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对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影响

2014-08-07 23:27杨玉忠
黑河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家长心理环境

杨玉忠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现状仍然是人口众多,人口素质偏低,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农村孩子在思想道德水平上同城市相比也存在很大差异。特别近些年来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受以下几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人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塑造一个人品格比较重要的学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无法替换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形成良好品质的摇篮,而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家长文化素质偏低,以及多年来封闭落后沉积下来的陋习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

1.家长的言传身教。也就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农村家长大多文化素质较低,高中以上文化很少,大多都在初中文化以下。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家长本身的不良思想品行对孩子的心理和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比如:说谎、说脏话、不讲诚信、不尊重老人等,孩子在不经意间时时、处处观察模仿习得不良行为。当这些不良行为一旦形成就特别容易走上歧途,逐渐形成不良品质。

2.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对学校教育起促进、干扰的作用。农村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方法陈旧,直接影响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他们大多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特别是在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不懂得去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说话和做事时不注意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有的甚至教孩子一些错误的认知和行为,在一些家长的眼里孩子上学只要成绩好就行,有点毛病也不管,甚至有的家长当老师批评孩子重一些的时候,便直接到学校当孩子面质问指责、侮辱老师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3.农村家庭结构导致溺爱,溺爱不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现在农村家庭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孩子小时候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老人对孩子娇惯要比其父母严重得多,这是隔代人对后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们对孩子的溺爱是不经意的,他们什么时候都不放心孩子,什么都依着孩子,孩子小的错误看不见,大的错误管不了,这样长时间就使孩子形成意志不坚强、只顾享受、不懂感恩、淡漠亲情、不知尊重等不良意志品质行为。

4.“单亲子女”和“留守儿童”极易形成不良品质。父母离婚的过程,对孩子是一次心理上的煎熬,无论孩子的年龄大小,对他们心理上的伤害都是巨大的。他们往往会陷入不良情绪和行为中不能自拔。近年来由于农村离婚率上升,单亲孩子有所增加。受父母离婚影响造成孩子思想偏激和行为不良的现象表现明显。另外由于打工、经商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又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由于在整个成长期内缺乏父母的关爱,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使人格缺失严重,心理脆弱,思想偏激,极易产生不良的思想倾向。

二、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老师的素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农村教育管理理念、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使农村学校德育环境远落后于城市,阻碍了农村中小学德育水平的提高。

1.学校应该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环境,创建良好的学校环境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精神建设也就是心理环境建设。而农村学校无论是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都与城市学校相差很远,同时对德育环境的建设也不够重视,不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礼貌教育,不能与时俱进的针对道德缺失现象在新环境下采取有效及时的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在学生德育工作上总是喊得响、做得少,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形式来抓,学校环境建设的滞后导致农村学校德育水平的低下。

2.农村学校德育教育途径单一,大多数学校只通过思想品德课进行,有的学校甚至连思想品德课也不开,更不用说对学生心理辅导和道德实践了。由于一些农村学校班级人数少,学校布点多,缺乏老师编制,教师几乎没有,大多为兼职教师而且极不稳定,老师的教学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不善于因势力导,不能够与学生换位思考,不能从学生实际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去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性,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使德育教育远离农村的社会现实,目标过高,失去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贴近生活,不贴近实际,学生也就不感兴趣。使学生良好品质形成失去了载体。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就象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学、邻里、公共场所甚至学校等很多途径来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从目前农村大的社会环境来看,其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还比较落后,还有个别地区较为封闭愚昧。各种陋习和不良风气大量残留或渗透严重破坏着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环境。一些领域的道德、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农村还有较为广泛的生存空间,有的甚至已经成为公害。社会上这些丑恶现象,耳濡目染,使农村中小学生知行脱节,道德情感缺失,日常行为规范被扭曲,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学生道德水平下降。另外,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不断涌入农村,受利益的驱使,这些场所引诱、容留未成年人,而政府又疏于管理,严重影响中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责任编辑 刘新蕊)

猜你喜欢
家长心理环境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环境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