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成效分析*

2014-08-08 00:59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王珍珍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58期
关键词:增长速度平均水平十二五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王珍珍

“十二五”以来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成效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王珍珍

2008年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各国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已经成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能否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因素。本文在综合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涵及体系的基础上,将“十二五”作为研究的起点,分别从投入和产出视角重点分析了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并指出,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科技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科技投入结构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相对落后等方面。未来发展中要着眼于整合创新资源,优化科技创新投向,鼓励产学研合作,激发技术创新的内源动力以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十二五”;创新驱动;科技创新

在全球竞争与合作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抢抓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争取把握在全球创新竞争中的主动权,*李建平、李闽榕、赵新力等编著:《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尤其是2008年以来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许多国家推进了“再工业化”,将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如美国的《美国创新战略:确保国内经济增长与繁荣》、英国的《增长计划》、德国的《纳米技术2015行动计划》、“生物经济2030国家研究战略”以及《可再生能源法》、日本的“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俄罗斯的《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创新发展战略》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能否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我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已经成为我国能够打破在全球价值链“底端”的利器,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核心战略。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及体系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创新型国家及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目标。创新驱动既依赖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同时又优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创新驱动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整合,根据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内涵,本文认为创新驱动战略系统具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投入产出体系分析;二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支撑体系分析。其中创新驱动战略的投入部分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也反映出创新驱动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之间的紧密联系;人力投入主要体现在R&D全时当量(万人年),资本投入体现在全社会R&D经费总额(亿元)、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以及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比重(%)等方面,由于工业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是全社会R&D资源配置的关键,因此投入中也选取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投入指标来反映相关问题。创新驱动战略产出部分着重体现在科技产出阶段和经济社会成果转化阶段,包括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而创新驱动战略支撑体系体现在政策支撑、市场支撑、金融支撑、信息支撑、平台支撑、教育支撑等体系的建设(如图1所示)。

二、“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成效分析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入体系分析。

1. R&D人力资源投入效用逐步凸显。从大中型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来看,2010年为4.42万人年,2011年提高到6.25万人年,2012年增加到7.25万人年,年均增长28.04%。从四大经济板块来看,东部地区最高,从2010年的8.95万人年增加到2012年的15.46万人年,中部次之,再次是东北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东部地区最高(31.45%),其次为中部地区(27.24%),再次为西部地区(19.92%),最后是东北部地区(8.23%)。从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年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东部地区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投入方面较多,体系较为完善。从31个省市自治区来看,2012年有9个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包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发达地区,其中,广东省的大中型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最高,为42.46万人年,西藏地区最低,仅为0.01万人年;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有11个地区的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包括海南、天津、福建、浙江、北京、山东、江苏等地区,其中,海南省的增速最高,达到76.38%。

图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图

2. R&D经费投入金额持续增加。从全国R&D经费总额来看,2010年为8021.82亿元,2011年增加到8358.96亿元,2012年为10 298.70亿元;从全国R&D经费平均值来看,2010年到2012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2010年为226.51亿元,2011年提高到269.64亿元,2012年为332.22亿元,年均增长21.11%。从四大经济板块的R&D经费平均额来看,东部地区最高,从2010年的467.9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90.09亿元,中部次之,再次是东北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中部地区最高(21.62%),其次为东部地区(21.44%),再次为西部地区(17.80%),最后为东北部地区(17.57%)。最后从中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R&D经费年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31个省市自治区来看,2012年有10个地区的R&D经费总额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江苏省的R&D经费总额最高,为1287.9亿元,西藏地区最低,为1.8亿元;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有15个地区的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海南省的增速最高,达到70.19%。

从全国R&D经费占GDP比重来看,2010年为1.76%,2011年提高到1.84%,2012年为1.97%,年均增长5.8%。从四大经济板块的R&D经费占GDP比重来看,东部地区最高,从2010年的2.03%增加到2012年的2.36%,中部地区次之,再次是东北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东部地区最高(2.36%),其次为中部地区(1.24%),再次为东北部地区(1.19%),西部地区最低(0.9%)。从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31个省市自治区来看,2012年有8个地区的R&D经费占GDP比重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市的R&D经费占GDP比重最高,为5.95%,西藏地区最低,为0.25%,仅相当于北京市的1/23还不到;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有14个地区的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海南省的增速最高,达到44.46%。

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重来看,2010年为1.66%,2011年为1.67%,2012年为1.71%,年均增长1.65%。从四大经济板块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重来看,东部地区尽管从2010年的3.30%到2012年的3.23%略有下降,但所占比重在四大经济板块中仍然是最高的,东北部地区次之,再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最高(3.68%),其次为中部地区(1.94%)。从31个省市自治区来看,2012年有10个地区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重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包括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其中,上海市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重最高,为5.87%,西藏地区最低,为0.56%,仅相当于上海市的9.54%还不到。从增长速度来看,有14个地区的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了浙江和山东外,大部分为西部和中部地区省份,其中,四川省的增速最高,达到16.73%。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出状况分析。

1.科技创新产出绩效不断增强。从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来看,2010年为73 820件,2011年提高到105 824件,2012年为489 945件,年均增长157.62%。从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平均值来看,2010年为2381.29件,2011年提高到3413.68件,2012年为15 804.68件。从四大经济板块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平均值来看,东部地区最高,从2010年的5379.1件增加到2012年的35 615.5件,中部次之,再次是东北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中部地区最高(211.48%),其次为东部地区(157.31%),再次为西部地区(137.32%),最后为东北部地区(84.50%)。从中可以看出,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年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31个省市自治区来看,2012年有8个地区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广东省最高,为 87 143 件,西藏最低,为18件。从增长速度来看,14个地区的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安徽省的增速最高,达到389.91%。

