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014-08-08 01:28李加其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15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原发性肝癌

李加其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部占位性病变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肝血管瘤患者 18例,肝转移癌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 结果 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动脉期强化病灶49个,门静脉期低密度病灶52个,延迟期24例密度低于临近的肝组织,8例呈等密度。12例肝转移癌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显示边缘连续环状强化,中央区供血少,可见“牛眼征”,延迟期呈低密度表现。18例肝血管瘤患者动脉期26个病灶结节状边缘,门静脉期病灶内增强范围增大,影像密度均匀及下降,延迟期几乎所有病灶均强化,密度接近于肝脏实质。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期有5例出现病灶边缘环状强化斑,3例片状不均匀强化,2例不强化;门静脉期轻度不规则斑块样强化2例;延时期有4例不同程度向心性强化,密度稍高于正常的肝组织,网格样强化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原发性肝癌

[中图分类号] R735.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5-0052-03

Three periods of multislice CT enhanced 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value

LI Jiaqi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a'an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Ya'an6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ree periods of multislice CT enhanced 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value. Methods Selectedrandomly72 cases of liver space-occupying lesions of the patients from August 2010 to August 201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included 32 case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18 patients with hepatic hemangioma,12 cases of liver metastatic carcinoma and 10 cases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 Results 32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arterial enhancement were 49,52 low density lesions was observed in portal venous phase delay in 24 cases of density was lower than the adjacent liver tissue,8 cases of density,etc.12 cases of liver metastatic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arterial and portal venous phase were all showed continuous circular edge reinforcement,central blood supply,"bull 's-eye" appearance,delay in low density.18 patients with hepatic hemangioma 26 lesions were appeared nodular arterial edge,were increased the scope of the occurrence in portal venous phase lesions,and imaged density uniformity and fell, the delay almost all lesions were strengthened,and the density was close to the liver parenchyma. In 10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5 cases with arterial lesions edge ring reinforcement,uneven spots,3 cases with flake reinforcement,2 cases with no reinforcement;In portal venous phase mild irregular patches enhanced in 2 cases; Delay period there were 4 case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centripetal reinforcement, density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normal liver tissue,grid sample improved in 3 cases. Conclusion The three periods of multislice CT enhanced scan o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to provide reliable basis, wa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跃居全球癌症死亡率第二位[1],也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预后较差。16排螺旋CT凭借速度快及可以多期扫描的优势,并结合了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特点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本文通过对肝脏占位的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影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部占位性病变患者7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30~69岁,平均(41.2±4.5)岁。72例患者予1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32例,肝血管瘤18例,肝转移癌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

1.2仪器

使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产品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机、高压注射器。

1.3方法

检查前口服700 mL泛影葡胺充填肠道,经前臂静脉注入100 mL造影剂碘海醇,注射速率速率(2.5~3)mL/s,总量90~100 mL,分别进行肝动脉期(延时25 s)、肝静脉期(延时70 s)、平衡期(延时170 s)动态式扫描。扫描条件120 kV、200~250 mA,矩阵512×512,层厚5 mm,间距5 mm。

1.4诊断标准

肝动脉期: ①可见肾皮质的组织明显强化,髓质的组织没有强化或强化甚微; ②脾脏可见明显强化,密度不均匀,显示花斑形态。门静脉期标准条件:①可见肝实质明显均匀强化,脾脏显示均匀强化; ②肾实质呈均匀强化状态。延迟期标准条件:①肝脾密度明显降低;②肾盂以及输尿管可见造影剂排出。

