhaver J,et al. Optimal carotid duplex velocity criteria for defining the severity of carotid in-stent restenosis[J]. J Vascu Surg,2008,48(3):589-594

[7] 王宏宇,马志敏,孙满红,等. 肱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J]. 中国医药导刊,2004,12(6):132-135

[8] Rizzo JA,Dodge A,White P,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carotid stent patency[J]. Perspect Vascu Surg Endova Ther,2010,22(4):261-263

[9] Xue YJ,Gao PY,Duan Q,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f hemodynamic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pecific stenotic carotid bifurcation by image-base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J]. Acta Radiologica,2008,49(5):558-565

[10] Lal BK,Beach KW,Sumner DS. Intracranial collateralization determines hemodynamic forces for carotid plaque disruption[J]. J Vasc Surg,2011,54(5):1461-1471

10.3969/j.issn.1008-8849.2014.15.040

R543.4

B

1008-8849(2014)15-1687-03

2013-06-15

猜你喜欢
颈动脉颈部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