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容+尹有+
摘要: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1990—2012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与消费率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前期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的影响是负向抑制作用,而后期呈现出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为提高消费率需不断加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消费率;消费增长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069-04
引言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建设取得了新进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水平高低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2000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占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64%,2005年提高到8.59%,2008年大幅上升至15.86%。2012年中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12 585.52亿元,其中中央585.67亿元,地方11 999.85亿元。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其对全社会消费的撬动作用将更加明显。2013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经接近40万亿元,这说明中国居民的消费潜力巨大。但消费不足、消费率偏低的现状仍然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2011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只有48.2%,大大低于8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估计所得)的世界平均消费率。为此,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养老、医疗和教育保障体系以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刺激即期消费。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中国社会保障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试图从社会保障中的基本养老保险入手,探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的影响。
国外在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对消费的影响上尚无统一定论,多是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或者面板数据,以储蓄作为变量进行实证分析,且多是倾向于研究养老保险财富对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影响这方面的问题。马丁·费尔德斯坦(1974)提出了养老社会保障对储蓄影响方向不同的两种效应。Feldstein在引入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基础上也得出了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双重影响[1]。国内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与消费关系这一课题的直接研究尚少,主要集中于研究影响参保率的相关因素,以及提高参保率的政策探讨。李国璋、梁赛(2013)通过分解社会保障参与率,采用动态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分析社保参与率对消费率的影响,得出了养老保险参与率存在倒U型拐点的结论[2]。穆怀中、柳清瑞主张通过制度设计,以及出台相关政策以提高参保率[3]。邓大松等(2007)认为需要制定适中的缴费率和完善管理来提高其参保水平[4]。王延中则主张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以提高参保率[5]。段誉,运用面板数据得出人均 GDP 对参保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并进一步得出参保率与人均缴费额占平均工资的比重呈负相关[6]。张光等(2007)实证研究了宏观社会经济发展与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关系[7]。吴永求等(2012)通过数量模拟的方法构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模型,研究了养老保险费率对居民参保意愿的影响[8]。龙梦洁(2009)以全国分省区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证实政府财政责任对提高农民参保率有正效用[9]。国内外研究大多停留在社会保障整体层面对消费的影响,并没有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与消费率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基于国内实际情况,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与消费率的动态关系。希望能从扩大消费的角度出发就社会保障制度得出一些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影响的机理分析
从理论上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主要通过居民生命周期、收入分配以及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消费。
首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通过降低养老储蓄动机,从而增加居民消费。一方面,居民通过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可以降低未来不确定性的感受,提高应对未来意外事件发生的预期应付能力,从而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另一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的储蓄具有两种效应,它们是替代效应和引致退休效应,而两者对消费的最终影响决定于这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也就是说当替代效应大于引致退休效应时,基本养老保险能够促进居民消费。
其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提高通过降低居民当期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消费。从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预期来看,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会降低居民当期可支配收入,从而导致居民当期消费的减少,同时由消费者效应函数可知较高收入不确定性将导致消费水平降低,预防性储蓄增大。消费者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也是为了减少不确定性对个人消费的冲击从而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消费效应最大化的目的。但是,流动性约束对居民储蓄的作用则很小,这一点许多研究学者已经做了相关论证;从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所具有的两种效应角度看,当替代效应大于引致退休效应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提高将抑制居民消费。