2结果

2.1原发性肝癌

(1)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像学分型为:3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58个,巨块型18例(56.25%),直径5.7~18.1 cm不等;结节型12例(37.50%),结节数目在1~5个不等,结节大小为1.2~4.7 cm;弥漫型2例(6.25%),可见大小一致的多发小结节灶。(2)平扫可见:32例患者发现病灶46个,其中30个病灶呈密度不均匀,中部可见密度更低的脂肪变性或者坏死区。11例呈密度均匀的病灶;5例显示为不均匀的高密度病灶并伴有脂肪肝。(3)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显示:①动脉期:显示强化病灶49个,其中19个病灶为均匀的明显强化,30个病灶呈不均匀的强化,中央呈低密度区,5个病灶未见明显强化,显示7个强化的病灶中有不规则的血管影。②门静脉期:显示54个病灶,其中呈现低密度的病灶52个,2个 为高密度病灶。在平扫中显示高密度的5个病灶在门静脉期显示为等密度;有5例显示癌栓及门静脉受到侵犯,门静脉充盈缺损或增粗;4例显示门静脉早显伴有充盈缺损,提示出现肝动脉门静脉瘘。③延迟期:24例患者显示密度低于临近的肝组织,8例呈等密度。见图1。

2.2肝转移癌

三期增强扫描显示,12例患者诊断为肝转移癌,其中侵犯肝左叶3例,肝右叶3例,全肝6例;典型表现者10例,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显示边缘连续环状强化,中央区供血少,可见“牛眼征”,延迟期低密度表现。见图2。

2.3 肝血管瘤

18例患者的三期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可见26个病灶出现结节状边缘,门静脉期病灶内增强范围增大,影像密度均匀并有所下降,延迟期几乎所有病灶都有强化,密度接近于肝脏实质的密度。

2.4 肝内胆管细胞癌

10例患者的三期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5例病灶边缘呈环状强化,斑片状不均匀强化3例,2例不强化;门静脉期: 轻度不规则斑块样强化2例,动脉期不强化的2例门静脉期有轻度不均匀强化;延时期4例有不同程度向心性强化,密度稍高于正常的肝组织,网格样强化3例。见图3。

图1 肝左叶外生型肝癌,增强后门脉期呈现完整包膜并出现强化

图2 肝脏多发转移瘤,门静脉期及均衡期病灶显示更清楚,可见典型“牛眼征”

图3 肝胆管细胞癌,门脉期肿瘤边缘呈低密度环,中心高密度,肿瘤相邻肝内胆管扩张

3讨论

3.1 螺旋CT概述

近年来,螺旋CT超越了传统CT的设计,应用滑环技术,以螺旋前进的方式前行,能够连续、快速地完成容积扫描[2]。多层螺旋CT则利用锥形X线束,采用多排探测器的方式明显增加了扫描速度,缩短了扫描时间,并增加了扫描的层次。多层螺旋CT的主要优势为:①屏息一次能够对整体的器官进行容积扫描,减少病灶遗漏的发生;②通过扫描速度的增加,降低了伪影出现的几率,减少了造影剂的用量;③对研究资料可以进行回顾性重建,不限制次数;④容积扫描增加了多方位及三维重建图像的效果。增强CT 是通过注射造影剂的方式展现血管灌注状态,进而对病灶的良恶性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鉴别,增强后增加了病灶与肝实质的密度差别,增加了肝部占位的诊断率。

肝脏螺旋CT 多期扫描则借助肝脏的双重血供的特性以及肝癌的供血动脉来确定病灶的CT特点。肝部占位的血流供应大多丰富,约80%~90%在动脉期为高密度,静脉期及延迟期为低密度,这是肝癌的典型表现,也突出表现了肝癌的血流动态特点。

3.2肝脏及肝癌的血供

肝脏主要接受来自门静脉的血液供应(75%~80%)[3],其次是肝动脉的血供(20%~25%)。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主要由肝动脉提供(90%~99%)。螺旋CT的多期增强扫描特征是:动脉期病灶内显示异常肿瘤血管,密度高于正常肝密度的瘤区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显影呈“速升速降”,由于肝癌病灶的边缘存在肝动脉及门静脉的双重血供,因此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边缘均显示强化,也就说明单纯的栓塞肝动脉不能完全对肿瘤的血供进行阻断[4,5]。

