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影响

2014-08-08 09:41曾春燕陈庆健向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凝聚力班集体素质

曾春燕,陈庆健,向敏

素质拓展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英国阿德伯威成立了“海上生存训练学校”,专业训练年轻海员的各类生存能力、技巧及团队精神,这是素质拓展最早的雏形[1]。二战结束后,素质拓展以其新颖的形式和良好的效果,快速征服了欧洲乃至全球,训练对象和目的也逐渐扩展。至今,用Outward Bound统一命名的拓展训练学校已成为一个国际训练组织,总部在加拿大渥太华,50余分校遍布世界近30个国家、地区。1998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拓展训练学校在北京成立[1]。作为当代新型的、成功的“先行后知”学习方法,它依仗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等学科成果,根据学员需求及特点,利用各种自然环境和人工智慧模拟的复杂环境,融体育与娱乐于一体,精心设计具有拓展性、挑战性的项目,以达到全面激发学员个人潜能、完善人格品质、磨炼团队精神为目的。

大学班级作为身份认定的载体,可辐射到所有学生,这是高校其他学生组织所无法企及的。团结和谐的班级,是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基础,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学生数急剧上升,教学体制发生变化,学分制被广泛应用,加之“90后”在校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个性独立、合作意识差、责任意识淡薄,传统的以班级为管理团队的教育模式受到强烈冲击。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班级建设成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研究尝试以先进的拓展训练手段促进高校班级和谐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温州医科大学2012级眼视光学七年制1-2班和五年制1-2班中随意设立班级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班25~30人,因建班时已综合考虑性别、生源、成绩等因素,故同一性较好。

1.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为实验法、数理统计法。

1.2.1 实验方案:班级实验组训练为期一学年,2周1次,总计12次。拓展项目具体安排为:破冰、天使之翼+盲人行走、攀岩、生死电网、高空抓杠、信任背摔、高空断桥、地雷阵+携手并进、巨人梯、驿站传书、云梯、胜利墙。

1.2.2 数据收集:主要采用问卷、访谈法。参考毕重增等[2]编制的《青年学生自信问卷》及熊娇[3]编制的《大学班级凝聚力问卷》。实验组的访谈为半结构式,主要内容为班级素质拓展开展前后自身感受、班级成员的影响及团队整体变动情况。其余访谈80余人次,主要包括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的教授及心理健康中心的负责人、体育院系的专业老师、国内最大的素质拓展培训公司“人众人”及北京博雅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等拓展训练机构的负责人和培训师,了解素质拓展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实施方案设计建议等。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定量数据的分析,在保证满足正态性的前提下以和s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素质拓展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情况

2.1.1 自信心有所提升:根据毕重增等[2]的研究,青年学生自信结构包含五个因素,分别是:才智自信、成就自信、人际自信、应对自信和品质自信。拓展项目具有相当危险性和难度,对自信心及心理承受力形成了考验和冲击。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和奋斗取得胜利,累积成就感,慢慢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势,将树立起颠扑不破的自我认同感和自豪感。经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在训练前后出现自信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信心实验前后的t检验比较

2.1.2 自我价值感有所提升: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派创始人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短暂的自我实现,是人们在攀登人生最高境界时不断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使人们不断接近人生追求的顶峰[3]。 访谈中发现,高达93.8%的学生提到拓展训练使他们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在项目体验分享的环节,超过85%的学生讲到当他们跨越了一个个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和困难,完成了具有相当危险度和难度的动作时,会体验到从未有过的自豪感。74.6%的学生表示,在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教练的引导和分享使他们以自觉的态度去充分发挥主动性,在攻克难关圆满完成任务后,诱发来自心灵深处的强烈自豪感,从而感受到弥足珍贵的高峰体验。

2.1.3 人际交往能力提有所提高:据统计,大学生80%的心理问题与人际交往有关。调查中也发现63.4%的学生表示自己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困惑,12.8%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素质拓展项目将设置特定的情境,为了完成团队的任务,大学生必须学会沟通、学会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融合,这将促使学生置于人际交往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和分享,改善人际关系[4]。本研究选择实验组中自评个人交际能力分值较差的20名个体进行跟踪访谈,同学们都谈到素质拓展前后自身的变化和感受,70%表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较好的提高,25%表示有一定程度提高,只有5%表示提高不大。该结果进一步提示了素质拓展对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改善作用。

2.2 素质拓展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情况 班集体凝聚力指班集体对学生的吸引力和班集体学生之间的吸引力,是衡量班集体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保持班集体的协调性和整体性,保证成员的安全感与自信心[5]。为了检验素质拓展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采用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前后班级凝聚力的各维度及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总分、人际和谐、集体参与和团队业绩四个维度在实验组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管理支持和组织认可两个维度上出现了实验组差异性的不同,提示班级管理中可能存在其他的影响因子。见表2。

