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4-08-07 01:58黄万世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创业能力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黄万世(1966-),男,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畜禽养殖。

摘要: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学习者具备职业能力,更要具备创业能力。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养猪、养鸡、诊疗、兽药销售等实践,多年来致力于 “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创业人才。本文从实施背景、主要目标、运行过程、实施条件、实施成效及推广情况等方面,探讨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教学产销” 一体化;教学模式;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178-03职业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习者获得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习者具备创业能力,这是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国家示范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共同方向,然而,仅靠单项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这种“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能培养“学徒”,不利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一直致力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教养模式改革,积极引企入校,该校畜牧兽医专业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提出并实施了创新“产学相融、双能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产销”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一、创新“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背景首先,我国畜牧业一直以来重产品生产而轻营销,随着畜牧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畜牧业市场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常常出现饲料兽药与畜禽产品销售难的困境,如何把产品销售出去已成为畜牧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培养既具备畜牧业生产经营又具备产品营销知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需要。其次,我校实施“2+1”学制以来,学生在校内2年学习,第3学年安排顶岗实习,虽然在校内注重实践教学,但无法体验和学习整个养殖生产全过程,仅靠单项的技能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即使学生进行一年顶岗实习,能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但这种“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能培养“学徒”,不利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再次,广东是全国畜牧业大省,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根据调查,我校畜牧兽医专业有30%左右的毕业生毕业后3~5年自主创业,开办养殖场、饲料店、兽药店、宠物店,但创业起步晚。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经我校畜牧兽医专业指导委员会多次研讨论证,认为利用校内养猪、养鸡实训基地和动物医院等的有利条件开展养猪、养鸡、诊疗、兽药销售,创新“产学相融、双能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使课程对接工作岗位、课程改革融入职业标准,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二、创新“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创新形成体现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和创业能力成长特色的“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见下图1)。该模式是以服务畜牧业为宗旨,根据畜禽生产、疾病防治、产品销售、动物检疫、宠物养护五大工作领域的人才需要,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一年级进行1年养鸡、二年级进行1年养猪的全程生产和动物医院的兽药销售、社会服务,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实施‘教学产销“一体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图1“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创新“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一)保障机制创新

1.以班为单位成立“教学产销”一体化项目小组,每个项目小组配备一名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实训指导老师开展项目实训和技术指导。

2.学校为每个项目小组提供养猪和养鸡场地、运作资金和风险补偿金,免费提供水电。

3.由实训指导老师、班主任和班委对资金进行管理。

4.各课程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实验实习动物,由各项目小组提供,按市场价由学校支付费用。

5.制定“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的相关管理制度。

•农业职业教育•创新“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二)过程创新

教学产销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畜牧业生产的工作过程与所开设的核心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分三阶段进行:

1.一年级结合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禽生产与禽病防治》,进行一年的养鸡生产,项目包括种(蛋)鸡生产、禽蛋孵化、育雏、育成、肉鸡生产、疾病防治、饲料加工配合、生产资料的购买和产品销售。

2.二年级结合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猪生产与猪病防治》,进行一年的养猪生产,项目包括种猪的生产、母猪分娩哺乳、仔猪保育、肉猪生产、疾病防治、饲料加工配合、生产资料的购买和产品销售。

3.三年级到企业顶岗实习,在相应的岗位上进一步熟悉生产流程,以达到独立操作的要求。

在前面两个阶段,教、学、产、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与岗位无缝对接,同时,学生可利用动物医院的有利条件,开展技术咨询、疾病诊疗、兽药销售等社会服务。第三阶段结束后,学生可直接上岗或自主创业。

(三)教学创新

“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是基于畜牧业生产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是“教、学、产、销”四位一体的教学,教学创新体现以下方面:

1.创新课程体系。制定项目课程整体设计方案和实训方案,开发核心项目课程校本教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方法。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实施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养猪生产、养鸡生产、动物医院、饲料加工等不同的岗位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体现“教、学、做”的统一。

3.创新学习渠道。学生除了在课内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外,课外时间可在动物医院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和兽药销售,在实训基地进行养猪、养鸡生产,利用假日同教师一起下乡出诊,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4.创新生产形式。以班为单位成立养猪、养鸡生产项目小组,学校为项目小组提供启动资金和风险补偿金,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5.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教学产销”一体化的教学,不仅仅是在养鸡、养猪生产过程的某个岗位进行单项或综合的技能训练,还需要进行生产的组织和管理,产品的销售和业务往来,促进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人际交往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创业能力,这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业无法实现的。

(四)激励机制创新

1.学校为每个项目小组预借养猪养鸡运作资金和风险补偿金,养多少补偿多少,既保证生产的正常动作,又能降低亏损风险,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2.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训结束,项目小组将预借运作资金归还给学校。这种机制能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安全生产。

3.对项目小组和学生个人进行评先评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五)评价模式创新

对学生学业评价,包括能力、知识和情感三方面,以学生能力为评价核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企业;评价过程包括过程性评价(如平时作业、单项技能操作、学习态度、纪律、考勤、职业素养等)和终结性评价;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操、作业、作品、工作成果等;可采用定量、定性或者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价方法。

对于专业课程的评价考核,能力考核(包括职业技能、社会交往能力、工作成果等)成绩权重为40%;知识考核(包括作业、理论考试等)成绩权重为35%;情感考核(包括学习态度、纪律、考勤、职业素养)成绩权重为25%。依据总评成绩对学生进行等次评估:总评成绩在85分以上者(含85分)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四、创新“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畜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它的特殊性,它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畜禽,畜牧生产企业为了防疫的需要,不能也不可能按工科那样随时以企业岗位作为学生的学习场景,把企业岗位换成学校课室。为了突破学生技能训练不能在企业岗位实施的瓶颈,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在校内农场建设一个小型现代化高标准的养猪实训场和养鸡实训场,建有饲料加工实训室、动物医院、畜牧水产研发中心、一体化教室以及其它实验室,为“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习(实训)教学规范、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岗位(工种)职责、技术操作规范等,编写有针对性的实训大纲、实训教材。

五、实施成效及推广情况

(一)实施成效

1.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明显提高,职业热爱明显增强。通过“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激励机制,实现教学情景与企业生产经营、学生培养与岗位要求无缝对接,激发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畜禽生产各岗位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有效,学生实践教学成绩、取得两个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参加省市技能竞赛获奖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学生工作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每年学生在顶岗实习安排前,不少企业早早向我校预订实习生,毕业生供不应求。

2.创业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全面掌握畜禽生产全过程,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产品营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大大提升,增强自主创业的意愿和信心。据不完全统计,实施后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比实施前明显提高。

3.教师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大大提高。“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倒逼教师加强学习和实践,促进教师操作技能和教学能力的自我提高。

(二)推广情况

“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已在我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进行推广,并收到较好的成效。

六、体会与思考

创新“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任何改革创新尤其是改革初期,都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1.以“教、学”为主,“产、销”为辅。畜牧生产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学校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在“教、学、产、销”四个环节中,一切“产、销”都必须围绕“教、学”服务,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产、销”,要不折不扣高质量地完成各课程的学习项目,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加强管理,降低风险。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必然给“产”增加防疫上的困难,降低饲养效果,增加亏损风险。为了防止项目小组亏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养殖场的管理规程和生产技术规范予以实施。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现代职业教育,离不开现代企业的支撑。学校必须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时刻关注企业技术的进步,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为职业教育服务。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专业创业能力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制药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分析
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创新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