最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以及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认为收入是消费的函数,每个人都会根据其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消费支出。作为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养老保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收入分配同样影响居民消费。
分析可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又存在什么样的具体表现,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启发。
二、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了实证分析,本文选取如下指标解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以及消费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是度量应参保人员中实际参保的人数,故本文采用实际参保人数/城镇就业人数来操作,消费率则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全国人均收入。全国人均收入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加总求得。所选数据为1990—2012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同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部分则来源于中经网。为减少数据异方差的存在,减小数据非平稳性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分析之前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同时,对数化处理后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用LCBL表示,LXFL则代表对数化处理后的消费率。对数化处理后的指标用折线图表示如下:
从消费率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折线趋势图可以看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且近年上升趋势明显,消费率则呈现波动持平态势。
(二)模型选择
为了综合利用信息,避免时间序列数据非平稳性对研究结论的影响,这里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研究城市化率与消费率之间的关系。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于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变量系统是有效的预测模型。其数学表达:
Yt=A1+A2Yt-1+……+ANYt-p+BXt+Et
这里Yt是内生变量向量,Xt是外生变量向量,A1……Ap和B是估的系数矩阵,而Et是误差向量。这个模型在实际地应用当中,一般希望滞后期p 足够大,从而就能够完整地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但与此同时,滞后期如果越长,模型中待估计的参数就会越多,自由度也就会越少。所以,根据AIC和SC信息量取值最小的原则或LR法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就能够在滞后期与自由度之间寻求到一种均衡状态。
对VAR单个参数估计值的解释是很困难的,所以要想对一个VAR模型做出结论,可以观察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可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动态相互影响关系。由于消费率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之间单纯的关系在这里没有很明确的理论指导,另外根据随机时间序列的识别原则,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的优势,于是笔者决定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进行分析。本文根据数据本身确定模型的动态关系,从而建立消费率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之间的变量VAR模型,同时绘制其脉冲响应曲线图,来进一步反映二者之间的相互动态关系。
endprint
(三)实证过程
利用对数化后的消费率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数据,我们进一步对LCBL和LXFL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其检验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见,LCBL经过一阶差分后数据变得平稳,但是LXFL的一阶差分仍然存在单位根。而二者的二阶差分都呈现平稳状态,故采用二阶差分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利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6.0估计LXFL、LCBL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得到消费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动态关系表示如下:
LCBL= 0.853956LCBL (-1)+ 0.079166LCBL (-2)+ (-0.403974)LXFL (-1)+
0.623606LXFL (-2)+ 0.147865
T统计量:(0.25905) (0.25232) (0.38026) (0.37150) (0.21256)
LXFL=-0.063323 LCBL (-1)+ 0.089052 LCBL (-2)+ 1.270360 LXFL(-1)+
(-0.594656)LXFL(-2)+( -0.267641)
T统计量:(0.14153) (0.13785) (0.20775) (0.20296) (0.11613)
R2= 0.956706F= 82.86673
以下给出了消费率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脉冲响应曲线图,以便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消费率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动态关系。图中横轴表示滞后阶数,纵轴表示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响应程度,具体(如图2、图3所示):
上页图2说明,当本期在随机误差项上给LCBL施加一个单位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LXFL对LCBL此讯息的反应马上就呈现出来,刚开始的时候几乎为0,且此后逐渐减小,到第二期降至最低点(约为-0.05)。在滞后四期内LXFL受到LCBL的脉冲响应为负,此后逐渐上升,且为正值。滞后第7期为正向最大化(约为0.9)。在前五期,LXFL受到LCBL的脉冲响应要低于其自身对它的脉冲响应,而之后几期则正好相反。
上页图3说明,当本期在随机误差项上给LXFL施加一个单位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LCBL对来自LXFL的脉冲响应在第2期达到负向最大化(约为-2.3),但从第2期到第4期负响应逐渐减弱,到4到5期左右转为正响应。在大约滞后5期内,LCBL受到LXFL的脉冲响应为负,而之后脉冲响应一直呈正值。且在第7期达到正向最大化(约为0.2),但之后呈下降趋势。
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与率与消费率之间具有互动的影响,且其脉冲曲线大致呈S型状态。因为,前后滞后区间的不同,两者呈现不同的脉冲态势。具体来说,保费支出直接减少了居民当期可支配收入,所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的影响在前4期为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之后,消费信心的提高以及消费预期的稳定,之后较长时期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具有相对稳定的正向影响。消费率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影响在前期是负向的,而在滞后5期以后转为正向。而两者相互影响正、负转期以及程度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造成的。