在素质拓展活动中,如果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复杂的团队项目和高效率的达成目标,必须依靠团队的紧密协作和协调配合,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就要求学员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团队成员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教训,懂得在帮助团队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素质拓展的第一次训练是“破冰”,主要为集体热身和团队建设,其目的是预热团队,开放自我,打破人际关系的坚冰,消除成员间的隔阂与猜忌。通过开展互动游戏和建立团队,使成员之间相互熟悉,相处愉快,享受集体参与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并激发主动融入集体的心理需求。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合作的意识和意愿会更加的强烈,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学员们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克服困难,精诚合作,互相支持,直到项目的顺利完成[6]。访谈中发现,同学们觉得参加素质拓展后班集体凝聚力有很大程度上地增强,相互之间更加熟悉和了解。同时据辅导员反映,经过一学年的素质拓展,四个班级的同学活动及学习积极性、班集体的凝聚力均有所差别,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年底的学院精品班集体和先进团支部评比中,实验组的学生成绩平均绩点、校园文化活动参加率、获奖情况汇总均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班级凝聚力实验前后的t检验比较

由此可见,参与素质拓展的大学生在获得失败与成功、竞争与合作等多种体验后,能自觉调整心理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更进一步地认识自我,培养了互相支持配合的团队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及人际协调能力,从而也达到团体协作能力提升的目的。

表3 素质拓展项目实验组与对照组班集体建设调查情况

3 结论及讨论

3.1 相关群体对素质拓展的认可有明显改观 调查发现,辅导员及大学生对素质拓展的认可在实验前后发生了明显变化,“不接受”、“疑虑”呈明显下降状态,而“接受”出现了明显的升高(见图1)。

班干部、普通同学、辅导员(班主任)三个群体对素质拓展效果的主观赋值调查显示,各维度认可程度均较高,并且在“班级团结协作”、“班级凝聚力”和“人际交往”三个维度均被给予了超过90%的高度的认可(见图2)。

图1 高校辅导员、实验组大学生对素质拓展的认可度前后比较

图2 不同群体对素质拓展班集体建设中各维度影响力的认可度情况

3.2 实验成员对项目的喜好倾向性相对集中 通过实验组的反馈,研究对14个训练项目按喜好进行了排序,见表4。

表4 素质拓展项目倾向性和偏好理由

由此可见,大学生偏好具有趣味性、创新性、体验深刻的项目,这体现了他们既渴望在团队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又期盼对自己能力的挑战和突破的心理特征[7]。同时,学生们强调教练在项目“分享交流”环节可以影响他们的偏好,认为教练的引导生动、自然、针对性强,则他们对项目的体会会更为深刻和持久。

3.3 素质拓展对班级建设的效果影响因素较多 据 统计,效果影响因素超过50%的有5项,见图3。大学生普遍认为培训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至关重要;项目设计也举足轻重,设计合理、循序渐进会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明显和连贯;参与活动的同伴配合良好、关系亲密能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训练;训练场地环境良好,空气通畅、设施完善会增加他们的兴趣意愿;当然,个人的情绪也会影响训练的效果。此外还提及天气、时间安排、学习压力等因素。

图3 拓展训练效果影响因素统计

4 建议

素质拓展训练是高校班级建设的良好尝试。将先进的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引入高校班级建设,通过组织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生死电网”、“胜利墙”、“信任背摔”等拓展项目,同学们能够获得多项体验,调整心理适应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更加具备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从而进一步提升团体协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4.1 高校班级建设需兼顾个体与团体 团队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激励与团体激励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集体的建设首先依赖于个体的自身建设。当学生个人在团体中投入了知识、能力、时间、精力,一方面获得了集体赋予的强大能量;另一方面也充分挖掘了自身潜能。因此,学生个体自身建设是班级建设的基础,一个和谐优秀的班级能促进学生个人潜能的挖掘,素质优良的学生也更有可能造就成功的团队。

4.2 高校开展素质拓展需利用自身的良好条件 素质拓展符合高校大学生培养目标,具备良好的理论支撑。班级作为一个特殊的具有强整体性的团体,诸多因素趋于一致,如年龄、文化层次、认知水平等,成长中面对的困惑和心理需求也具有一定的相似 性[8]。同时拓展项目经过特意设计,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开展的形式多数是轻松愉悦的,而大学生爱模仿、喜合群,看似游戏的拓展活动能在短时间内就吸引学员,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助于改善师生互动关系,实现班级管理目标,促进班级健康发展。此外,高校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为教练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高校的良好基础建设为拓展提供了便利的场地资源。

4.3 高校开展素质拓展需针对性设计班级方案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集体。高校班级建设中,不同的班级因为学校环境、师资水平、专业学科、成员个性化等因素的影响,呈现着各自独特的特征。班级素质拓展的课程设计中应体现基础性、多元化、层次性、综合性的特点,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需求。具体来说,项目设计前期应和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等沟通,了解班级整体情况,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特意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项目,从而补充和提升班级综合能力,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形成与素质教育相符的高校班级工作体系。

猜你喜欢
凝聚力班集体素质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我爱我的班集体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