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4-08-08 22:59董文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对策

摘要:分析“马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背景,阐述“马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必要性,并提出“马原”精品课资源共享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精品开放课程;转型升级;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307-02

一、“马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背景

精品课程建设是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历经近十年,已先后建成5 000余门国家精品课程,带动了近10 00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大大推动了教学改革创新及优质资源共享工作。与此同时,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重视与投入力度不够、建设的方法与措施不得力、后期管理与服务不够到位、资源开放程度不够等。因此教育部在2011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了精品开放课程(或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与已有精品课程建设相比,精品开放课程新的精品课程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突出内容的“优质性”和“共享性”

精品开放课程是在原精品课程的升级版本,原精品课程的受众的群体大都都是同行的教师,部分学校甚至不对外开放,而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要的对象是高校师生,甚至辐射到社会学习者,增强课程资源的优质性和共享性,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

(二)明确建设的“主导性”和“参与性”

精品开放课程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高校师生和社会力量参与评价遴选为建设模式,在原精品课程基础的基础上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多级联动、共建共享。

(三)强调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精品开放课程资源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并将课程资源分为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两种类型,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二、“马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课程共享资源建设的重视与投入力度不够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2003年启动以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但部分高校为了多建精品课程,每年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多达几十门,在建设经费上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落实到每门课程上的建设经费只有两三千元,投入不够,共享资源建设严重不足。

(二)课程资源共享内容维护和更新不及时

“马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生命力的维持在于内容的经常更新和不断充实,但目前一些高校“马原”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主要是为了课程申报和评审,一旦评审成功后,几乎不再进行建设,也没有任何新内容和新资料的补充,网站新知识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不能与时俱进,精品课程也就成了“半拉子”工程;部分高校“马原” 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甚至打不开;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教学形势的变化,严重制约了“马原” 课程教学精品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效果。

(三)课程资源共享利用与普及作用不理想

“马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的应用与普及状况并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一是部分高校把相当大的精力投在精品课程的参评上,存在着“重立项、重评审、轻共享、轻利用”的倾向,影响了“马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优质资源的实际作用发挥。二是有些高校因考虑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在“马原”课程资源的开放上设置了很多权限,高校与高校之间缺乏互通渠道,辐射范围有限,资源闲置现象严重。三是“马原”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很多都是授课教师课件的网络版,缺乏技术和美工方面的支持,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达不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程度。

(四)精品资源共享特色体现不充分

“马原”课程本身理论性比较强,使抽象的理论能够成为实践的准则,成为行动的指南,需要开发的“马原”特色教学模块。但目前很多高校的“马原”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并未充分体现“两课”特色,资源共享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参考文献、教学研究、作业习题、教学课件等基本模块,开发的“马原”特色教学模块、拓展教学模块、互动交流模块较少,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展现出世俗的美,也不能为学生实现畅通的答疑解惑。

(五)课程资源共享评价监控体系不健全

学校、教师和学生(也包括社会群体)是“马原”课程三个主要运动主体,但目前“马原”精品课的建设一般实行评审—立项—建设—检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对于哪些教学资源被共享、哪些人利用和共享了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共享的作用与效果如何、如何将共享资源建设与课程网络互动学习有机结合等,缺乏有效的评价与监督,学校、教师也缺乏进一步投入的动力。

三、“马原”精品课资源共享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丰富“马原”理论精品开放课程共享资源内容

精品开放课程网络资源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得以共享和利用的载体,是开放课程发挥作用的根本。应加强对开放课程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在强化“马原”资源共享课程内容重组与再造的基础上,强化网络资源的更新与维护,借助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设置“因需而应”的网络教学内容资源、网络视频课堂、网络互动服务,建立完善的答疑系统和作业测试系统,并与国内教育网站、部分高校“马原”精品课程网站以及国内主流门户网站合作,通过接入和镜像等方式,借助各方优势,丰富“马原”精品开放课程共享资源内容,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构建新媒体背景下师生互动式的特色教学模块

“马原”开放课程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功能的开发是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效果的有效形式。在设计“马原”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内容时应为学生创设环境,采用互动式或协作式的教学。在精品共享课网站上中开设若干论坛、在线QQ、留言板等栏目,使每一位能够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任课教师都能和学生可以相互网络沟通,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方便师生间不同形式的交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提问,可以留言,可以答疑,可以发表评论,也可以提供相关链接。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还能发挥个人特长,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马原”开放课程质量监督体系

一个有效的“马原”开放课程资源共享与利用机制是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互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彼此间进行不断的联系互动,才能真正实现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学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也应该是开放课程的参与者、监督者。因此要把学生作为主要因素,纳入课程建设监督体系中,构筑学校、教师、学生三维一体的精品课程质量监督体系。同时,在评价体系中增加网上资源建设及应用状况的考评指标,提供网站运行、课程连通、基本维护以及网上资源的点击率、访问IP地址数、PV流量、资源更新、学生对课程的应用状况及具体效果的反馈信息等。只有这样“马原”开放课程才能避免评审前突击建设、评审后疏于管理的现象,使得精品课程资源不断丰富,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四)完善“马原”开放课程教学网络平台良性运转政策和措施

要使“马原”开放课程教学网络平台长期稳定地运行,有效地发挥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切实为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做出贡献,在精心设计网站系统的同时,还必须完善开放课程教学网络平台良性运转政策和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马原”开放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的规划和领导,建设学校教学网络平台中心网站,满足“马原”开放课程教学对网络的平台需要。其次,要加强对“马原”开放课程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网络应用技能、维护技能和交互技能,使“马原”授课教师能将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融入到网站中,通过对文字、语音、图像、动画、影像和多种交互平台的开发和运用,实现传统教育资源向网络教育资源的转变,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网络空间中交往、沟通,激发学生的参与感,活跃课堂气氛,避免教师空洞说教。第三,完善“马原”精品资源共享课激励机制,给予工作量或者相应的报酬,鼓励和督促广大“马原”教师在建成开放课程后也应积极参与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定期更新网络资源、上传与时俱进的内容、实时与学生网络交互,调动他们利用网络开展“马原”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魏杰]

收稿日期:2014-03-19

基金项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级精品课程立项课题(110225)

作者简介:董文波(1980-),男,湖北天门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

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