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品和南方小品的文体学特征对比

2014-08-08 00:42:36刘文娟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宋丹丹赵本山小品

刘文娟

摘 要:在中国,东北小品和南方小品广受人民喜爱,本文主要从文体学角度对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小品和以严顺开为代表的南方小品这两种文体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在词法、句法、社会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让人们从新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到二者的异同。 关键词:东北小品;南方小品;词汇;句子;二人转;滑稽剧0 引言 小品是当今我国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最初是戏剧学院的学生进行表演训练的戏剧小段,逐步成为一门集表演、相声、音乐、舞蹈等诸多艺术交织的一门艺术形式。按地域我国小品可分为三类,以赵本山等为代表的起源于二人转的东北小品,以冯巩等为代表的京津地区相声小品,和以严顺开等为代表的起源于滑稽剧的南方小品。文体学的任务在于观察和描述文体的语言特点,即它们各自的形式特点、语用特点、对话特点及社会文化特点等。小品作为每年春晚上重要的语言类节目,广受大家欢迎。对二者进行文体学对比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异同。 1 实例分析 1.1 词汇特征和句法特征的对比分析 1.1.1 词汇特征的对比分析 (1)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小品的词汇特征。提到词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北小品中的方言词汇。有些方音土调本身就具备了一种不协调因素,给早已习惯了普通话语音的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赵本山:我能把正的忽悠斜了,能把蔫的忽悠谑了,能把尖人忽悠嗫了,能把小两口过得挺好,我给他忽悠分别了。今天卖拐,一双好腿我能给他忽悠瘸了!(赵本山,高秀敏,范伟:《卖拐》) 用“谑”“嗫”这样的词来形容人,也非常具有东北特色。鲜明地把东北“大忽悠”的骗人能耐夸张的表现出来。赵本山小品中使用很多东北特色的方言词语,如“玩意儿”“咋地”“拔凉拔凉地”“恁”等等,使观众在熟悉的普通话之外可以感受一下方言的新鲜。赵本山小品台词中妙用飞白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飞白是把词语故意读错或写错,或故意曲解词语的本意,以达到趣味的效果。包括语义飞白和语音飞白,即分别对词语的词义和读音进行误解和误读。宋丹丹:“陪你说说话,陪你聊聊天,陪你唠唠嗑。”赵本山:“哎呀,妈呀,三陪啊!”(赵本山,宋丹丹:《钟点工》)宋丹丹:“这不是一条一般的腿,这是一条奥运火炬手的左腿。”赵本山:“火腿吧。”(赵本山,宋丹丹,催永元:《火炬手》)将陪说话、陪聊天、陪唠嗑理解为“三陪”,属于语义飞白,故意曲解词语的本意,令人捧腹。 (2)以严顺开为代表的南方小品的词汇特征。方言词汇虽说是东北小品的一道风景,但选送到春晚的南方小品少之又少,最大原因应归结于南方的方言问题。普通话是人们共同的交际工具,而北方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更接近普通话。南方方言则因为难懂,很难走向全国。正因为此,严顺开作为南方小品的当家人,他的作品基本都是用普通话表现出来的,但这也并未降低其受欢迎度。上海滑稽剧一直未冲进春晚,很多人认为是方言问题,对此,严顺开并不认同,他认为只要演员不只是依赖方言来搞笑,而是加强表演,上央视春晚“这个事情不是难突破的”,[1]由此看出,严顺开更注重表演。严顺开小品用词很简单,朴素,没有儿化音,词汇上不太注重华丽的修饰。往往给观众的感觉就是用一连串朴实无华的简单的词讲完一个故事或者完成一段对话,语言虽朴实,却令人深思。例如,孙子:爸!爸!我受不了了,我实在是受不了了!!爸爸:怎么了儿子?孙子:哎呀,爷爷他,爷爷他。爸爸:爷爷怎么了?孙子:爷爷他又要给我讲故事了!爸爸:儿子,听故事多好啊!孙子:好什么呀!爷爷讲的故事,我都能背出来了!孙子,过来过来过来,爷爷给你讲一个粮票的故事啊!爸爸:呵呵。(严顺开,洪剑涛,小叮当《讲故事》)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用非常简单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 1.1.2 句法特征 (1)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小品的句法特征。赵本山的小品中出现长句时,这个长句多是歇后语,排比句,或者带着浓重东北口音的顺口溜等。各种修辞手法在东北喜剧小品中的综合使用,已大大超越了单纯修辞的狭窄意义。例如,赵本山:大家好!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成天钩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多谢!(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昨天 今天 明天》)这段台词运用了押韵,排比等修辞,正体现了东北小品的特色。 (2)以严顺开为代表的南方小品的句法特征。严顺开小品作为南方小品的代表,也会兼用长短句,以短句居多,小品中也会使用一些修辞,如双关,反讽等。但多数情况下,台词中的句子没有太多的修饰,坚持用朴素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却不失教育意义。例如,严顺开:哎呀,别看我坐轮椅啊,我没病啊,真的,我身体好着呢,我不吹牛啊,我要是蹦起来的话,姚明到我这。(用手比划比划自己腰),吹个小牛,我坐轮椅啊是为装病,我那三个孩子啊,好长时间没回家看我了,今天又什么日子啊,他们肯定又忘了,我给他们打个电话说我病了,病得很严重,吓唬吓唬他们,否则不知道我老爸的厉害,行了,我得装病啊,装得像点,让他们一见到我这样就哭,哭吧哭吧哭吧哭吧哭吧,哈哈,来了来了。(严顺开,林永健、刘小梅、刘桂娟《假话真情》)从上例可以看出,成段的台词也没有使用语言技巧加以修饰,却将情节叙述得很完整。 