3.3肝部占位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肝癌 典型表现为动脉期的强化十分明显,明显大于肝实质密度,病灶峰值停留时间极短,门脉期强化值较快下降,低密度减低,延迟期为相对的低密度,边界清楚。

(2)肝转移瘤 该肿瘤多缺乏血液供应,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基本不强化;门静脉期主要为病灶边缘强化,可能与病灶周边的炎症反应、结缔组织等因素有关,呈现“牛眼征”;延迟期显示为等密度或是相对低密度[6-7]。

(3)肝血管瘤 本文显示肝血管瘤的强化过程表现为“快进慢出”的特征。动脉期大部分病灶表现为边缘结节状,肿瘤强化部分的密度接近于肝动脉密度,又称之为“亮点征”。门脉期瘤内强化灶逐渐融合且往中央充填,部分肿瘤的强化中心表现为低密度影;延迟期大部分病灶能完全充填,进而变为等密度[8]。

(4)肝内胆管细胞癌增强CT特点为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环形或线样强度,考虑可能原因是由于肿瘤供血不足引起[9-10];门静脉期向心的同时出现网格状强化,也是该肿瘤形态的重要特征;延迟期强化的密度及范围增加,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三期增强的主要特征是“慢进慢出”,考虑是肿瘤内的纤维组织是肿瘤逐渐强化引起[11-13]。

综上所述,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以准确显示肝癌的血液供应特点,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以对肝脏占位给予准确的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很大的帮助。本文的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临床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罗央努,陈国华,许坚,等. 2001~2010 年慈溪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2(32):175-177.

[2]唐少虎,韩向君. CT血管成像对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J].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298-301.

[3]吴志辉,周展新. 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意义[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 11(1):27-29.

[4]李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及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6:57-58.

[5]杜竑兵,陈世孝.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型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1:3-4.

[6]王俊玲,郑慕白,李志平,等.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对比研究[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7):635-636.

[7]黄润生,顾成章. 超声造影诊断CT误诊的转移性肝癌一例[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10):1749-1751.

[8]吴青山. 72例不典型肝血管瘤的CT表现[J]. 黑龙江医学,2010,34(4):288-289.

[9]杨沛钦,郑晓林,邹玉坚. 肝内胆管细胞癌CT、MR 表现与病理特征对照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3):50-53.

[10]蔡顺达,卢昌宏,谈瑞生,等.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SCT 诊断和鉴别[J]. 上海医学影像,2010,19(2):91-93.

[11]彭晓容. 动态增强CT和MRI在诊断肝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J]. 罕少疾病杂志,2012,19(5):17-20.

[12]朱海云.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磁共振影像学诊断[J]. 肝脏,2012,17(6): 416-420.

[13]陶颖,刘志成,彭明辰,等. 多排螺旋CT图像的高对比度与扫描参数的关系[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27(5):479-481.

(收稿日期:2013-12-23)

[Key words] MDCT; Arterial; Portal venous phase; Delay; Primary liver cancer

1.3方法

检查前口服700 mL泛影葡胺充填肠道,经前臂静脉注入100 mL造影剂碘海醇,注射速率速率(2.5~3)mL/s,总量90~100 mL,分别进行肝动脉期(延时25 s)、肝静脉期(延时70 s)、平衡期(延时170 s)动态式扫描。扫描条件120 kV、200~250 mA,矩阵512×512,层厚5 mm,间距5 mm。

1.4诊断标准

肝动脉期: ①可见肾皮质的组织明显强化,髓质的组织没有强化或强化甚微; ②脾脏可见明显强化,密度不均匀,显示花斑形态。门静脉期标准条件:①可见肝实质明显均匀强化,脾脏显示均匀强化; ②肾实质呈均匀强化状态。延迟期标准条件:①肝脾密度明显降低;②肾盂以及输尿管可见造影剂排出。

