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色彩崇尚是一个民族特有文化的体现,它的形成是历史的沉淀和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果。本文将就我国少数民族的色彩崇尚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人文风情、宗教信、等方面,对民族色彩的形成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民族色彩;色彩崇尚;民族文化
色彩是物质的一个表象,是对物质基本属性的一种展示。它作为一种信息并不只是被动的被人们接受,它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表现方式,逐渐成为文化的载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最早对色彩进行深入研究的康定斯基曾经说过:“色彩隐藏着一种力量,虽然很少为人们所感觉,但却是真实的、显著的而且感应着整个人体”。具体到民族色彩而言,这种力量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是民族灵魂的凝聚。所谓民族色彩,狭义的定义是一个民族崇尚或偏爱的一种或多种颜色,通常会有一种主色,再配以几种辅色;而广义的意思,则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韵味和风土人情。它不仅指一种审美的取向,更是一种内涵的表达,包含了鲜明的民族文化气息,体现出各族人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爱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对于色彩,不同的民族也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和崇尚。像尚白的有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纳西族;尚黑的有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尚红的塔吉克族、哈尼族、黎族以及好彩色的苗族、瑶族等。这样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由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所造就的,本文拟就从以下三方面对色彩崇尚的由来和根源进行归纳。
1 地理环境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孕育出的民族文化也自然体现了不同的本土风情。这里所指的地理环境包括了生活环境的地貌特征:或高山,或平原,或盆地,或沙漠;气候状况:或潮湿,或干旱,或炎热,或寒冷;自然资源:或水土富饶,或山明水秀,或四通八达,或人迹罕至。地理环境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它制约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维生手段、着装配饰、建筑风格等,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生存的人们对客观世界有不同的依赖性,也有不同的生活体验,自然也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在漫长的衍变过程中,人类对于色彩的感觉逐渐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的选择,并随着世代的传承和进步,发展和确立下来,形成当地的特有文化,这其中就包括对色彩的不同喜好。以尚白的蒙古族为例,他们生活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原上,白云、羊群、奶汁、蒙古包、毛毡等无不显示着干净的白色,也使得白色在蒙古人心中烙下了神圣的印记,它代表的是一种庄严与纯洁。所以,蒙古人以赠送白色的哈达来表达尊敬和友谊。再有素有“素衣同胞”“白衣民族”之称的朝鲜族,因为长年居住在长白山一带,习惯了冰雪覆盖的自然景观,也对白色产生了崇敬之情。还有最典型的例子的纳西族,原本纳西族居住在川西南的高山峡谷地域,黛山黑水,莽莽森林,黑色不仅从视觉上给他们以温暖的感觉,从心理上也给他们以神秘、敬畏的意味,对黑的崇尚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纳”的本义就是“黑”的意思,引申义为“大”,“西”指“人”之意,所以,“纳西”就是“伟大的民族”的意思。但后来,到唐宋以后,纳西族逐渐迁徙至金沙江流域,并定居于云南西北部的玉龙雪山之下,这里视野辽阔,自然环境雄奇而明亮,容易唤起人们的白色意识。再加上处于藏族和白族两大强势民族之间,这两个民族又都是尚白民族,在这种强烈的尚白氛围和风景渲染之下,纳西族改变色彩崇拜也就不是偶然了。
2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文化发展、历史变迁、生产劳动、联系交往、风俗习惯等。这些因素是在人们长期生活劳动中潜移默化,而影响民族的审美取向的。原始民族的色彩感比较简单,大多取色于某种喜爱或敬畏的事物,如崇拜太阳,则偏好红色;若寄情天空,则崇拜白色。这是原始的色彩崇拜,也是原始文化的诞生。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的狩猎逐渐转变为畜牧业,采摘也转变为种植业。人们开始主动的确定和区分颜色,并能用特定的材料来进行描绘和装饰,并赋予颜色不同的意义。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除了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而崇尚白、绿、黑之外,他们奔放、充满活力的性格也使他们格外钟情于红色这样热烈的颜色,在他们心中,红色代表了青春、魅力、爱情、幸福。但他们不喜黄色,认为黄色忧郁和苦闷,这种象征意义,是基于秋季树叶枯黄、落叶满地的联想。这便与有的尚黄民族的联想相反,像彝族尚黑、黄、红,黄色也让他们联想到秋天,但秋天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丰收的季节,黄色是金灿灿粮食的颜色,所以他们喜爱黄色,把它当作财富、光明的象征。有的尚黑的民族,对于黑色的崇拜起源于实际用途。对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黑色易于吸热,增加温暖;对狩猎的人们,黑色不显眼,有利隐蔽;而古代多以木炭烤火取暖烹食,黑色又很耐脏,所以黑色就逐渐由实用色转变成了偏爱色。我国还有很多好“五彩”的民族,像瑶、苗、黎、畲、土,大多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的五大元素,而相对应的颜色就是青、赤、黄、白、黑。这便是五色的基本构成色,也是取自于大自然的五种颜色。各民族还对于五色赋予了自己的意义,并将其作为基本色装点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3 宗教信仰与图腾崇拜
我国是一个信仰自由的国家,宗教和图腾同属于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植根于人们心中的一种虔诚的意识形态,这样的意识也主导着人们对颜色的取向。如伊斯兰教尚白、绿、黑,佛教尚黄和白,道教尚黑和黄,儒教尚青。在伊斯兰教中,白色素雅、圣洁;黑色庄重、神秘;而绿色代表生命、和平,是伊斯兰教发源地阿拉伯地区人民渴求和向往的。当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在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伊斯兰教的色彩观与审美观也积极影响了当地的色彩文化。除此之外,藏族是一个受宗教影响非常强烈的民族。早期藏族信奉“苯教”,苯教以黑为尊,故又称“黑教”,所以藏族也尚黑;后期的苯教(唐中叶以后)受佛教影响转而尚白,佛教也逐渐深入其影响并兴盛起来,藏族也随之转变为尚白。另外,不少民族根据古老的图腾崇拜而引申的色彩崇尚也延续至今。像以黑虎为图腾的佤族、拉祜族、布朗族等,都崇拜黑色;而以白虎为图腾的白族、普米族、土家族则都是崇白的民族。而对于朝鲜族崇尚白色除了地处高寒且喜爱干净以外,另有一说也认为是因为他们崇拜仙鹤所致。
各个民族对色彩崇尚的起源都有其悠久的文化根基,但并不是单一而论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长期发展,多种因素混合交融的过程。了解和弄清它的成因,将有助于我们掌握和理解少数民族文化,并对我们保护和发扬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拜云莹.图腾崇拜与民族色彩观[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 杨杰宏.纳西族黑白色彩崇拜[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1).
[3] 屈佳宁.浅论中华民族传统服装中的色彩美学[J].北方文学,2011(4).
[4] 刘华年.探析民族色彩文化的形成因素[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4).
[5] 许小玲.地理环境与民族服装色彩[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作者简介:胡术(1983—),女,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国际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