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李亚楠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大学生群体逐步成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护心育心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此,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为基础,对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护心育心工作的必要性和实施方式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护心育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121-02
一、思想政治教育护心育心的含义和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一)思想政治教育护心育心的基本内涵
“护心”即维护心理健康。包括一切减少或避免不良心理刺激、维持心理健康的心理保健活动。护心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心理保健活动来预防心理障碍的健心实践。“育心”即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个体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以优化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1]。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理解护心育心的含义,笔者认为,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以培育教育对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思想道德行为侧重点,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本质的目的。人的发展需要健康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二者缺一不可。
(二)当前大学生一般的心理特点
1不断提高却仍不全面的思维方式。大学生相比以往的学生时代,知识量急剧增加,并且知识涉及面更为广泛,从而决定了大学生在这一阶段要经历思维方式从感性的经验型向理性的逻辑型转变。要求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地思考和探讨问题,并有理有深度地进行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使得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实践锻炼的缺少,看待问题往往容易脱离实际,掺杂个人的感情色彩,表现为考虑问题容易片面性和表面性。
2不断丰富却仍不稳定的情感。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情感丰富而强烈。进入大学后,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让他们的情感体验变得新奇而复杂。在这种强烈性的情感下也隐藏着巨大的不稳定性。大学生活脱离了中学时代父母和老师的保护,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被小事情放大自己的情绪。
3不断发展却仍未定型的意志品质。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的行为更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开始注重自己意志、品质的培养。但是由于感性情感的干扰,决定事情之前往往容易冲动欠缺考虑或犹豫不决缺乏果断,在遇到困难而着急的情况下,容易半途而废,缺乏沉着、耐心。同时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难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护心育心工作的必要性(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护心育心工作:“以人为本”的目标要求
护心育心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都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是人,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育人,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就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包括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坚定理想信念等。而护心育心的对象也是人,有思维、情感的人,对大学生开展护心育心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水平,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加强心理适应,提高人格及自我意识的塑造,积极应对学习、生活、工作、交往中的压力和挫折,减少不良心理冲击,预防和缓解心理障碍等。二者都是以育人为宗旨,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服务的。
(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护心育心工作:大学生的心理现状要求
正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处于发展但不成熟的阶段,表现为具有不断提高却不全面的思维方式;不断丰富却不稳定的情感;不断发展却未定型的意志品质等特点。上述特点导致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而且在调查过程中相当多的大学生否认自己心理存在困惑和障碍,甚至排斥心理咨询,说明这些数据的表述尚偏于保守。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等,尤其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能够全面地接触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能够主动去了解和发现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现状,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护心育心工作,使他们在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进行好心理素质的维护和培养,避免了大学生面对心理咨询的尴尬。
(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护心育心工作:高校教育现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但是也有一些美中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的熏陶、各种思潮渗入、价值观的冲击,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较为复杂。而且心理问题经常伴随着思想问题的出现,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仅仅重视人的思想动态而忽视人的心理特点。同时高校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不够完善,存在滞后性和被动性,常常是大学生出现问题后才采取补救措施,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而且很多情况是需要大学生主动上门寻找心理咨询,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大学生都羞于寻求心理辅导的。即使是心理预防措施,也因为不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状况,取得的实际效果也非常有限。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护心育心工作的有效途径(一)建立一支注重从思想上、心理上为大学生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实际情况中有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式上采取一刀切的形式,缺乏对个体对象的思想政治品质和千差万别的个性和心理特点作具体分析。他们具有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素养,但是缺乏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运用,无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掌握大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特点、状态及活动规律,才能够抓住大学生心理的想法,抓住问题的本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开展的及时、准确。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二)促进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即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自身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自觉接受外界的积极影响,克服外界的消极影响,主动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认识转化和行为控制,以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方法。”[3]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在心理上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和矫正的过程。首先,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会逐步形成对自我的生理认识和心理认识。生理认识例如性别、身高、体重、生理机能、生理素质等等,心理认识例如自己的性格、情绪、气质等等。这些方面的自我认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其次,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主客观上的各种干扰,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冲突,在此之时,大学生就需要学会自己调节和控制消极不利的因素,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激发自身的内在动力。最后,自我矫正是自我教育的升华环节,在对自己进行了认识和调控之后,大学生能够做到调节自己的目标,动力以及心理状态,加强适应能力,以最好的状态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提高自身思想政治道德品质。
(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调节和心理咨询法
在大学生活中,根据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难免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各种挑战和挫折,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惑和障碍,甚至是思想上的悲观消极,帮助他们摆脱困扰,解决问题,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和健康的思想。这些自然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调节和心理咨询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调节和心理咨询法即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状况、行为进行调整和协调,使他们的知、情、信、意、行发生变化,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平的方法。”[3]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心理调节和心理咨询法,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困扰和思想苦恼,维护他们心理健康和培养积极乐观的思想面对压力和困难,减少不良心理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影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与大学生进行心理谈话,解决心理偏差和失调时,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情感交流的桥梁。最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此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运用心理调节和心理咨询法来达到护心育心的效果,也可以结合心理测量、心理引导、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以提高护心育心的科学性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肖汉仕教授的全民健心观[EB/OL].全民健心网的博客,2013-05-03.
[1]程玮.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
[3]陈成文,姜正国.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3-225.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