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摘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是实现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内容。“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其核心是新型工业化,依托是新型城镇化,关键是协调联动,重要保障是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关键词:“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3002401
游仙区位于绵阳市中部,涪江东岸,东邻梓潼县、西邻涪城区、南邻三台县、北邻江油市,是绵阳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幅员面积1018平方公里,总人口54.5万人。在“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作为绵阳两个主城区之一的游仙应当如何定位,如何科学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优的发展,这些都是游仙面临的发展命题。本文将围绕游仙的产业结构、城市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等相关问题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展开充分研究。
1游仙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利条件
1.1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景观及旅游资源丰富
游仙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城区距成都110公里左右,位于成-德-绵发展轴上,处于绵阳市“绵江安北城镇核心发展区”的核心位置以及“绵梓城镇发展轴”中部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同时,游仙区属典型川西北丘陵平坝地区,山清水秀,自然景观资源极为优越。全区共有主要河流4条,水库上百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传统农业地区,整体山林格局保存良好,生态环境风貌延续传统乡村风情。以三国遗迹为主的富乐山风景区、号称“天下诗文第一楼”的越王楼、市郊森林公园渔父村森林公园、全国第二大城市湖泊三江工程以及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仙海风景区都分布于境内。
1.2拥有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
近年来,游仙全区上下围绕“工业强区、三产富区、开放兴区”的发展目标,突出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和发展步伐迈上新台阶,对市场经济的驾驭和调控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企业机制活、门类全、大项目多、对外经贸基础雄厚,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加工能力强。诸多优势因素与先决条件将为游仙“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基础。
1.3教育资源优越,科学城带动军转民科技研发优势明显
绵阳是中国科技城,以九院为核心的科学城建设于游仙区,区内有绵阳师范学院、绵阳职教中心等数量众多的大学、中职院校,在校学生数量超过5万人,教育资源丰富,大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入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游仙经济实验区作为游仙军转民基地,区内企业发展迅速。
2游仙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不利因素
2.1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与周边区县比较优势不明显
游仙区在绵阳市域内仅处于中间发展水平,经济总量偏小,城镇化水平偏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游仙区建区以来快速发展,无论是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是城市面貌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与周边发达市县相比,尤其与涪城、江油相比,游仙的经济总量仍然不太高,产业层次、人才集聚、科技水平等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优势不明显。
2.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均衡
第一产业中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但规模较小,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尚处于发展前期;第二产业中规模企业较少,体制及管理落后,抗风险能力较差;结构层次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制造业层次和水平较低,工业新的增长后劲尚未显化,“低、小、散”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亟需在技术、人才、环境、环保等方面提升产业综合素质。此外,由于游仙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约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第三产业中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发展相对滞后,有待提升,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旅游产业档次有待升级。
2.3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亟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提升,“两化”互动趋势不明显
游仙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行政辖区范围内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游仙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上还是立足于本行政辖区范围,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城市的外向程度不高,难以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高点和“领头羊”。同时,由于区位、历史等其他因素,区内各乡镇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心乡镇规模偏小,不能作为乡镇村体系中的中间层次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发展,多数村庄的发展缺乏产业支撑,还是传统的农业种植业。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足,尤其是镇、村的各类设施不完善,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两化”互动趋势不明显;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不足,影响全区“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局面的全面开展。
3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策略
3.1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镇体系
首先,实施极化带动的发展策略。通过道路交通系统、公共服务实施、就业服务、人居环境的建设吸引乡镇村和市区人口向游仙区集中,形成规模化聚集,极化核心,走人口转移型与机构转换型相结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游仙城市中心。其次,实现人口、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基础设施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可通过产业聚集和城市建设引导农民向县城、镇区、开发区、新农村社区流动。加强新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土地、公共服务设施集约使用的原则,以产业园区、原有中心村为依托,拆并整合零散分布的村落,逐步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并逐步建立城市化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吸引周边村民向社区集中。形成由城区—城镇—社区构成的合理有序的城镇体系。生产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可通过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就业培训班等方式,形成城市文明向农村的渗透,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市民。
基础设施的城镇化可通过完善水、电、气、通信和文化、教育、养老、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服务职能,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再次,形成产城融合的新格局。把园区规划建设同物流园区、商贸园区建设共同推进,并纳入到城市的整体建设序列,为游仙区工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城乡产业结构和布局,通过整合新型镇村体系,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结合新农村社区和各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建设,营造产业布局合理、生活环境优美、服务配套齐全的样板城镇。
3.2对接区域交通、拓展产业空间
首先,加快健全工业产业发展体系。通过承接国家、省、市部署,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巩固现有产业基础,以市场为主导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通用制造业等主导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其次,积极构建完善的第三产业体系。依据城市区域功能,在沈家坝、游仙镇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CBD)和中高档综合购物中心,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品牌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依托中心城镇布局卖场,建设区域性消费网点,繁荣农村消费市场。依托富乐山、桃花岛、青龙山、芙蓉溪等近郊山水资源,加快开发依山傍水、设施完备的中高档商住区。整合越王楼、李杜祠等资源,发展文化休闲和观光农业,形成餐饮休闲观光旅游经济带,打造吃住行游玩购一体的特色精品旅游目的地,努力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推进兴事发、家福来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中介咨询、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科技、商务、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3.3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富乐游仙
首先,建立和完善环境政策体系,加强政府综合决策能力。游仙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不断调整社会发展规划的内容、制定方式和程序,使之更加符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推动游仙区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要结合游仙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利于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为目标,建立一套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为游仙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和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实行严格排污许可证制度,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减轻对河流和地下水的压力;对“营业噪音”采取限时、限地域、限音量的办法,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强制实施区内机动车禁鸣。再次,抓好生态型城市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要把生态型城市建设纳入游仙城市发展议程,并尽快付诸行动。要编制城市生态规划,指导生态型城市建设,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和生态活动,合理确定城市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具体包括城市生态景观体系、生态型休闲娱乐功能区规划、旅游景区生态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创造绿化充分、植物品种丰富、园林景观浓郁、休闲场所安逸、整体设计合理,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游仙区人民政府.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EB/OL].http://youxian.my.gov.cn/.
[2]绵阳市城乡规划局.绵阳市游仙区北部四乡镇总体规划[EB/OL].http://www.myghj.cn/data/v/201404/2227.html.
[3]绵阳市统计局.绵阳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