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鹏
摘 要:不管是何种艺术形式,都需要明显的民族元素必作为生命线,只有将民族化融入艺术创作当中,才能够实现精神的升华,而舞蹈艺术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艺术形式,因此有必要围绕艺术的民族化进行研究。本文正是基于此,围绕舞蹈艺术的民族化开展探讨,旨在为今后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舞蹈艺术;民族化;艺术风格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部分,而艺术的灵感源自生活,文化则是经过历史沉淀和社会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意识,对于艺术的定义,可简单理解为艺术家通过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作出某一艺术形式,进而产生能够反映出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同时艺术的形成也代表文化的成熟,是人类进步的具体表现。艺术形式水平高低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其蕴含的民族特色,因此艺术必须要能够反映出人们真实的心理需求,同时继承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让人们产生思想共鸣的艺术品。
一、中国舞蹈艺术民族化的必要性
民族化是所有艺术形式存在的前提条件,对于这一点,国内外学者均已经达成共识,不管是什么时代的艺术形式,都具有当代其创作者国家的特色,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基本不可能接受艺术形式的完全洋化,必须以中国元素为艺术的基础。”艺术如果脱离了民族特色,那就不能够算作艺术,不仅仅是国内的艺术能够具有民族特色,纵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和外国引入的芭蕾舞或者现代舞等舞蹈形式均实现了民族特色的融入。因此可以看出民族化的舞蹈特色既反映了我国精神文化的面貌,又增强了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将民族化作为艺术形式鉴定的重点。
二、舞蹈艺术民族化的含义
舞蹈艺术民族化是指整个舞蹈艺术的各环节都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包括舞蹈的主题、题材、形象、事件四个重要方面。
1.舞蹈主题的民族化
舞蹈主题是指舞蹈中蕴含的中心思想,这一思想并不是捉摸不透的抽象思想,也不是生硬的政治思想,而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主题是舞蹈艺术的辐射面,也是虚构的临界点。主题的素材必须来源于民族题材才能反映出民族文化精神,从民族中来又反映民族的文化、情感以及思想。
2.舞蹈题材的民族化
选题是舞蹈艺术的核心,因此在题材必须体现民族化才能保证整个舞蹈作品不会偏离方向。舞蹈艺术当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剧情发展均以素材为载体,也体现了创作者对于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其原始样貌就是一个真实的民族事件,然后经过艺术手段的处理和修辞发展成为具有美观性的艺术作品。由于艺术绝大部分是由人主观臆造出来的,因此舞蹈艺术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创作者自身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审美观念,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民族元素在整个艺术品当中的比重。世界级著名的文学家歌德曾说:“没有比题材更为重要的了。”这句话言简意赅的表达出题材的重要性,如果题材本身偏离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那么不管多么成功的编舞和演员都难以提高整个艺术作品的文化修养。但是一些学者提出题材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其重要性还是得到的公认。结合以上所述,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题材是决定中国舞蹈艺术民族化的关键因素。
3.舞蹈事件以及形象的民族化
舞蹈事件和形象一个侧重于剧情一个侧重于人物,两者均是整个艺术作品的关键。人物的肢体、节奏、表情均属于艺术形式。在很多艺术作品中人物都扮演成植物、动物或者物体,这种意象的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感观冲击,例如《无字碑》当中武则天的塑造就是成功的例子,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而事件则具体表现为情感舞以及情节舞,在《秦始皇》当中,作者将有关秦始皇的一系列时间均以民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使观众产生极大的反响,成为舞蹈艺术中永远的经典。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化是中国舞蹈艺术的生命线,这一观念在全球都适用,正如伏尔泰所说:“每种艺术当中都蕴含了某一个国家的独特气质。”周恩来同志强调:“我们必须发展能在中国土壤里成长的艺术,而只能使用少量洋化的艺术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民族化的舞蹈艺术有共同的观念,当然舞蹈艺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灌注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期望。
参考文献:
[1]乔德平,毕研洁.民族舞蹈文化与“社会舞蹈”[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李 坚.区域性民族舞蹈遗存的原生态文化特征[J].学术探索,2010(5).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