为此,笔者从社会保障与消费关系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消费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收入分配和保障需求等问题的有效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消费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政府要通过增加社保补助等方式,增加对某些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资助力度,增强收入人群的购买能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矛盾,从而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只有通过社会保障等分配工具的调节,确保低收入人群收入稳定增长,增强其消费能力,提高他们的消费信心,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消费,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
第二,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管理效能。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的基本国情,“低水平”和“广覆盖”似乎成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客观的现实标准和唯一合理的选择。暂不论,此观点是否足够全面,单从“低水平”这一点上看,如果真是低到一定水平,我们便不得不对其作用于功效产生怀疑。而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长期以来都严重偏低,今年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层次。同时由于管理上的低效甚至无效,也使得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上的一切制度设计与创新的诸多努力大打折扣。
第三,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责任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特别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有必要运用赤字和增加社会保障投入等财政手段刺激消费需求。如增加对社会保障项目的补助,适当提高社会保障项目的支出标准,从而达到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的目的。同时增加必须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救助支出、社会优抚安置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社区服务支出,使总体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政府部门也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投资运营和监管,提高资金的效率和安全。我们要不断进行制度设计与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要减少人们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预期,就得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从而营造一个让劳动者没有后顾之忧的社会消费环境。同时重点解决社会保障基金不足问题,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基金促进消费增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ARTIN FELDSTEIN.Social security,induced retirement,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 onomy,
1974,82(5):905-926.
[2]李国璋,梁赛.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率的影响效应分析[J].消费经济,2013,(6):3.
[3]穆怀中,柳清瑞.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键问题研究[M].成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105-106.
[4]邓大松,杨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现状与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7,(19):145-146.
[5]王延中.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5,(15):25-26.
[6]段誉.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地区差异分析[J].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2007,(3).
[7]张光,杨晶晶.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展决定因素及实证研究[J].社会,2007,(27).
[8]吴永求,冉光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分析:精算模型与政策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
[9]龙梦洁.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财政责任[J].保险研究,2009,(5).
[责任编辑 陈丹丹]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简介:刘艺容(1963-),女,湖南安化人,教授,博士,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消费经济学研究;尹有(1991-),男,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endprint
(三)实证过程
利用对数化后的消费率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数据,我们进一步对LCBL和LXFL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其检验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见,LCBL经过一阶差分后数据变得平稳,但是LXFL的一阶差分仍然存在单位根。而二者的二阶差分都呈现平稳状态,故采用二阶差分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利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6.0估计LXFL、LCBL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得到消费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动态关系表示如下:
LCBL= 0.853956LCBL (-1)+ 0.079166LCBL (-2)+ (-0.403974)LXFL (-1)+
0.623606LXFL (-2)+ 0.147865
T统计量:(0.25905) (0.25232) (0.38026) (0.37150) (0.21256)
LXFL=-0.063323 LCBL (-1)+ 0.089052 LCBL (-2)+ 1.270360 LXFL(-1)+
(-0.594656)LXFL(-2)+( -0.267641)
T统计量:(0.14153) (0.13785) (0.20775) (0.20296) (0.11613)
R2= 0.956706F= 82.86673
