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全国各省、市(区)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分析

2014-08-08 00:59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陈洪昭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58期
关键词:十二五增加值高新技术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陈洪昭

“十二五”以来全国各省、市(区)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陈洪昭

“十二五”以来,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省、市(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一方面,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优化;另一方面,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效应不断显现。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如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缓慢、区域产业结构差距较大、科技创新产出效益低等问题。展望今后,在“十二五”规划的合理引导下,服务业将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会逐步加快,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低碳产业将蓬勃发展。

“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兴产业

产业结构作为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核心内容与关键问题,体现了一国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直接影响着需求结构、经济产出、收入分配、就业和环境等方面,决定着一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徐永利:《“金砖四国”产业结构比较研究》,河北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第36页。随着当前国际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国内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日趋严峻,以及国民经济增长的压力不断增大,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成为新时期我国各省、市(区)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十二五”中期全国各省、市(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分析

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定经济增长,各省、市(区)以各自的“‘十二五’规划”为指导,纷纷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一)三次产业占比不断向规划目标进行合理调整。

各省、市(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均提出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为此,部分省份提出了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具体规划目标(见表1),在规划目标中均提出了要进一步降低第一产业占比,结合这些省份三次产业占比变动情况以及2012年的状况可见,海南、湖南和云南要实现规划的目标需加大努力发展非农产业;在第二产业占比中,中西部省份提出的规划目标都是进一步提升,表明这些地区仍在进一步推进工业化阶段,综合对比可见,贵州、甘肃、宁夏与云南要想实现第二产业比重的规划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当地的工业化步伐,推进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第三产业,除贵州和宁夏外,其他规划目标都提出了要快速提升第三产业占比,截至2012年,这几个省份中贵州、宁夏与甘肃提前完成其预定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目标,其他几个省份仍有一定差距,差距较大的省份为湖北、安徽和吉林,要实现预定目标就需加快推进这些地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非农产业发展迅速,推进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本段落相关数据来源于涉及省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各省份的2012年统计公报。

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非农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的规划目标,表明这些地区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升级。广西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使“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由2010年的40.6%提高到2015年的45.6%。2012年该区全部工业增加值536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占当年该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1.2%,表明仍需进一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尽快做大、做强工业。重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要由2010年的91.3%提升到2015年的95%。2012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中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为91.8%,尽管比2010年提升了0.5个百分点,但要完成预期目标仍需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西藏提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由2010年的7.8%提升到2015年的15%以上,2012年该区生产总值701.03亿元,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5.1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9%,反映出该地区应推动工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切实提高工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并促进第二产业向由工业和建筑业协同发展转变。陕西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以上,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4 451.1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847.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7.4%,表明该省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已完成相关预定目标。新疆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工业增加值要由195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280亿元,年增长速度为17%以上,201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92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表明要实现预期规划目标必须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从而加速推进该区的新型工业化步伐。

表1 部分省、市(区)三次产业占比2015年规划目标

注: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为实现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各省、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相关数据汇总获得。

(三)规划引导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效应进一步显现。

在各省、市(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大都提出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预期目标(见表2)。相比较于2010年,都是大幅度提升了规划目标值,这就意味着要完成预期目标各省、市(区)都要加大研发投入。根据2012年的完成情况可见,除北京已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外,其省份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内蒙古、黑龙江以及福建要完成预期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大R&D经费投入。快速增长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推动了各省份的科技创新,并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北京,2012年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39.2亿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2012年辽宁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6%,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3.2%。2012年江苏全省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38 5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5%。江西2012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63.0亿元,增长1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2012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669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万亿元,增长了12.4%。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表明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效应正在逐步增强。

表2 各省、市(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情况 (%)

*根据2012年该省份的统计公报数据计算所得。

数据来源:各省、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与该省份2012年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二、“十二五”中期我国各省、市(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过高。