2结果

2.1原发性肝癌

(1)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像学分型为:3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58个,巨块型18例(56.25%),直径5.7~18.1 cm不等;结节型12例(37.50%),结节数目在1~5个不等,结节大小为1.2~4.7 cm;弥漫型2例(6.25%),可见大小一致的多发小结节灶。(2)平扫可见:32例患者发现病灶46个,其中30个病灶呈密度不均匀,中部可见密度更低的脂肪变性或者坏死区。11例呈密度均匀的病灶;5例显示为不均匀的高密度病灶并伴有脂肪肝。(3)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显示:①动脉期:显示强化病灶49个,其中19个病灶为均匀的明显强化,30个病灶呈不均匀的强化,中央呈低密度区,5个病灶未见明显强化,显示7个强化的病灶中有不规则的血管影。②门静脉期:显示54个病灶,其中呈现低密度的病灶52个,2个 为高密度病灶。在平扫中显示高密度的5个病灶在门静脉期显示为等密度;有5例显示癌栓及门静脉受到侵犯,门静脉充盈缺损或增粗;4例显示门静脉早显伴有充盈缺损,提示出现肝动脉门静脉瘘。③延迟期:24例患者显示密度低于临近的肝组织,8例呈等密度。见图1。

2.2肝转移癌

三期增强扫描显示,12例患者诊断为肝转移癌,其中侵犯肝左叶3例,肝右叶3例,全肝6例;典型表现者10例,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显示边缘连续环状强化,中央区供血少,可见“牛眼征”,延迟期低密度表现。见图2。

2.3 肝血管瘤

18例患者的三期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可见26个病灶出现结节状边缘,门静脉期病灶内增强范围增大,影像密度均匀并有所下降,延迟期几乎所有病灶都有强化,密度接近于肝脏实质的密度。

2.4 肝内胆管细胞癌

10例患者的三期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5例病灶边缘呈环状强化,斑片状不均匀强化3例,2例不强化;门静脉期: 轻度不规则斑块样强化2例,动脉期不强化的2例门静脉期有轻度不均匀强化;延时期4例有不同程度向心性强化,密度稍高于正常的肝组织,网格样强化3例。见图3。

图1 肝左叶外生型肝癌,增强后门脉期呈现完整包膜并出现强化

图2 肝脏多发转移瘤,门静脉期及均衡期病灶显示更清楚,可见典型“牛眼征”

图3 肝胆管细胞癌,门脉期肿瘤边缘呈低密度环,中心高密度,肿瘤相邻肝内胆管扩张

3讨论

3.1 螺旋CT概述

近年来,螺旋CT超越了传统CT的设计,应用滑环技术,以螺旋前进的方式前行,能够连续、快速地完成容积扫描[2]。多层螺旋CT则利用锥形X线束,采用多排探测器的方式明显增加了扫描速度,缩短了扫描时间,并增加了扫描的层次。多层螺旋CT的主要优势为:①屏息一次能够对整体的器官进行容积扫描,减少病灶遗漏的发生;②通过扫描速度的增加,降低了伪影出现的几率,减少了造影剂的用量;③对研究资料可以进行回顾性重建,不限制次数;④容积扫描增加了多方位及三维重建图像的效果。增强CT 是通过注射造影剂的方式展现血管灌注状态,进而对病灶的良恶性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鉴别,增强后增加了病灶与肝实质的密度差别,增加了肝部占位的诊断率。

肝脏螺旋CT 多期扫描则借助肝脏的双重血供的特性以及肝癌的供血动脉来确定病灶的CT特点。肝部占位的血流供应大多丰富,约80%~90%在动脉期为高密度,静脉期及延迟期为低密度,这是肝癌的典型表现,也突出表现了肝癌的血流动态特点。

