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秀
【摘要】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情感教育,在阅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对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阅读课上对文字的理解感悟和字词赏析,都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字的敏感度,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因此在语文阅读课的教授上,应该把构建师生间情感教育的桥梁放在首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阅读课堂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文字的表达,可以让素未谋面的读者与作者之间完成情感的沟通,鉴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小学语文教学多半是依靠感性认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行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大方面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架设情感教育的桥梁。
一、创设情景,以情入文
文字篇章是作者由心而生的情感表达,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将自己对文章情感的领悟加入文章讲解之中,或者利用客观条件创设应和文章内容的场景,必能在教学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1.深情导课
小学语文教材绝大多数都采取“总—分—总”的结构,这种结构的一大特点就是利于学生梳理文章内在线索,利于文章的理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着重分析课文的首段,首段的分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全文基调的理解,完成了对首段的分析之后,再进入课文主干部分,对情感教育的完善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多样化教学
课堂上的教学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发展多种形式,不能单一的尊奉“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采取“教学相长”的现代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情景的创设除了要依靠课堂主导者教师的引导作用之外,还要具备客观的环境。谈及这个问题,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说是既方便又有效,不仅能让课本上的“死教材”变成活灵活现的动画,更是能依照不同课文的不同意蕴播放适合文章的音乐,从听觉和视觉上共同教学,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情感的培养。
3.有感情朗读课文
阅读学习的一个要领就是朗读,朗读不仅是情感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朗读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在结束课文的讲解之后,学生必然对文章的理解与初学时大有不同,这时如果能趁热打铁的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课上的情感培养,应该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朗读上。朗读是培养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字斟句酌,体会涵泳
1.横纵比较,体会遣词造句之妙
一篇文章的好坏,光靠教师的嘴说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很容易在课外阅读上误入歧途,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横纵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好坏,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所谓横向比较,就是指一篇文章内部的比较,还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为形容漓江之水的清,作者写道:“清的能看见湖底的砂石”。给学生做横向对比的时候,就可以把句式改成:“漓江的水很清啊!”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式哪一个好?好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就能学会情感的表达不是只有直接抒情这一个方式,还有侧面烘托可以用。纵向比较则是不同文章间的比较,比如说《记金华的双龙洞》和《父亲的菜园》这两篇文章,在赏析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就会很容易的发现,前者比较正式严谨一些,而后者则比较平实。通过对不同文章的比较,从不同的文章中细细体会,能极大的丰富学生的情感。
2.延伸拓展,尝试拓展结尾
小学语文的阅读课上,结局属于开放式结尾的文章不占少数,对于这一部分文章,教师不应只是单纯的点拨,而是应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这一部分作为一个作业,让学生们延伸拓展故事的结局,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考虑文章中主角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教师再讲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有所创新,不与传统教学相一致,虽然说文章的结尾是五壮士双双跳崖,但是会不会有“峰回路转”的可能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最后五壮士到底有没有死呢?如果沒有,那么他们将会遇到什么事情呢?那么高的悬崖,要怎么爬上来呢?如果能这样引导学生去续写之后发生的故事,转悲剧为喜剧,势必会温暖学生的心,利于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
三、结束语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情感,让教师“教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从而让语文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契合,逐步丰富学生的情感。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开展,正是迎合了素质教育对情感培养这一部分的要求。语文学科是否富于活力,其实质就在于教学过程中是否蕴含情感,情感教育不仅能让教师教学过程更愉悦,更能打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师生间产生强烈共鸣,共同发掘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梅.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华章》,2010
[2]李绍清.让情感浸润我们的课堂——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