“十二五”以来我国以及各省、市(区)产业结构在“规划纲要”的引领下向更加合理的方向进行调整,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不断降低,三次产业比重结构趋于合理。2012年除海南外,其他省、市(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都下降到了20%以下,有18个省、市(区)第二产业比重超过50%,第三产业比重均在30%以上,超过60%的有2个,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依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少数省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然而与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趋向合理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明显不协调。2012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尽管比2010年降低了3.1个百分点,但仍高达33.6%,与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10.1%形成了个强烈反差,表明仍存在大量劳动力滞纳于第一产业的情况。

(二)三次产业构成与经济发展阶段不协调。

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与理论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应当不断调整变化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在1975年出版的《发展的型式1950~1970》中,根据101个国家的统计资料,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标准产业结构”模型,指出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三次产业比重应为15.4:43.4:41.2,*徐永利:《“金砖四国”产业结构比较研究》,河北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第24页。并随着人均GDP的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将继续不断上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比各省、市(区)三次产业结构发现,多数省份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尽管2012年我国各省、市(区)的人均GDP均已远超过2000美元,但第三产业比重小于41.2%的省份有21个,表明大部分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三)区域间产业结构差距较大。

通过对比201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发现,该值小于50%的13个省份中,除北京、上海和广东3个因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发达省份外,其他10个都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份,表明这些区域仍处在工业化阶段。进一步推进工业,尤其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传统制造业是这些地区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比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发现,超过45%的8个省份中,除西藏、贵州和海南3个工业化尚未充分发展的省份外,都是东部沿海省份。而在第三产业比重小于40%的17个省份中,除河北、辽宁和福建外,都是中西部省份。可见,东部与中西部在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距。

(四)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科技创新投入不是目的,提高投入产出的绩效,让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中发挥明显带动作用,才是关键。但我国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产出效益并不高,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例,2012年R&D经费和新产品开发经费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0.5倍和0.8倍,专利申请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增长了0.6倍和近1倍,但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了0.37倍。而各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状况也类似,2012年与2010年相比,除西藏外,海南是R&D人员与经费投入增长最多的,分别增长了2.2倍和3.3倍,但新产品产值仅增长了0.4倍。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大而不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将高新技术有效转化为产出效益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未来我国各省、市(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展望

(一)服务业将快速发展。

由于以往不合理的就业结构,造成了当前较大的劳动力转移压力,而在新科技带动下的新型工业化,难以像传统工业化进程中那样来大量吸纳劳动力。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领域,自2012年起,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缓解当前劳动力转移压力的必然要求。为此,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将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同时多数省份也都明确提出服务业占比的预期目标。如北京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将服务业占比提高到78%,江苏与广东提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左右,黑龙江提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达到40%。可以预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引领下,今后各地服务业将快速发展。

(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当前我国多数省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化依然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以及就业的压力,促进第二产业结构技术升级与稳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重,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成为必然选择。因为,在当前世界各国大力推进技术变革之际,我们更应看清第二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决定作用,加速推进产业技术变革,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对第二次产业快速增长作用周期的到来。*赵儒煜:《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36期,第22页。为此,需要重塑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与分工,通过逐步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传统产业倾斜,通过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三)科技创新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国际上通常以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2%,基本与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持平。同时,各省份也都强调在“十二五”期间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经费投入。这意味着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未来我国的技术创新步伐将显著加快,这一举措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杜善义:《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光明网:http://news.hexun.com/2011-03-08/127794231.html,2011年3月6日。科技创新同时也为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而新兴产业必将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为此,我国提出了涉及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可以预见,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发展成为今后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四)低碳产业发展将显示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日渐显现。而我国又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也一时难以改变。因此,调整能源结构,推进技术革新,发展低碳产业成为必然选择。放眼全球,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压力日渐加大,提倡节能减排已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为此,抓住此次机会,参与全球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新型产业链分工,发展低碳经济、占据低碳产业链的制高点,是今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

[1]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对策研究》,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43期,第28~61页。

[2]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7期,第47~60页。

[3]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寻求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载于《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10期,第15~17页。

[4]赵儒煜:《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36期,第22页。

[5]白瑞雪、翟珊珊:《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载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4期,第94~98页。

F127

:A

:2095-3151(2014)58-0009-07

猜你喜欢
十二五增加值高新技术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