以下给出了消费率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脉冲响应曲线图,以便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消费率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动态关系。图中横轴表示滞后阶数,纵轴表示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响应程度,具体(如图2、图3所示):
上页图2说明,当本期在随机误差项上给LCBL施加一个单位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LXFL对LCBL此讯息的反应马上就呈现出来,刚开始的时候几乎为0,且此后逐渐减小,到第二期降至最低点(约为-0.05)。在滞后四期内LXFL受到LCBL的脉冲响应为负,此后逐渐上升,且为正值。滞后第7期为正向最大化(约为0.9)。在前五期,LXFL受到LCBL的脉冲响应要低于其自身对它的脉冲响应,而之后几期则正好相反。
上页图3说明,当本期在随机误差项上给LXFL施加一个单位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LCBL对来自LXFL的脉冲响应在第2期达到负向最大化(约为-2.3),但从第2期到第4期负响应逐渐减弱,到4到5期左右转为正响应。在大约滞后5期内,LCBL受到LXFL的脉冲响应为负,而之后脉冲响应一直呈正值。且在第7期达到正向最大化(约为0.2),但之后呈下降趋势。
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与率与消费率之间具有互动的影响,且其脉冲曲线大致呈S型状态。因为,前后滞后区间的不同,两者呈现不同的脉冲态势。具体来说,保费支出直接减少了居民当期可支配收入,所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的影响在前4期为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之后,消费信心的提高以及消费预期的稳定,之后较长时期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具有相对稳定的正向影响。消费率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影响在前期是负向的,而在滞后5期以后转为正向。而两者相互影响正、负转期以及程度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造成的。
为此,笔者从社会保障与消费关系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消费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收入分配和保障需求等问题的有效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消费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政府要通过增加社保补助等方式,增加对某些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资助力度,增强收入人群的购买能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矛盾,从而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只有通过社会保障等分配工具的调节,确保低收入人群收入稳定增长,增强其消费能力,提高他们的消费信心,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消费,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
第二,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管理效能。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的基本国情,“低水平”和“广覆盖”似乎成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客观的现实标准和唯一合理的选择。暂不论,此观点是否足够全面,单从“低水平”这一点上看,如果真是低到一定水平,我们便不得不对其作用于功效产生怀疑。而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长期以来都严重偏低,今年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层次。同时由于管理上的低效甚至无效,也使得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上的一切制度设计与创新的诸多努力大打折扣。
第三,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责任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特别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有必要运用赤字和增加社会保障投入等财政手段刺激消费需求。如增加对社会保障项目的补助,适当提高社会保障项目的支出标准,从而达到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的目的。同时增加必须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救助支出、社会优抚安置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社区服务支出,使总体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政府部门也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投资运营和监管,提高资金的效率和安全。我们要不断进行制度设计与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要减少人们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预期,就得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从而营造一个让劳动者没有后顾之忧的社会消费环境。同时重点解决社会保障基金不足问题,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基金促进消费增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ARTIN FELDSTEIN.Social security,induced retirement,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 onomy,
1974,82(5):905-926.
[2]李国璋,梁赛.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率的影响效应分析[J].消费经济,2013,(6):3.
[3]穆怀中,柳清瑞.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键问题研究[M].成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105-106.
[4]邓大松,杨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现状与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7,(19):145-146.
[5]王延中.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5,(15):25-26.
[6]段誉.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地区差异分析[J].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2007,(3).
[7]张光,杨晶晶.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展决定因素及实证研究[J].社会,2007,(27).
[8]吴永求,冉光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分析:精算模型与政策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
[9]龙梦洁.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财政责任[J].保险研究,2009,(5).