3.2肝脏及肝癌的血供

肝脏主要接受来自门静脉的血液供应(75%~80%)[3],其次是肝动脉的血供(20%~25%)。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主要由肝动脉提供(90%~99%)。螺旋CT的多期增强扫描特征是:动脉期病灶内显示异常肿瘤血管,密度高于正常肝密度的瘤区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显影呈“速升速降”,由于肝癌病灶的边缘存在肝动脉及门静脉的双重血供,因此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边缘均显示强化,也就说明单纯的栓塞肝动脉不能完全对肿瘤的血供进行阻断[4,5]。

3.3肝部占位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肝癌 典型表现为动脉期的强化十分明显,明显大于肝实质密度,病灶峰值停留时间极短,门脉期强化值较快下降,低密度减低,延迟期为相对的低密度,边界清楚。

(2)肝转移瘤 该肿瘤多缺乏血液供应,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基本不强化;门静脉期主要为病灶边缘强化,可能与病灶周边的炎症反应、结缔组织等因素有关,呈现“牛眼征”;延迟期显示为等密度或是相对低密度[6-7]。

(3)肝血管瘤 本文显示肝血管瘤的强化过程表现为“快进慢出”的特征。动脉期大部分病灶表现为边缘结节状,肿瘤强化部分的密度接近于肝动脉密度,又称之为“亮点征”。门脉期瘤内强化灶逐渐融合且往中央充填,部分肿瘤的强化中心表现为低密度影;延迟期大部分病灶能完全充填,进而变为等密度[8]。

(4)肝内胆管细胞癌增强CT特点为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环形或线样强度,考虑可能原因是由于肿瘤供血不足引起[9-10];门静脉期向心的同时出现网格状强化,也是该肿瘤形态的重要特征;延迟期强化的密度及范围增加,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三期增强的主要特征是“慢进慢出”,考虑是肿瘤内的纤维组织是肿瘤逐渐强化引起[11-13]。

综上所述,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以准确显示肝癌的血液供应特点,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以对肝脏占位给予准确的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很大的帮助。本文的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临床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罗央努,陈国华,许坚,等. 2001~2010 年慈溪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2(32):175-177.

[2]唐少虎,韩向君. CT血管成像对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J].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298-301.

[3]吴志辉,周展新. 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意义[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 11(1):27-29.

[4]李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及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6:57-58.

[5]杜竑兵,陈世孝.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型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1:3-4.

[6]王俊玲,郑慕白,李志平,等.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对比研究[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7):635-636.

[7]黄润生,顾成章. 超声造影诊断CT误诊的转移性肝癌一例[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10):1749-1751.

[8]吴青山. 72例不典型肝血管瘤的CT表现[J]. 黑龙江医学,2010,34(4):288-289.

[9]杨沛钦,郑晓林,邹玉坚. 肝内胆管细胞癌CT、MR 表现与病理特征对照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3):50-53.

[10]蔡顺达,卢昌宏,谈瑞生,等.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SCT 诊断和鉴别[J]. 上海医学影像,2010,19(2):91-93.

[11]彭晓容. 动态增强CT和MRI在诊断肝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J]. 罕少疾病杂志,2012,19(5):17-20.

[12]朱海云.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磁共振影像学诊断[J]. 肝脏,2012,17(6): 416-420.

[13]陶颖,刘志成,彭明辰,等. 多排螺旋CT图像的高对比度与扫描参数的关系[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27(5):479-481.

(收稿日期:2013-12-23)

[Key words] MDCT; Arterial; Portal venous phase; Delay; Primary liver cancer

1.3方法

检查前口服700 mL泛影葡胺充填肠道,经前臂静脉注入100 mL造影剂碘海醇,注射速率速率(2.5~3)mL/s,总量90~100 mL,分别进行肝动脉期(延时25 s)、肝静脉期(延时70 s)、平衡期(延时170 s)动态式扫描。扫描条件120 kV、200~250 mA,矩阵512×512,层厚5 mm,间距5 mm。

