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松,李晓辉
(合肥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
——以合肥五所高校为例
王孝松,李晓辉
(合肥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对每个公民提出的最基本行为规范。高等学校是系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道德建设的重点人群。加强高校公民道德教育,不断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高等学校责无旁贷。本文通过对合肥五所高校学生德育的调查,分析高校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提出对措,促进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
公民道德教育;重要性;现状;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之一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要“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并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因此高校理应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基础上,切实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不断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现实,以及促进学生自身完善与全面发展。
(一)加强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理想信念是人生自身价值、人生意义和目的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问题。因此解决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高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要深入开展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育起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能只重文化知识,更要重视人格的塑造和情商的提高。因此高校要在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基础上,坚持质量为本、创新为魂,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科学规划大学各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积极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逐步改变目前的“重知识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青年看作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青年大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这说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因此,他勉励青年要坚持高尚品行,“一定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品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强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坚持知行统一,建立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加强道德实践,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基于高校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选取合肥市的五所高校的500名学生,从年级结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修养、周围同学素质等方面,对高校的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为加强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建设提供实证依据。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五所高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这五所学校分别为: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学院,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500份,回收率为100%,最终有效问卷492份,有效率为98.4%。
(二)问卷设计
根据文献和实际调查,本调查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编写问卷,并在合肥市五所高校进行无记名的问卷调查。问卷共有30题,涉及年级结构、学校不文明现象、学校开展道德教育情况、低年级社会公德情况、高年级职业道德教育情况、个人得到修养等方面,问题设计遵循了有关问卷制作方面的具体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效度。
(一)调查对象年级结构结果
表1:调查对象年级结构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高年级和低年级的比例各占50%,这样对我们以后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结构可以做一下详细的比较。
(二)周围存在不道德的现象分析
表2:周围存在不道德的现象
调查显示,5.4%的同学认为对于捡到财物据为己有的不在少数,周围很多同学都会存在这样的现象。17.3%的学生认为,自上大学以来,很多同学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存在着很多违纪违规的现象,最为突出的是考试作弊。23.8%的同学认为,周围存在着很多亚文化,比如课桌文化、厕所文化、墙壁文化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和谐班级、文明教室、和谐校园的建设。除此之外,20.2%、12.5%和5.5%的同学认为,周围还有不少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尊重别人不守信的现象。
(三)周围存在不道德的现象原因调查
表3:周围存在不道德的现象原因调查
据调查,40.3%的同学认为,社会环境对个人或者集体的社会公德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大环境的价值观引导和先进人物的表率作用。98.2%的同学认为,个人修养是影响社会公德的首要因素,在学校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着自我行为的表现。其次,82.6%的同学认为,家庭教育是第二原因,因为,家庭是个人的第一课堂,父母的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学校教育也是影响社会公德的重要因素,76.9%的同学认为,学校开展相关的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61.5%的同学,网络是展示个人素养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社会网络化,网络的宣传、合理使用,对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46.2%和40.3%的同学认为,舆论导向和社会环境也是原因之一。
(四)高低年级社会公德对比
表4:高低年级社会公德对比
通过调查和分析,低年级同学认为周围存在不道德的现象比例明显的低于高年级的比例,28%的高年级同学认为周围存在着考试作弊等违纪违规现象,而只有6.6%的低年级同学认为存在这种现象。40.6%的高年级同学认为存在着课桌文化、墙壁文化等亚文化现象,而只有6.9%的低年级同学认为存在着这种现象。通过对比发现,通过大学教育学习,在自身素质提升的前提下,会有不少同学存在着明显的不道德行为,而且比低年级的同学严重的多。
(五)高低年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对比
表5:高低年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对比
表5中显示,大学生接受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平均比例为25.7%、23.5%,这表明学校道德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改善。
鉴于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高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学生公民道德教育。
(一)积极借鉴国内外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的先进经验,提高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尽管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以及意识形态方面不同,但是对于公民道德教育,各国公民德育教育存在着一些可以相同之处和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各国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意识到公民道德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德育模式。如美国的高中生、大学生必须学习公民教育课;新加坡,从小学到大学有一套公民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有力的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我国高校应在如何抓住建设和谐社会、文化强国的历史机遇上,不断总结国外先进经验,重视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倡导和弘扬儒家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在开设正式的课程的同时,辅之于各种自由灵活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开设公民道德专题课程,发挥理论课程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实施“公能”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除此之外,要发挥社会实践这一“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参与自由灵活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开设“公民道德大讲堂”或者“修身学堂”,经常性“文明礼仪进课堂”;积极开展了“文明行动”系列活动,组织大规模、多层面的义务植树、无偿献血、保护环境、普法宣传、安全教育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高校文化建设、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多种公民道德教育资源,进行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校情教育;积极宣传塑造道德典型,彰显“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作用。
(三)构建分年级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体系。根据各个年级大学生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和主观需求,有针对性地构建分年级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低年级注重开设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家庭美德等相关课程,开展生涯规划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三德”“四有”“五爱”教育,引导低年级同学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习惯作风;高年级注重开设职业道德、诚信教育和创新能力等相关课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感恩意识培养,引导高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高年级学生步入社会提供基础。在大学期间,还要构建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将公民道德教育评价工作纳入学生工作的奖学助贷和就业中去,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养成回报社会、回报母校、回报父母的优良品德。
(四)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在公民道德教育工作中的协同管理作用。高校学生组织、党支部或小组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基地和第二课堂,也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党员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发挥学生社团、党支部或小组在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工作中的协同管理作用,发挥大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开展具有特色、具有吸引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的努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了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有义务、有责任借鉴各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不断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