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效益现状研究

2014-08-08 22:42井红卫
2014年12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经营管理体育场馆

井红卫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高校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体育场馆的资源,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与运营的现状以及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之道,提出了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对策措施

高校体育场馆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满足学校体育正常开展而建设起来的体育活动场所,其本质功能都与各项体育活动相关。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逐渐加深,高校体育场馆因设备较为齐全,场地环境良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众,成为人们进行非体育类活动场所,例如休闲活动、文娱活动等用途。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社会体育活动资源的缺失,高校体育场馆不再是学校师生独自享用的体育资源,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学校与社会共享的体育资源,高校体育场馆也随之走上了创造经济效益的经营之路。

但是高校在探索混合经营的道路上不乏包露出诸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体育场馆多用于本单位使用,除了学生体育课对其进行使用其余时间多是出于闲置的状态,这种状态使高校体育场馆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此类体育设施的封闭式管理运行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造成了阻碍。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与运营的现状以及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之道,提出了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拥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地,其中大多数主要是为了满足高校内学生体育教学、竞技比赛以及部分专业训练的需要,而且大多数为中小型体育场馆。而校内的大型体育场馆基本上是在篮球馆的基础上兼顾其他球类馆的功能开发而成的综合馆,其作用主要是服务于学校的大型活动,或是当地某些企业组织的地区性运动会等。在当代,有关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主要包含了四种模式,主要针对体育馆如何向社会开放。第一种管理模式是高校自主经营管理型,该模式有利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充分利用、保养和维护;缺点在于员工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经营管理目标不明确,而且员工“等、要、靠”等依赖思想较为严重。第二种是高校与校区、体育公司共同管理型,该种模式主要以双赢为主,能够实现高校与社区和体育公司的优势互补,二者之间可以共同承担风险,互利互赢;缺点在于加大了体育场馆的管理难度,主要在于在实际管理中双方责任不明确,双方之间的经济效益难以实现最大化。第三种是专业公司承包租赁经营管理型,这种形式利于高校体育管理部门的管理,不仅能提高场馆使用率,而且同第二种形式一样的一点是能够及时分散经营风险;缺点在于承包租赁方的经营管理行为是高校难以控制的,如此可能导致高校体育场馆的过度使用,不利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种是和委托经营管理型,这类形式能使高校规避风险且收入稳定,高校体育部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如此教学任务才可能顺利的完成;缺点在于高校对受托方经营行为难以控制,缺乏自主权,不仅可能造成场馆的过度使用,而且高校也不能从中获得满意的收益。

2.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大型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的经济前提,其发展与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体育健身的意识逐渐加强,而且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其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期望大幅提高。高校大型体育场馆并非一般的商品,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能够供多人反复使用。因此,为了使其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运营管理方案,处理好体育场馆设施保护和经营管理之间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大型体育场馆产业的发掘还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2.1 思想僵化,行为封闭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在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运动训练,始终无法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另一方面现行的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还有待开发,不能仅局限于校园内。而且除了体育课之外,大部分时间体育设施都是處于闲置状态,同时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也“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由于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影响,即使高校是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人才聚集地,但是我国在体育经营管理方面人才的储备仍很缺乏,这是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而且受传统管理经验的影响,许多高校领导对体育场馆经营的认识滞后,缺乏产业意识,政策上保守,管理上不到位,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

2.3 管理主体不明确,缺乏有效管理

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主要是体育院(系)、体育部等,学校只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二者的身份、关系总是混淆不清,管理权主体较为模糊。责、权、利分配不合理, 激励机制缺失, 造成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致使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因而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便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目前,高校体育产业市场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尚未得到完善,未能立即开发出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发展对策分析

3.1 健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

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主要涉及管理机构的设置、 运行方式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机制主要应该由学校领导——体育部(系)——体育场馆管理部门——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管理层次机构。其中,体育部(系)是高校体育场馆工作的具体实施机构,负责落实场馆工作任务以及维修等工作。

3.2 多渠道、多形式培养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才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因而为了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首先要对其思想建设的加强,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要加强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开展专题研讨等活动。

3.3政策、资金保障与运营模式创新

为了确保场馆在服务教学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政府和高校的主管部门要建立体育场馆运营的专项资金制度,同时不断拓宽场馆的融资渠道,从而满足社会大众对体育场馆的各类需求。

此外,在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过程中,可采用社会化运营模式,以此来分散经营风险,使经营双方都可从中获得收益。

3.4拓宽综合服务渠道

高校体育场馆应创新新的经营模式,而不是仅受限于传统的校内师生独享。在这方面,我国可借鉴国外一些国家,如将体育与娱乐、休闲、餐饮相结合,积极拓展服务内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不能固守“以体为本”的旧观念,应当将体育竞技训练、文艺演出、娱乐健身、大型博览会等经营项目合理搭配,不断提高其利用率。

4.结语

虽然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经营管理模式较为陈旧、资源配置得不到充分利用,但是我们相信若是将上述问题妥善解决,提高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程度,并树立起社区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中,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必将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纵艳芳,童锦,董俊.高校体育场馆课余运营现状的调查及SWOT分析——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为例[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5):9-14

[2]刘新光,刘新征.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现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1):78-81.

[3]卢三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研究——利益相关者导向的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模式[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04)

[4]许锁迪,周瞳.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06)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经营管理体育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