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精神与大学生人格培养

2014-08-08 00:11耿家林
世纪桥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格培养音乐欣赏

耿家林

摘要: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格发展方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音乐可以传达多方面人文精神,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关键词:音乐精神;音乐欣赏;人格培养

音乐教育对人格的影响和作用很早就被教育者认可并付诸实际。然而,起到功效的不是音乐本身也不是音乐教育的形式,而是人们赋予音乐的精神。将各种有益的、积极的音乐精神传递给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里,从而与自己的精神世界协调统一起来,就达到了促进人格发展的目的。

一、人格层次与当代大学生人格剖析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多方面要素。

人格的层次是与需求相联系的。一个人所处的需求层次和人格层次越高,他就越幸福、越完美……世界畅销书《九型人格》的作者海伦·帕尔默,将人格分为三个范畴九个层次。第一范畴:健康(自我完善、升华),第二范畴:一般(有轻度心理问题),第三范畴:不健康(有严重心理疾病)。每个范围包括三个层次,而且将人分为九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九个发展层次。以三号成就型为例分层如下:第一层是真诚的人;第二层是自信的人;第三层是杰出的典范;第四层是有好胜心的成就者;第五层是以貌取人的实用主义者;第六层是自我推销的自恋者;第七层是不诚实的投机分子;第八层是恶意的欺骗者;第九层是怀有报复心的变态狂。这一理论为我们分析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培养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世界物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当代大学生丰富而复杂的环境成长形成的人格优劣体现得非常分明。优势方面,个性独立,张扬,富于冒险和创新,社会化强。当代大学生队伍里有专业里的精英、自主创业的成功者、传统体制的颠覆者,新观念、新文化的引领者,新生活方式的开拓者。典型案例:创造的电子商务奇迹阿里巴巴团队,网络“三剑客”丁磊、王志东、张朝阳。劣势方面,消极,自私,没有集体意识,失信、为欲望所困,道德无底线,心理问题突出等等。典型案例:大学生频发跳楼事件,恶意透支信用卡、助学贷款拖欠,女学生为金钱当“二奶”,复旦大学研究生“虐猫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

大学生处在人格发展的重建期,是人格突变,重建和产生新质的时期。因此,发扬优势、摒弃劣势,攀升人格层次这是关键时期。

二、音乐精神如何与大学生身心合二为一

如何积极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提升他们的人格层次?开展音乐审美教育,以健康高尚的音乐精神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美是人人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境界。音乐的最高精神境界是传递人间的真、善、美。音乐是表情的艺术,好的音乐要有真挚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给人以美的感受。当代大学生有很多人存在对任何美的事物都不感兴趣,这是因为这些学生,体会不到世间的美,看不到美就失去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从而丧失目标和理想。这个时候就要选择一些好的音乐介入进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人类世界的美分为社会美、艺术美、生活美,这一切都是音乐的表现对象,也是音乐精神的体现。如描绘壮丽河山的风景美,表现伟大爱国牺牲精神的崇高美,反映文化思想的深刻美,反映科学理论的逻辑美,歌颂劳动人民的平凡美,享受美好生活的喜悦美。长期的实践表明,学习、表演和欣赏是接受音乐精神的最好的三个途径。学习一种乐器,掌握一定的演唱方法,参加一个音乐表演团体,随时欣赏到好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技能的学习,充实和愉悦了学生的精神生活,通过演唱歌曲,学生借以渲泄不良情绪,减轻了心理压力,满足了表达情感的需求;通过音乐社团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信精神。通过音乐欣赏,领略音乐带来的美感,陶冶他们的情操。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如:运动会上,学生们伴着《运动员进行曲》,展开了愉快和激烈的体育竞赛。不仅是鲜明的节奏和铿锵的旋律带给他们的力量,更多是《运动员进行曲》中的主人公的拼搏精神给他们的鼓舞;举行升国旗仪式,大家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对国旗行注目礼时,脑海里展现的是充满了硝烟的战场,心中涌起的是对先辈的缅怀和对祖国的敬爱。这里的美是社会美,它对大学生起到净化心灵,提升到“忘我”的人格层次。

