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鹏
春天,我们一起去割苜蓿,这是每年春天,我最爱回忆的往事。
河畔的泥土泛湿,野草探青的时候,是我快乐的季节。仿佛我就是春天的使者,迫不及待地要把春天的讯息告诉河水,告诉田野。乡村的春天是明亮的,不论是村头的小树林,还是山路上的牛车,它们都兴奋着,怀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跟探头的麦芽一样。
山坡上有太多的事物都在渐渐变绿,数也数不清,有嫩绿的苦苦菜,深色的马尾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浅绿色的苜蓿。一丛丛的新苜蓿像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这种情形让我想起幼儿园放学的一刹那,所有的苜蓿芽都像那些可爱的孩子争先恐后地探出脑袋来;暖暖的阳光下顶破泥土的那一刻它们是多么幸福,清新的空气顿时充斥着它们小小的心肺。它们一定有一双纯洁的眼睛,在蔚蓝的天空寻找白云。看,它们那圆圆的小耳朵多么动人,在山风的吹拂下尽情地摇曳,它们肯定是在努力倾听远处伙伴的窃窃私语。有些枯草的尸骨横七竖八,枯黄的颜色是它们冬天里面黄肌瘦的记忆,小小的苜蓿芽们全然不顾,在枯草堆里,黄土层下面,攥紧小拳头努力地挣扎,打破了这一大片土地的寂静。我想,在月光如水的夜里,它们一定有太多的话要给山风诉说,给花香倾诉,这种感动就像我看见母亲炕角的母鸡,终于孵出第一只小鸡,在它顶破蛋壳的一刹那把春天惊醒。
家乡有在春天割苜蓿的习惯,用苜蓿芽煮饭是家里难得的佳肴。那时候,我还在村头的村小学上学,每每放学铃响后,我们都会扑向河畔的一块苜蓿地,好像一群蜜蜂奔向花丛,把书本掏出来,搁在田埂上,书包就是最好的口袋,我们最喜欢拿着削铅笔的小刀,轻轻割向苜蓿芽的根部,它们的茎秆是那么的嫩,只要轻轻一碰,它们便睡倒在我的手心,我们小心翼翼,却又那么急切。我们就像一只只晚归的小田鼠,在地里尽情的嬉闹,进行着不为人知的“阴谋”。当暮色渐浓的时候,土头土脑的我们,便提着鼓鼓的,尽是嫩绿的苜蓿芽的书包,唱着不着调的儿歌沿着小路回家。
夜幕降临,父母种地归来,厨房里昏暗的灯泡把全家人拉拢到了一起。母亲围上碎花围裙,开始擀面;父亲卷上一根旱烟,坐在小木板凳上开始烧锅;我则把一书包的苜蓿芽全部倒在清水里,用清水淘一淘,然后放入锅中和母亲的面片一起煮。当然,大多时候我们还会煮一些苜蓿芽,把水攥干后,撒上盐,调上油和醋,那是一道很可口的凉菜。月亮升起的时候,全家四口人围在饭桌旁,碗里碗外都是苜蓿的清香。那样的夜晚是我最幸福的记忆。
长大后,来到城市生活,再也没有一块可以让我在春天跑进去再一次小心翼翼地割苜蓿芽的苜蓿地了。我总在黄昏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关于苜蓿的往事,那点点滴滴的细节总是牵动着我敏感的神经。我多想跟谁大声说,春天,我们一起去割苜蓿,可是,再也没有勇气喊出口!
(甘肃静宁一中青春文学社高三·1班 )
(荐评人:李新平)
【推荐理由】
童年的春天是每个人最美好的回忆。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在乡村割苜蓿时的情景,再现了那时的童真正如初春的苜蓿芽儿,有着“小小的心肺”,眼里是飘着的白云,空气也充满了花香。春天的苜蓿芽儿,不仅是孩子眼中的美好事物,更是贫困年代一个家庭的美味。正是内心的这份童真让作者在多年后写出这样温暖的文字,与读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春天,我们一起去割苜蓿。是一种对往事深处古朴乡村的怀念,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