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4-08-08 04:54卢致达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智慧

卢致达

摘 要: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以及可靠的途径。音乐教育在对学生的德育,智慧,情感,身心健康起到了与其他教育方式无法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智慧;情感

0 引言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基础教育。1994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李岚清同志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想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呼声日益高涨,对此教育界开展相关讨论、并于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做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这个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是我们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重新对素质教育进行认识的话,那么素质教育就成为一纸空文。而本文将以音乐教育在道德修养,智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联系来简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1 音乐与德育

在我国周代时期的《礼记•乐记》中有“乐以象德”的音乐美学思想。《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作为人的精神创造物,它也是人精神的塑造物。这种特殊的精神塑造物在实现其审美价值,思想价值,认知价值等过程中,必然要与道德价值紧密联系。[1]在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思想家,音乐家,作家,诗人等都对音乐有着独到的说法,柏拉图说:“如果音乐教育的方式合适,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心灵也会因此美化。”大诗人歌德说:“音乐能支配所有的东西放射出不可言喻的感化”;钢琴家李斯特说:“音乐把我们唤醒,向往着更加高尚更加热情的生活”;作曲家亨德尔说他的音乐是为了让人们“变得更好”;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说“音乐是道德的胚胎源泉”。

就从音乐审美功能来讲,欣赏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享受,在人们生活中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人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自然就产生想象,情感与认识等一些心理活动,出现各种的感情变化,如悲哀,喜悦,恼怒,激昂等。最后也都是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例如,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象征着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激起坚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永不会磨灭。又如《马赛曲》《到敌人后方去》它们都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前进或倒退的关键时刻,使人们爆发出一种为正义和自由而战的热情和献身的精神。再比如《好人一生平安》《爱的奉献》等,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劝导人们“行善积德”。音乐对人们的道德教化作用不是靠外力强制实现的,而是在人们主动的审美体验过程中心甘情愿的,不知不觉地去接受,所谓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正是这个道理。[2]因此,一首好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使人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可以从中受到教育鼓舞,转化为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的趣味。

就音乐的性质来讲,音乐是一种具有情感和想象空间的艺术。公孙尼子在《乐记》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认为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情的,情来自人对现实生活的反应。人们在音乐产生的情感感染下,使内心形成满足感。长期在音乐这种美的熏陶下,不但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喜悦和滋润,而且能在表达真,善,美的音乐下培养出积极健康的心灵,激发人们渴望并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学生学习音乐可以从小培养将来走到社会上的时候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与人之间的交流配合的能力,按照社会需要恰当的处理自己的位置的能力。[3]所以孟子也说音乐“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在讨论音乐对人道德的作用时,因为音乐也是有很多类型,不同的音乐也是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例如现今一些内容低俗,情绪消极的靡靡之音的不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 音乐与智慧

爱因斯坦说:“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专家们认为爱因斯坦比别人,别的科学家承受更多的音乐刺激因而产生更多的突触和胶质细胞,因此,也就比别人思维更加敏锐,想象更为丰富,聪明过人,学识超群。[4]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而左脑,是控制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侧重与抽象,分析,计算和求同,是人脑处理语言数字进行逻辑思维,分析思维,辐合思维等的智力活动控制,被称为“语言优势半球”。而右半球则控制着左侧肌体的感觉活动,着重想象,虚构,感受和求异,是人脑处理表象,知觉,进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的智力活动控制中枢,被称为“次要半球”或“艺术型半球”。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偏重于阅读,书写,死记硬背,计算,理性思维。这些活动多集中于大脑的左脑,所以造成左脑超负荷运转,而右脑却闲置着,这就造成了人智力发展的缺陷,音乐智力存在右脑,所以,音乐教育通过开发右脑,促使左右脑协调并用,以达到全面发展。这正如引起我对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思考的原因那样,在音乐课上的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同时进行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教育的中心思想从学生的大脑进到学生心灵深处,这效果是单纯的理论讲解远远无法达到的。笔者认为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智慧发展应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培养观察力。估计看过《福尔摩斯探案》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场景:在福尔摩斯第一次与华生见面是就立刻辨别出华生是一名去过阿富汗的军医。福尔摩斯为什么能够那么快的辨别出来呢?就是观察力。学生正是处于这种提高的观察力的旺盛时期因而比成年人更易获得知识,而音乐教育正是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们在演奏或者演唱音乐作品的时候,必须通过自身的观察去分析,理解其音乐作品的含义。然后通过外在的条件,如声音,动作,表情来诠释其音乐作品的形象。通过音乐形象的刻画,比较,分析,使学生较全面,准确迅速的了解其本质特征,以形成在音乐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这样,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5]

(2)提高记忆力。1769年14岁的莫扎特在罗马的西斯庭教堂听到一首由阿内格所写的九声部《怜悯曲》两遍之后,回到住所就完整的默写了出来。使得这一部绝密的圣曲无密可保。1998年至2002年,中国香港大学临床神经心理学家陈美龄及其同事研究表明,有音乐学习经历的人有很强的词汇记忆能力,那些坚持音乐学习的人,其非文字记忆能力很强,而那些已经停止音乐学习的人的非文字性记忆能力远不及坚持音乐学习的学生。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有助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尤其是非文字的记忆力的发展。

(3)培养想象力。爱因斯坦就曾经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音乐则通过学生的听觉带到一个想象的世界中。这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在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仿佛让人看见中国人不畏强暴,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如滔滔河水一样气势磅礴。听到贝多芬的《田园》是犹如置身乡村的田野上,眼前一片涓涓流水,叽喳鸟儿声的祥和景色。总之,无论学生的理解是自然的美,还是艺术的美,都能触动他们的想象。在原有的固定的事物进行自己的想象无疑有助于他们的智力。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德育智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