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目
镶边花卉绣在一件黑紫色的旗袍上,裹紧心事的同时也裹起了凡尘不染的气质。头,高昂着,眼睛犀利,盯着看她的人,也看身后毫无遮拦的世界。那么凝神,仿佛洞明世事后故意作壁上观;那么不屑,人情练达后对现实种种漠不关心,是坚定的孤傲,还是极致的孤独?迷离的揣测难以忽略过一种强加掩饰的凄凉,一颗萎谢的心撑起张扬的姿态,冷傲从容,欲言又止。
这张在不断翻新的世界不断泛黄的旧照片铭刻着张爱玲这个传奇。她说:“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个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唯有那狼藉的黑白的瓜子壳。”透过这粒瓜子壳,后来的人看见张爱玲的一番姿态,看见一番别样的民国。
人都说民国那些女子,她们的一生都不如意。陆小曼凄苦悲凉,石评梅昙花闪现,萧红命途多舛,苏青寂寥而终……把芳华下注于命运之中,而她们都是愿赌服输的人。像佛普度众生,每个人度人的方式不尽相同,被度的方式也各式各样。她们选择用笔和纸度人,同时也在度自己。这种思想的超度,亦是对许多悲苦灵魂的救赎。
繁华落寞竞相交替,紫陌红尘辗转竞逐,那个陷落的孤岛愿意为张爱玲舒展一张纸,任她的笔倾诉衷肠,镌刻春秋。柯灵在《遥寄张爱玲》中说:“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政权把传统文学统一一刀切断了,只要不反对他们,有点文学艺术粉饰太平,求之不得,给他们什么,当然是不计较的,天高皇帝远,这就给张爱玲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所以她的创作与当时的主流文学——反帝反封建的,阶级斗争的,抗日救亡的——有所疏离。她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人生安稳的一面是永恒的,偶尔会有不安全,但任何时代都存在。同时,她“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对照。”她笔下的人物也常是不彻底的,软弱平凡的,“把普通的人性凝聚在普通的人身上。”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范柳原“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他们一开始在进行一场连他们自己都真假难辨的博弈游戏。一面是双方的甜言蜜语,另一面是无伤大体地攻守,谁也不认真。这段乱世姻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朝不保夕的时刻才被彼此看清,原来谁也离不开谁。“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夫妻”“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然而,按张爱玲的说法:“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的;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十八春》后来叫《半生缘》,讲述的是世家子弟沈世钧与平民之女顾曼桢的半世情缘。沈世钧不苟言谈更不谙世故,在追求真我与父母之命中苦苦挣扎;顾曼桢温柔敦厚,既有古典的窈窕又有时尚的活泼,善良矜持又朴素大方。在新旧交替的年代邂逅,演绎出的故事注定百转千回。平凡的人只盼望平凡的生活:简简单单,安安稳稳。说造化弄人也好,说命中注定也罢,无数横生的枝节,无数障眼的迷雾,让局里局外的人相聚迷津,这古渡口曾经往来什么船只?只是在第十八个春秋,一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让一切豁然。而曾经的曲折能变直吗?难以释怀的该用多久才能放下?热情,怀念都交给岁月,年深日久了真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吗?除了遗憾,也没有什么不能随时间迅速老去!
张爱玲就这样以她的私人话语,发现与肯定市民琐碎的日常生活,“甚至只写男女间的小事情”,既关注人生之世俗生活中的饮食男女,吃穿住行,又深层剖析人性的优缺点,使文字在平实与琐细中凸显质感与厚度,加之她细腻敏锐的捕捉力,丰富独特地体验与想象,都使张迷们的阅读期待享受独特韵致。
在市井生活的线条针空里,很多时间她都伴着孤灯煮字疗饥,也在自食其力,把自己品味到的烟火在最深的红尘里供世人解读,更用来释放自己。她自己依然着一身爬满蚤子的袍隔着尘埃开花,有远到云端的脱俗,也有近在咫尺的亲近,至于内心,仍如一把弯月,割着夜空照耀人间。
带给她这一切的除了时代,还有生活在她世界中的人,为她带来回忆与经验,写作的源泉与人生的释然,以至于她在风华绝代之龄时常有直抵人心的喟叹。“自己一寸一寸地死去,这可爱的世界也一寸一寸死去了。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自己哭”。多么可爱的世界偏偏留给她孤独,深邃地在狭长的岁月中永不漫漶,看似遗世独立实则迫于无奈。尤其在那场倾城之恋中,先是“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接着“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到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最后“是从你开始,我学会了,怎样,爱,认真的……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爱的……”
无论相遇过早还是重逢太迟,遇见了就是美丽的意外,纵然结果会有微雨燕双飞的惆怅。错过,只是顿失了想象中的结果,过程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与生命一同成长。偶尔无端记起,才发现,生命真是一袭华美的旗袍,爬满蚤子。
有时候,无需登高,天涯路亦可望断;
有些事,无需挽留,轻舟已过万重山;
有些人,无需找寻,一直都在灯火阑珊处。
可是她把生命看的太透了,看到了缺钙的骨头,后来的都不再是曾经的沧海,不再是巫山的烟云了。
张爱玲晚年的荒凉并没有因为她在港台及大陆的声名鹊起而有所起色,她的心萎谢了,孤苦无依,离群索居。或许为了自由选择了安静,抑或是为了逃避那些能让她触碰到往事的蛛丝马迹,她活在遗忘之中,也期待被人遗忘,丢开所有,剩着文字,无关风月。世事嶙峋,时光荏苒,她想要的其实一直很简单,结局却总表露出复杂奢望的迹象。遗世独立也罢,惊世骇俗也罢,她厌倦了在这袭华丽的袍上看蚤子起起伏伏……
如果人真会有来世,她是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