从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来看,2010年达到4463.81亿元,2012年为5841.10亿元,年均增长26.86%。从四大经济板块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均值来看,东部地区最高,从2010年的283.4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41.15亿元,到2012年的428.52亿元,其次为东北地区,再次为中部地区,最后为西部地区;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增长最快(48.54%),中部地区次之(33.08%),再次为东北地区(32.67%),最后为东部地区(22.95%)。从31个省市自治区来看,2012年有8个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市最高,为2458.50亿元。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15个地区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云南省的增速最高,为104.42%。

2.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从全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来看,2010年为4923.79亿美元,2011年提高到5488.30亿美元,2012年为6011.7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年均增长10.5%;从平均值来看,2010年到2012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2010年为158.83亿美元,2012年提高到193.93亿美元。从四大经济板块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平均值来看,东部地区最高,从2010年的469.43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528.85亿美元,中部次之,再次是西部地区,最后是东北部地区;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最高(114.68%),其次为中部地区(81.30%),再次为东部地区(6.14%),东北部地区反而出现了负增长(-2.75%)。中部和西部的年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31个省市自治区来看,2012年有3个地区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广东、江苏和上海。其中,广东省最高,为2265.05亿美元,青海省最低,为0.14亿美元。从增长速度来看,20个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河南省的增速最高,达到384.65%。

三、“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各省、市(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以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过度依赖于劳动力比较优势和物质资本的投入。而东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已经开始意识到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性,开始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模式,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科技资源分散现象严重,区域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强。

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东部地区在创新驱动战略支撑能力、创新驱动战略投入体系以及创新驱动战略产出体系中的基数都远远高于其他三大经济板块,沿海的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的发展水平均远远地高于其他内陆地区,省份与省份之间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仍然是当今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科技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研发结构仍需大力改善。

已有的创新型国家R&D占GDP的比重一般维持在2%以上,而科技创新企业这一比例则维持在6%以上,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仍然很大。2011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1344.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301.3亿美元,增长了28.88%;R&D经费投入强度(占GDP比重)为1.84%,比起2010年提高了0.08个百分点。同一时期内,丹麦R&D经费投入强度为3.09%,以色列为4.38%,瑞典为3.37%,芬兰为3.78%,美国为3.07%,远远高于我国。另外发达国家大部分的研发经费是通过民间融资的方式来展开,如日本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的3%,几乎由民间承担,形成了以民为主的格局,而我国还是处于政府导向型的结构。此外,科技人力资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弱重要标准。尽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但R&D人力资源规模和投入强度仍然不足。2011年我国每万名劳动力中研究人员数量为16,仅相当于芬兰2011年的10.81%,丹麦2011年的12.21%,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强度。

(三)科学研究过于急功近利,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由于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长期受到科研行政化思潮的影响,大中小型院校、科研机构在职称评聘,考核过程中非常强调论文的发表数量以及发表的期刊档次。一些机构为了晋升、考核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炮制论文,这也是我国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世界前列的原因。另外从科技产出的质量来看,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每年政府投入到转化工作的资金很多,但是转化的效果不明显,转化的比例很低,科技研发和生产需求相脱节,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不通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技转化率为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陈占勇、李斌、王红江:《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技术转移的成本分析》,载于《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9期:第92~94页。

(四)关键技术设备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当前绝大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仍然被发达国家所掌控。据统计,目前我国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2%~5%,一些高科技含量的关键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如高端医疗设备95%以上依赖进口,光纤设备和电视机、手机、DVD的“心脏”几乎全部是进口。*2012年中国发展报告:科技——破解创新驱动难题,http://www.datanggroup.cn/templates/T_NewContent/index.aspx?nodeid=22&page=ContentPage&contentid=4100。此外,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美国专利数为15 923件,位居第一,日本14 605件,位居第二,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数量都在千位数量以上,而中国只有891件,仅占世界总量的1.36%。从专利结构来看,2011年我国的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授权总数的比重为4.7%,远低于美国的19%,日本的12.5%,法国的26%以及英国的8.8%,也低于韩国的18.2%和俄罗斯的19.8%。*马光远主编:《中国创造力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五)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尚待完善。

我国所面临的科技创新环境的制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所造成的,首先,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如2012年我国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有2000多家,仅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其次,目前还没有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已有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国家快速发展的现状和自主创新对法律的需求。再次,现阶段的金融体系与企业创新相互脱节,金融业的发展滞后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实际需求。

四、推动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路径探讨

(一)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系统整体效能。

从以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的构建中可以看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区域—产业—企业”四位一体全面发展,既要充分发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优势,又要兼顾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的特点,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提高系统整体的运作效能。

(二)优化科技创新投向,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

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和关键,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把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升级,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以产业链延伸为基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

(三)鼓励产学研政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的优势叠加,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企业、面向市场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支持和鼓励各创新主体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着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着力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实现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的有机衔接。

(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技术创新的内源动力。

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自有品牌的企业产品,做大做强一批有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自主科技创新活力。

在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绩效考评制度、激励机制、人力资源开发、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建立健全科技决策和宏观调控机制,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健全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完善区域创新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地区在区域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朱步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载于《新华日报》,2012年12月25日。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630220);2013年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013年福建省软科学一般项目(2013R0046);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JL001);2014年福建省教育科学重点项目(FJJKCGZ14-014)。

F127

:A

:2095-3151(2014)58-0033-07

猜你喜欢
增长速度平均水平十二五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不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趋势性变化的分析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