我国古代典籍《黄帝内经》中认为,音乐的“五音”与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密切,因而提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理论,事实上,追求音乐精神与大学生身心世界的合一,是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

很多高校在学生中组织唱红歌是极好的方式。歌曲由于带有对主题针对性极强的歌词,因此,在传递人文精神,深入灵魂方面更有效用。通过祖国颂歌(如《我和我的祖国》)、锦绣山河(如《长江之歌》)、民族花环(如《乌苏里船歌》),劳动情怀(如《咱们工人有力量》),青春无悔(如《革命人永远年轻》)、人间真情(如《父老乡亲》)、英雄赞歌(如《红梅赞》)、烽火历程(如《五月的鲜花》)等等内容的歌曲演唱,学生们以“入境”的形式,不仅找到了人间的真、善、美,还达到“正心”、“修身”的目的。

而对音乐的欣赏,也是音乐精神传播的最易行和最广泛的方法。无论是否受到过专业音乐教育的人,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心理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分为:审美认识、审美创造、审美判断、审美享受四个因素。《音乐欣赏手册》更通俗一些的分为: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理智的欣赏三个阶段。学生们在生活中自觉接受的音乐多数停留在第一阶段,比如动感十足的舞厅音乐、表现内容多为世界阴暗面、歇斯底里的重金属摇滚音乐,简单易学、随波逐流的流行音乐。这种音乐的精神内涵少,起到的作用只是一种生理上暂时的快感和打发无聊时光的方式。因此,这类音乐要让学生尽少的接触。真正能够将音乐精神深入内心,身心合一,要进入到第二和第三阶段。只有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以及优秀的现代音乐才可以做到这一点。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使人在对美的追求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核心因素。比如著名的管弦乐作品《嘎达梅林》,鲜明的音乐形象、完美的和声配器,荡气回肠的主题旋律,已经让人为之动容,再加上深刻的民族英雄的悲壮事迹更加感人。听者无不会为之震撼,赞叹英雄之美。哪一个不会默默自省?斯美塔那的著名交响诗作《伏尔塔瓦河》,被称为捷克第二国歌,通过对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的描绘,深刻表达了民族的情感和意志。听者领略美好河山之时,一种民族大爱油然升起。

三、音乐精神传递的分类与形式

音乐的类型很多,不同的风格、情绪、主题内容所传递的精神迥异。音乐主要传递以下人文精神:

传递快乐的精神。在音乐的五大功能里,音乐的娱乐功能是受众面最大的。不论性别是否有差异,也无论是否有过音乐教育经历,通过优美、舒缓的音乐都可得到身心的放松,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压力。自弹、自唱、自创自己喜欢的音乐,更是一种寄托式的精神放松。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在旋律、节奏还是主题上都为作品的整体情绪和风格服务,它们可以做到传递快乐的精神信息。一些诙谐曲比如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拉莫的《母鸡》;表达快乐心情的《打靶归来》、《新春乐》、《金蛇狂舞》;表现幸福生活的《我们多么幸福》、《喜洋洋》、《北京喜讯到边塞》;表现美好风光的《新疆之春》、《空山鸟语》、《春江花月夜》等等。这些中外歌曲、乐曲都能带给人快乐精神,抵制不良情绪,让人身心愉悦,精神焕发。这种状态下的学生,会以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挫折和问题,更容易找到生活的目标。

传递博爱的精神。爱是一切行为的动力和源泉。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音乐是表情的艺术, 80%的音乐作品是表现爱的主题。而当代大学生最缺少的就是对爱的理解和发现。不知道如何去爱,也不懂接受别人的爱。反而是盲目的爱、错误的爱,甚至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层次,除了要有一个乐观的精神,还要有爱的能力和方向。大学生应该树立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爱亲人、爱朋友、爱同学、爱环境等等的主动爱的意识,以及将爱进行良性的循环。比如:表现两个年轻战士的战友情的《有两个小伙一边高》,表现兄妹情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表现对伟人的怀念之情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表现母爱的《摇篮曲》,表现热爱祖国的《祖国进行曲》,表现同学之情的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颂美好友情的《友谊地久天长》,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的《蓝色多瑙河》等等。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在其中找到任何一种想要表达的爱。可以给他们以指引和参考,并感染他们的情怀。