1.2 社会文化特征的对比(百度东北小品与二人转文化) 语言作为人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表达出了文化现实。同理,不同地域的小品语言一定依托于当地文化而诞生的。赵本山小品处处凸显东北底层人民生活场景和二人转文化。出身于滑稽剧的演员严顺开塑造出的标志性的倒霉小人物形象也反映了南方人民的文化,其中不乏滑稽剧表演的影子。 1.2.1 赵本山小品的社会文化特征 (1)东北乡土文化。历史上各个民族游牧、渔猎和农耕生活的自给自足,形成了东北人强烈的乡土情结。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乡土化,追求“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理想。[2]很多赵本山小品发生的环境都是东北人民生活的真实环境,如在《拜年》中,赵本山和范伟坐在炕上喝酒的场景。因为东北以农耕、渔猎为主要生产手段;社会关系以家庭为核心,逐步向外辐射,形成了以家族、宗族为纽带的社会网络,具有注重血缘关系的社会心理。喜欢把周围的人都以亲属称谓来称呼,这也是乡土文化的一种表现。在《卖拐》《卖车》《拜年》等小品中出现“大兄弟”“大妹子”“老姑父”等的称呼正体现了这种东北独有的文化。 (2)二人转文化。东北二人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转是东北民间文化最鲜亮的品牌,集说学逗唱于一体。赵本山作为东北二人转的领军人物之一,将二人转带出东北,带到了全国,如在小品《昨天 今天 明天》中,赵本山和宋丹丹甚至跳起了二人转舞蹈。赵本山从二人转中继承了一份重要的遗产,这便是“说口”,能根据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用现代词语及乡村俚语创造出崭新的说口风格,十分上口,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喜剧效应,如“就兴你们年轻人连蹦带跳,又搂又抱,我们老年人就只能干靠”。[3] 1.2.2 严顺开小品的社会文化特征 滑稽戏是中国剧坛的奇葩。[4]出身于滑稽剧的演员严顺开所创作的小品虽然数量不多,但他是南方小品的“鼻祖”,1983年春晚的《阿Q的独白》以其“笑果不错”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作品深受以上海为首的滑稽剧的影响,同时体现了南方人的多思,聪慧和细腻的性格,凸显情节性和教育性。 (1)倒霉小人物形象表达南方现代都市文化。严顺开的多部小品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倒霉小人物的形象,虽然他登上春晚的多部著名作品没有用南方方言,但他的形象总是与海派相连,体现了上海的现代都市中陌生人之间的契约精神和现代家庭中女性主导的地域文化。以《我在马路边》和《张三其人》为例,严顺开在其中就塑造了典型的倒霉小人物形象,这些小人物通常本性善良,但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本着契约精神,却又常常陷入“说不清楚”的尴尬境地。从这类“小人物”身上,可以看到严顺开的老本行上海滑稽剧影子。再如小品《糊涂的爱》,严顺开扮演缺少男子汉气概的“围裙丈夫”,体现了南方很多现代家庭中女性主导的地域文化。 (2)情节性和教育性。严顺开的小品取材于大众生活,反映了各种社会普遍现象,很多作品注重情节性和完整性。他曾经讲过,“作为喜剧演员,如果仅以逗人取笑为能事,就是马戏团的小丑,‘小丑还有真功夫,连‘小丑不如”。因此他的多部小品从主题到语言无不体现出教育性,弘扬了感恩,拾金不昧等精神。严顺开说,“我爱观众的笑,我更爱观众在笑的同时能沾上一点眼泪”。[5]他总是力求自己的小品能让观众在忍俊不禁中感受到心灵的某种启迪。例如,《糊涂的爱》以朴素的方式演绎出了夫妻之间平凡的爱,给了观众一个启示,即,夫妻之间无论事业,地位如何,唯有互相尊重才能相伴终老。如小品《老师》,一个学生想让老师帮忙,而老师让学生到儿童医院等着见老师的老师,学一学他的老师是如何踏踏实实做人的。如小品《讲故事》弘扬了孝顺的道德理念。再如小品《假话真情》反映了现代社会年轻人忙于工作而忽略空巢老人的现象。 2 小结 总之,二者界限分明却又不乏共同之处。作为小品,它们都短小精悍,雅俗共赏,幽默风趣等。很多地方体现出了“土”和“俗”的特征。而从美学意义上看,这里所谓“滑稽”“可笑”“土”“俗”皆属于“丑”的范畴。[6]美学意义上的“丑”往往通过从审美角度而产生的“笑”来表现出来,从而将美学意义上的“丑”转化为“美”。二者某种程度上也都与主旋律挂钩。同时,东北方言和气势磅礴的长句成为东北小品的特色,而用朴实无华的词句将小故事娓娓道来却又凸显教育性的南方小品也独具风格。了解它们的异同对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小品及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马信芳.严顺开:笑予观众五十年[J].上海采风月刊,2013(3):2628.[2] 刘茵.从东北方言看东北文化[J].群文天地,2012(5):4042.[3] 田子馥.东北二人转审美描述[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229234.[4] 胡德才.滑稽戏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戏剧艺术,2005(1):95102.[5] 赵青.严顺开口述:我喜欢观众带点辛酸的笑[J].大众电影,2009(14).[6] 韩斌生.丑为笑根•人为戏核——关于张宇清滑稽剧作的美学思考[J].艺术百家,1995(1):46

猜你喜欢
宋丹丹赵本山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中等数学(2022年4期)2022-08-29 06:27:10
《临宋人小品》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宋丹丹:耀眼的不仅于荧幕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3
赵本山:你郁闷吗?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8:50
赵本山黄宏曾为争宋丹丹闹不和
黄宏缘何感动宋丹丹
做人与处世(2014年3期)2014-05-23 18:43:41
宋丹丹:不会嫉妒不会恨,所以天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