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4-08-08 07:24杨宏才
求知导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能力

杨宏才

摘 要:本文通过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该专业毕业的和在校的学生、教师和同类院校的调研分析,提出并改进、完善了机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民办高校机械制造业毕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得以满足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需要,突出办学特色。

关键词:培养模式;能力;实践教学

一、目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知识老化,埋头于理论教学,轻实践,不具备目前机械制造业所需的能力;②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研究型高校相似,形成不了自己的特色;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适应新的需要,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④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实践环节薄弱,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空话。

二、培养模式的更新

1.构建“1223”型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并贯穿教学主线,在课程体系上彻底打破学科体系,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探索和开展工学交替、项目驱动等教学模式;[1]探索并实践“1223 ”型新教学培养模式。一条专业主线,即以“机械制造工艺制订及非标准零件的创新设计”为主线,“1”体现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2”两大教学体系,即构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2”两个结合,既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实施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认识事物、 掌握规律的基本方法。“产学研结合”是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结成办学伙伴关系,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权利与义务对等、互惠双赢的合作运行机制。合作双方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共同负责培养学生,为学生提供两种学习环境(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两类教师(学校教师、企业和研究所专家)、两种课堂(教室、实验室和生产现场),教学与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使学生置身于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中,及时获取最新的实用技术信息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3” 三大教育平台,既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公共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构建“实践——理论——实践”型的新模式,形成民办高校本科机制专业教育的自身特色。

2.确保专业主线,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确立核心专业课程和专业能力体系,核心专业课程包括: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机床与编程等。这些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构成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的整合与实施方面采取以下做法:①将三大专业设计(工艺、工装、机床零部件设计)统合起来,即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为主线涵盖其他。②在金工实习的同时讲授“机械制造基础”课;在专业实习的同时讲授“机床、工艺、刀具概论”课。③在毕业设计中采用双导师制,充分发挥每位导师的专业特长,与其他院校、企业联合选题、联合指导。在时间上采取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形式,即开题、答辩在校内,设计期间可到工厂结合实际做毕业设计。

3.突出专业核心,深化理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突出专业核心,为了突出核心专业课程和专业能力体系,又要较好地解决拓宽口径与加强专业特色的矛盾,应该对相关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精炼、整合课程内容,留出空间,将先进制造技术等新内容有机结合进来。

(1)构建机械设计、数控加工编程、CAD/CAM 和机械加工工艺4个模块,每个模块均含有课程设计及实训课程。机械设计模块主要包括“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Auto CAD”等。数控加工编程模块主要包括 “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机床与编程实训”等。CAD/CAM 模块主要包括 CAD/CAM 应用、“数控仿真实训”等。机械加工工艺模块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加工工艺学”等。

(2)加大课程内容改革力度,将

“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 4 门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按照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整合内容,减少学时,为“122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提供保证。

4.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突破以往实践教学只限于验证性、演示性和动作技能训练的低档运行状况,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工艺性等应用性强的实践项目,实现实践教学装备的先进性和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课题来自生产、科研第一线,真题真做,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及时引入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新成果。[2]

(1)改变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独立设置各类实践课程 ,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和高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课程教学新体系。从“机械制图”中把计算机绘图内容独立出来,独立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课。

(2)应增加机械拆装实训。在学生学完专业理论课基础之上,加强学生对零件、部件、装备的理解和应用,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绘、熟悉图纸(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刀具、夹具、机床部件结构图),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中增加刀具、工艺、 夹具、组合夹具的设计,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中增加组合机床设计,使学生经过这两部分实践环节训练后,对可转位刀具、工艺、 夹具、组合机床等工艺装备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性训练,进一步强化对本专业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4)拓宽专业课程知识面,尤其是解决加工自动线教学很难实现的困难,我们应利用好产学研合作企业——陕西省汉中机床有限公司、宝鸡机床厂生产的设备优势,在学习专业基础课之后和专业课之前,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为日后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打下认知基础。这些企业除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外,我们还应从企业聘高工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指导实习、毕业设计等。

三、结束语

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机械类专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教学改革中做的新尝试和新实践,必然推动机械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快速发展,为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在其他地方型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培根.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之我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8(5)20—21.

[2]党跃轩,李洪智,康维新,等.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6(2).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