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4-19
作者简介:杜雪华(1969-),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中专政治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德育课教学。(广东 广州/510610)摘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参与式教学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能力。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课为例,阐述该教学法在教学过程的运用。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参与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86-02《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德育必修课。其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树立观念、学会方法、规范行为”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就是这门课程的总体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提出了多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建议,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多样、科学的教学手段,以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通过教学互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在激发学生思维,发展(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教学问题为载体,搭建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意识
思维参与是学生对兴奋源自愿地、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索,从而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心理活动。学生在思考实践后获得成功的体验,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使学生获得积极情绪,肯定自己的思维成果,促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更积极地思考。传统教学中,教师长此以往的单向灌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排斥逆反心理,课堂学习中就会表现出思维惰性。没有思维的课堂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观念的树立和行为的养成。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一系列活动(如思维活动)的发端,没有问题便没有学生的参与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建立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问题资源库,搭建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如在《职业生涯规划》第九课《正确认识就业》课堂中,从“影响就业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讨论开始,到“一个人就业应该看重哪些因素”的思想碰撞,再到“面对当前就业形势,中职生怎样才能顺利就业”的探究。学生始终在思维的参与中加深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由浅到深,由远到近将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入课堂。
课堂中激发学生思维参与的教学问题资源既可以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穷忙族现象”“拒绝做职场跳蚤”“研究生难找工作之惑”等;也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职业性格的调适”“职业价值取向的调整”、“择业就业职业三者的关系”等;还可以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新发现的实际问题,如“职业兴趣可以培养”、“措施制定关注细节”等。总之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是课堂追求的制高点,选择的问题必须有利于达到这一预期的目标。
当然,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必定是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不是靠纪律、惩罚措施的约束;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而不是个别或部分学生参与;是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而不是个别环节。
二、以教学形式为手段,创设情感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参与体验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若把情感体验在课堂中加以落实,教学就会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单一和枯燥的操作形式,很难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动手动脑的机会,轻视学生情感的真实投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就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课程部分内容有一定理论高度,而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年级新生,基本上没有职业体验,职业意识欠缺,在内容的学习上难免感觉遥远空洞,接受起来更为困难。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有意识地创设富于感情色彩的情感情境,情与境遇,触景生情,学生美好的感情会油然而生。如教师生动讲授或激情讲演职业理想,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情感震撼力;如采取展示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展示的方法介绍所读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故事,给学生的视觉造成冲击,使之对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形成强烈印象;组织学生自学他们并不陌生,且很感兴趣的诸如兴趣、性格、个性、能力等,包括阅读、思考、笔记、做小老师,把学生置于自主学习情景中,使之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教师劳动)主动获得知识的快乐和幸福,易于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自信心,焕发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开展小组活动,包括讨论、合作表演、竞赛等,在直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合作、交流碰撞的开放课堂中,有助于形成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冲击力,有助于启发灵感,激发创新意识,有助于形成团结协作、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小品、进行角色模拟训练、仿真模拟职业场景,通过亲身经历感悟所学知识。
总之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多变,不拘一格,努力让学生活跃起来,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使之形成探索新知识的冲力,加速教学活动的进程。
·教学教法·浅析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三、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拓宽社会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职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面对充满机遇和竞争的社会,中职生社会参与能力的高与低,势必影响着他们未来的职业道路。拥有卓越的社会参与能力,就等于握住了迅速适应社会,准确把握机遇的金钥匙。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始终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长期纯理论上的空洞说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他们的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希望通过教学实现“知行统一”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了。
卢梭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社会参与能力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开展调研、参观、访谈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鲜活的社会现实,丰富自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增加对理论的认知深度。同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提升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判断能力, 促使自己去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升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如在《职业生涯规划》第三课《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中,设计了“走近职业”调查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群,根据自身条件初步选择理想职业后,采访一名未来的同行从业者,了解该行业的入职要求、工作条件、工作要求、道德规范、发展前景及现状、就业趋势等情况,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小组交流与展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将来职业中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增强了在学校专业学习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实践活动大部分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进行,每个人都有实践锻炼的机会,都要去处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小组间、小组内部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必须相互协作,在这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等现代生存意识。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经验情景,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7iwYnQkDlovRRuXr4TrwBrrg9Cg7N3BMkca93JAYhV9
kPnqb8KRg_fUF2yEMn2-AwdwLKZAbd4OjjzsTKoBz1
dtjQ84RLgYh9U810PdSt-3.
[2]袭普良.把能力交给学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曹宝静.中学政治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4]梁之亮.创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实效性[J].职业教育,2013,(2).
[5]陈雪英.参与式教学法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分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5).
[6]张艳萍,刘丹,单于冰.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2).
责任编辑赖俊辰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