[责任编辑 陈丹丹]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简介:刘艺容(1963-),女,湖南安化人,教授,博士,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消费经济学研究;尹有(1991-),男,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endprint
(三)实证过程
利用对数化后的消费率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数据,我们进一步对LCBL和LXFL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其检验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见,LCBL经过一阶差分后数据变得平稳,但是LXFL的一阶差分仍然存在单位根。而二者的二阶差分都呈现平稳状态,故采用二阶差分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利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6.0估计LXFL、LCBL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得到消费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动态关系表示如下:
LCBL= 0.853956LCBL (-1)+ 0.079166LCBL (-2)+ (-0.403974)LXFL (-1)+
0.623606LXFL (-2)+ 0.147865
T统计量:(0.25905) (0.25232) (0.38026) (0.37150) (0.21256)
LXFL=-0.063323 LCBL (-1)+ 0.089052 LCBL (-2)+ 1.270360 LXFL(-1)+
(-0.594656)LXFL(-2)+( -0.267641)
T统计量:(0.14153) (0.13785) (0.20775) (0.20296) (0.11613)
R2= 0.956706F= 82.86673
以下给出了消费率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脉冲响应曲线图,以便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消费率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动态关系。图中横轴表示滞后阶数,纵轴表示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响应程度,具体(如图2、图3所示):
上页图2说明,当本期在随机误差项上给LCBL施加一个单位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LXFL对LCBL此讯息的反应马上就呈现出来,刚开始的时候几乎为0,且此后逐渐减小,到第二期降至最低点(约为-0.05)。在滞后四期内LXFL受到LCBL的脉冲响应为负,此后逐渐上升,且为正值。滞后第7期为正向最大化(约为0.9)。在前五期,LXFL受到LCBL的脉冲响应要低于其自身对它的脉冲响应,而之后几期则正好相反。
上页图3说明,当本期在随机误差项上给LXFL施加一个单位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LCBL对来自LXFL的脉冲响应在第2期达到负向最大化(约为-2.3),但从第2期到第4期负响应逐渐减弱,到4到5期左右转为正响应。在大约滞后5期内,LCBL受到LXFL的脉冲响应为负,而之后脉冲响应一直呈正值。且在第7期达到正向最大化(约为0.2),但之后呈下降趋势。
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与率与消费率之间具有互动的影响,且其脉冲曲线大致呈S型状态。因为,前后滞后区间的不同,两者呈现不同的脉冲态势。具体来说,保费支出直接减少了居民当期可支配收入,所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的影响在前4期为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之后,消费信心的提高以及消费预期的稳定,之后较长时期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对消费率具有相对稳定的正向影响。消费率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影响在前期是负向的,而在滞后5期以后转为正向。而两者相互影响正、负转期以及程度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造成的。
为此,笔者从社会保障与消费关系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消费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收入分配和保障需求等问题的有效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消费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政府要通过增加社保补助等方式,增加对某些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资助力度,增强收入人群的购买能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矛盾,从而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只有通过社会保障等分配工具的调节,确保低收入人群收入稳定增长,增强其消费能力,提高他们的消费信心,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消费,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
第二,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管理效能。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的基本国情,“低水平”和“广覆盖”似乎成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客观的现实标准和唯一合理的选择。暂不论,此观点是否足够全面,单从“低水平”这一点上看,如果真是低到一定水平,我们便不得不对其作用于功效产生怀疑。而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长期以来都严重偏低,今年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层次。同时由于管理上的低效甚至无效,也使得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上的一切制度设计与创新的诸多努力大打折扣。
第三,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责任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特别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有必要运用赤字和增加社会保障投入等财政手段刺激消费需求。如增加对社会保障项目的补助,适当提高社会保障项目的支出标准,从而达到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的目的。同时增加必须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救助支出、社会优抚安置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社区服务支出,使总体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政府部门也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投资运营和监管,提高资金的效率和安全。我们要不断进行制度设计与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要减少人们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预期,就得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从而营造一个让劳动者没有后顾之忧的社会消费环境。同时重点解决社会保障基金不足问题,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基金促进消费增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ARTIN FELDSTEIN.Social security,induced retirement,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 onomy,
1974,82(5):905-926.
[2]李国璋,梁赛.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率的影响效应分析[J].消费经济,2013,(6):3.
[3]穆怀中,柳清瑞.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键问题研究[M].成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105-106.
[4]邓大松,杨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现状与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7,(19):145-146.
[5]王延中.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5,(15):25-26.
[6]段誉.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地区差异分析[J].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2007,(3).
[7]张光,杨晶晶.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展决定因素及实证研究[J].社会,2007,(27).
[8]吴永求,冉光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分析:精算模型与政策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
[9]龙梦洁.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财政责任[J].保险研究,2009,(5).
[责任编辑 陈丹丹]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简介:刘艺容(1963-),女,湖南安化人,教授,博士,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消费经济学研究;尹有(1991-),男,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