1.4诊断标准

肝动脉期: ①可见肾皮质的组织明显强化,髓质的组织没有强化或强化甚微; ②脾脏可见明显强化,密度不均匀,显示花斑形态。门静脉期标准条件:①可见肝实质明显均匀强化,脾脏显示均匀强化; ②肾实质呈均匀强化状态。延迟期标准条件:①肝脾密度明显降低;②肾盂以及输尿管可见造影剂排出。

2结果

2.1原发性肝癌

(1)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像学分型为:3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58个,巨块型18例(56.25%),直径5.7~18.1 cm不等;结节型12例(37.50%),结节数目在1~5个不等,结节大小为1.2~4.7 cm;弥漫型2例(6.25%),可见大小一致的多发小结节灶。(2)平扫可见:32例患者发现病灶46个,其中30个病灶呈密度不均匀,中部可见密度更低的脂肪变性或者坏死区。11例呈密度均匀的病灶;5例显示为不均匀的高密度病灶并伴有脂肪肝。(3)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显示:①动脉期:显示强化病灶49个,其中19个病灶为均匀的明显强化,30个病灶呈不均匀的强化,中央呈低密度区,5个病灶未见明显强化,显示7个强化的病灶中有不规则的血管影。②门静脉期:显示54个病灶,其中呈现低密度的病灶52个,2个 为高密度病灶。在平扫中显示高密度的5个病灶在门静脉期显示为等密度;有5例显示癌栓及门静脉受到侵犯,门静脉充盈缺损或增粗;4例显示门静脉早显伴有充盈缺损,提示出现肝动脉门静脉瘘。③延迟期:24例患者显示密度低于临近的肝组织,8例呈等密度。见图1。

2.2肝转移癌

三期增强扫描显示,12例患者诊断为肝转移癌,其中侵犯肝左叶3例,肝右叶3例,全肝6例;典型表现者10例,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显示边缘连续环状强化,中央区供血少,可见“牛眼征”,延迟期低密度表现。见图2。

2.3 肝血管瘤

18例患者的三期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可见26个病灶出现结节状边缘,门静脉期病灶内增强范围增大,影像密度均匀并有所下降,延迟期几乎所有病灶都有强化,密度接近于肝脏实质的密度。

2.4 肝内胆管细胞癌

10例患者的三期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5例病灶边缘呈环状强化,斑片状不均匀强化3例,2例不强化;门静脉期: 轻度不规则斑块样强化2例,动脉期不强化的2例门静脉期有轻度不均匀强化;延时期4例有不同程度向心性强化,密度稍高于正常的肝组织,网格样强化3例。见图3。

图1 肝左叶外生型肝癌,增强后门脉期呈现完整包膜并出现强化

图2 肝脏多发转移瘤,门静脉期及均衡期病灶显示更清楚,可见典型“牛眼征”

图3 肝胆管细胞癌,门脉期肿瘤边缘呈低密度环,中心高密度,肿瘤相邻肝内胆管扩张

3讨论

3.1 螺旋CT概述

近年来,螺旋CT超越了传统CT的设计,应用滑环技术,以螺旋前进的方式前行,能够连续、快速地完成容积扫描[2]。多层螺旋CT则利用锥形X线束,采用多排探测器的方式明显增加了扫描速度,缩短了扫描时间,并增加了扫描的层次。多层螺旋CT的主要优势为:①屏息一次能够对整体的器官进行容积扫描,减少病灶遗漏的发生;②通过扫描速度的增加,降低了伪影出现的几率,减少了造影剂的用量;③对研究资料可以进行回顾性重建,不限制次数;④容积扫描增加了多方位及三维重建图像的效果。增强CT 是通过注射造影剂的方式展现血管灌注状态,进而对病灶的良恶性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鉴别,增强后增加了病灶与肝实质的密度差别,增加了肝部占位的诊断率。