传递坚韧的精神。一个有乐观精神和懂爱、会爱的人,已经是一个强大的人。但是,当代大学生,往往由于生长的环境处于过度保护的状态。使他们面对外界不良环境的侵蚀,就变得手足无措。他们需要从音乐精神里吸收坚韧的营养,为发展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坚持学习演奏乐器或者演唱歌曲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有耐力,坚持在音乐团体长期活动的学生也会更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很多乐曲同样也具有鼓舞士气的作用,比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法国国歌《马赛曲》,肖邦的《革命》练习曲;还有流行音乐中的经典十大励志歌曲:刘欢的《从头再来》,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等,这些都应该做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指定曲目。

四、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音乐内容

古希腊人将音乐称为是“人类灵魂的体操”。大学生虽然是一个有很多相似特征的群体。但是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个性特点。发展要求都不一样,所以要详细而科学的选择大学生音乐精神沟通的内容和方式。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要因人而异。

分专业选曲目。我国高校目前,专业分为三类,理工类、文史类、文理兼收的经济管理和艺术类等。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气质和爱好上也不同,因为研究方向的不同,思想和观念也有所不同。接受事物角度也不一样。因此,在选择音乐作品方面要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汉语言文学、中国历史方向的专业等多开设民族和本土音乐,比如:一些民族器乐曲《瑶族舞曲》、《姑苏行》、《梅花三弄》、《苗岭的早晨》;公安类、警官学校,多选择爱国、爱人民,英雄主义的作品。比如:《人民警察之歌》,贺绿汀的《游击队歌》,王莘的《歌唱祖国》,李有源、李焕之的《东方红》。针对新闻传播、外交、营销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选择世界经典音乐和流行轻音乐。

分年级选曲目。本科大学生的入学年龄平均18到20岁之间,毕业年龄在某些方面23到25岁之间。虽然只有几岁之差,但学生在这个时期的人格发展非常迅速,因此,新生与老生之间的曲目选择也有很大的区别。对大一新生多加强集体意识、感恩教育和诚信培养,可选择《故乡的亲人》、《全世界人民一条心》、《圣母颂》、《爱之梦》等等。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要侧重身心的成熟,要选择更有哲理深刻的曲目。比如:《维也纳随想曲》、李斯特的《钟》、《白毛女》、《一八一二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对于大四的毕业生,要结合就业和情感的需要,选择有人生方向性又减压的音乐作品。比如:《费加罗的婚礼》、《艺术家的生涯》、《漂泊的荷兰人》、《在中亚细亚草原》、《意大利随想曲》、《青春啊青春》等。

分层次选曲目。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在音乐教育的经历也是参差不齐。有的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有的能掌握一项音乐技能;有的从未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还有的来自农村偏远地区,从小连音乐课都没上过。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时候,分层次是必须要做的。没有受过音乐教育的同学在领会音乐精神方面就要更困难一些。而同样文学、哲学基础好的同学尽管没有受过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精神也比较透彻。因此,可以掌握一个原则,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相对低的学生要多选择歌曲类音乐作品,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阿里郎》等;相对素质高一些的同学多选择大型乐曲、歌剧、舞剧等,如:《花好月圆》、《鱼美人》等。文化功底好的学生群众多渗透人文精神、文化层次低的学生要多选择旋律感强的,主题容易理解的音乐作品,如:一些流行音乐中的轻音乐(《在水一方》)、单一的器乐作品(钢琴独奏曲《南海小哨兵》)等等。

总之,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成才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和生活幸福的关键。当代大学生需要自我接纳、个人道德、和谐人际个人成就的需求。音乐教育的深入和普及,充实了学生的时间和精神,有效减少了学生的不良嗜好,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需求和人格层次。

[责任编辑:胡 悦]

猜你喜欢
人格培养音乐欣赏
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语文在塑造职校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优势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古典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的探讨
高校思政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格的养成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