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哲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式疗效观察及预防
李 哲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方法及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5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12例)、手术组(20例)、手术药组(20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腔包块变化情况、体征变化、临床症状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0.0%,手术组总有效率为90.0%,手术药组总有效率为95.0%。结论 为了防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化,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最佳方法。
预防;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会出现在盆腔腹膜及器官部位[1],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尚未确切其发生机制,目前主要的解释学说有免疫发病学说、医源性播散学说、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等[2]。对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患者的体征、症状、病史来进行,本文就5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式疗效观察及预防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5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最大72岁,最小15岁,平均(46.6±1.2)岁,将其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12例),手术组(20例),手术药组(20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的Ⅳ期例数、Ⅲ期例数、Ⅱ期例数、病程、平均年龄,见表1。
表1 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般情况(±s)
表1 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般情况(±s)
组别 例数 Ⅳ期 Ⅲ期 Ⅱ期 病程(年)年龄(岁)药物组 12 4 6 2 1.3±0.436±5手术组 20 5 11 4 1.3±0.435±7手术药组 20 3 10 7 1.3±0.634±6
1.2 辅助检查 对患者的血清CA125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B超提示:患者腹壁内有少量不规则液性暗区,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见低回声区。
1.3 治疗方法 ①药物组:每月都给予患者注射一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每次3.6 mg,用以抑制卵巢分泌,共3个月。②手术组:患者采用静脉麻醉或局部麻醉,将其体内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用电刀切除并分离,然后再将组织缺损进行缝合,而后关闭腹壁,在手术之后连续口服3 d抗生素。③手术药组:在手术组的治疗基础上,在手术后每月给予患者注射一次GnRH-a,每次3.6 mg,用以抑制卵巢分泌,共3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腔包块变化情况、体征变化、临床症状变化进行观察。在治疗后月经周期第5~10天,患者空腹抽血,对其血清CAl25含量进行检测。随访时间控制在6~12个月[3-4]。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药物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0.0%,手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手术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
表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2.2 腹腔液和血清CA125测定水平 治疗后3组腹腔液水平及CA125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腹腔液和血清CAl25测定水平(±s)
表3 3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腹腔液和血清CAl25测定水平(±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
为了防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化,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5]。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剖宫产手术后,剖宫产术中胎儿胎盘娩出[6-7],导致子宫内膜种植,医源性因素为其主要因素。
[1] Alexiadis G,Lambropoulou M,Deftereos S,et al.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ultrasound research:a diagnostic problem[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1,28(2):121-122.
[2] 杨红英,陈观美,聂江云.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171-172.
[3] 何兴云.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71-73.
[4] 任秀蓉.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4)67-67.
[5] 司平香.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6):11-12.
[6] 姜敏,王明凤,陈虓.12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6):127-127.
[7] 铁小菊.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3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0(2):138-140.
R711.22
A
1673-5846(2014)09-0269-02
襄阳市襄州区中医院,湖北襄阳 4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