肝脏螺旋CT 多期扫描则借助肝脏的双重血供的特性以及肝癌的供血动脉来确定病灶的CT特点。肝部占位的血流供应大多丰富,约80%~90%在动脉期为高密度,静脉期及延迟期为低密度,这是肝癌的典型表现,也突出表现了肝癌的血流动态特点。

3.2肝脏及肝癌的血供

肝脏主要接受来自门静脉的血液供应(75%~80%)[3],其次是肝动脉的血供(20%~25%)。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主要由肝动脉提供(90%~99%)。螺旋CT的多期增强扫描特征是:动脉期病灶内显示异常肿瘤血管,密度高于正常肝密度的瘤区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显影呈“速升速降”,由于肝癌病灶的边缘存在肝动脉及门静脉的双重血供,因此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边缘均显示强化,也就说明单纯的栓塞肝动脉不能完全对肿瘤的血供进行阻断[4,5]。

3.3肝部占位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肝癌 典型表现为动脉期的强化十分明显,明显大于肝实质密度,病灶峰值停留时间极短,门脉期强化值较快下降,低密度减低,延迟期为相对的低密度,边界清楚。

(2)肝转移瘤 该肿瘤多缺乏血液供应,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基本不强化;门静脉期主要为病灶边缘强化,可能与病灶周边的炎症反应、结缔组织等因素有关,呈现“牛眼征”;延迟期显示为等密度或是相对低密度[6-7]。

(3)肝血管瘤 本文显示肝血管瘤的强化过程表现为“快进慢出”的特征。动脉期大部分病灶表现为边缘结节状,肿瘤强化部分的密度接近于肝动脉密度,又称之为“亮点征”。门脉期瘤内强化灶逐渐融合且往中央充填,部分肿瘤的强化中心表现为低密度影;延迟期大部分病灶能完全充填,进而变为等密度[8]。

(4)肝内胆管细胞癌增强CT特点为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环形或线样强度,考虑可能原因是由于肿瘤供血不足引起[9-10];门静脉期向心的同时出现网格状强化,也是该肿瘤形态的重要特征;延迟期强化的密度及范围增加,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三期增强的主要特征是“慢进慢出”,考虑是肿瘤内的纤维组织是肿瘤逐渐强化引起[11-13]。

综上所述,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以准确显示肝癌的血液供应特点,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以对肝脏占位给予准确的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很大的帮助。本文的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临床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罗央努,陈国华,许坚,等. 2001~2010 年慈溪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2(32):175-177.

[2]唐少虎,韩向君. CT血管成像对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J].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298-301.

[3]吴志辉,周展新. 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意义[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 11(1):27-29.

[4]李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及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6:57-58.

[5]杜竑兵,陈世孝.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型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1:3-4.

[6]王俊玲,郑慕白,李志平,等.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对比研究[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7):635-636.

[7]黄润生,顾成章. 超声造影诊断CT误诊的转移性肝癌一例[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10):1749-1751.

[8]吴青山. 72例不典型肝血管瘤的CT表现[J]. 黑龙江医学,2010,34(4):288-289.

[9]杨沛钦,郑晓林,邹玉坚. 肝内胆管细胞癌CT、MR 表现与病理特征对照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3):50-53.

[10]蔡顺达,卢昌宏,谈瑞生,等.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SCT 诊断和鉴别[J]. 上海医学影像,2010,19(2):91-93.

[11]彭晓容. 动态增强CT和MRI在诊断肝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J]. 罕少疾病杂志,2012,19(5):17-20.

[12]朱海云.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磁共振影像学诊断[J]. 肝脏,2012,17(6): 416-420.

[13]陶颖,刘志成,彭明辰,等. 多排螺旋CT图像的高对比度与扫描参数的关系[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27(5):479-481.

(收稿日期:2013-12-23)

[Key words] MDCT; Arterial; Portal venous phase; Delay; Primary liver cancer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原发性肝癌
三维适形半野轮照放疗技术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于诊断鼻骨骨折的法医学意义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贝伐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3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TACE序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探析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