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校区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

2014-08-05 15:32王森
科教导刊 2014年20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职业院校信息化

王森

摘 要 双校区办学模式的普及,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不仅是双校区办学模式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发展。通过实现学生管理系统、教师交流平台、师生沟通平台、老新生沟通平台、老师家长联系平台的信息化,达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提升双学区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 双校区 职业院校 信息化 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On Students' Management Work Information in Double Campus

WANG Sen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 Universal dual campus mode, giving students the management challenges. Stud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t onl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ual-campus mode,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deepen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implementing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platform for teachers,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ld freshman communication platform, teachers and parents contact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maxim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ources to achieve, improve school quality dual school district.

Key words double campus; vocational college; information; students' management work

1 双校区办学的存在性和必然性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管理改革的逐步推进,很多职业院校都在进行着双校区乃至于多校区的办学模式。多校区办学模式开拓了更多的教育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强了院校的競争优势,解决了一些矛盾,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2 双校区办学模式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2.1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散性

不同的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思政方向会有所偏移,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也会被分散。并且会形成不同学区的不同思政文化。如何对有限的学生管理思政资源进行整合,使本来就稀缺的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发挥其在职业学院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最大作用?这个是双校区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要面对的问题。

2.2 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

多校区,一般都是分散在某城市的各个区域,有市区,有郊区。地域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他们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回跑主校区和分校区。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工作效率,或者寻求方法以应对校区分散而带来的繁重的工作任务。

2.3 非主校区的学生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

学生工作人员工作繁琐,责任大。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心理、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在双校区的办学模式下,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将比单校区的时候更加复杂和多变。工作形势严峻,工作压力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工作人员转变角色,从原来的应付式工作方式变成主动学习的全能型的工作人员。

3 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具体方法

双校区乃至于多校区办学模式是现在无法避免的一种办学模式,是新时代的产物。它给我们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改变了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信息化是一种能有效缓解上述各种挑战的一种尝试,具体方法如下:

3.1 学生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地球村的概念告诉我们,只要信息化做到一定程度,空间的距离已经不是问题。通过信息化可以完全拉近空间的距离。因此在双校区的办学模式下,必须实行学生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学校学生工作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推行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进一步推进学生学籍管理规范化、电子化、控制辍学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学生管理系统信息化,加强信息的传输和强大的数据支撑。可以将学生工作细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学生评优,宿舍管理,党团信息,助贷申请,就业追踪等系统模块。在信息网络的支撑下,各模块可以共享相关信息和资源。学生工作人员可以在有电脑或者移动设备的情况下,随时查询、录入、更改、对比相关信息,便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学生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数据中脱离出来,减少靠手抄的现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学生管理和思政工作。学生管理信息化改变了学校双校区的“各自为政”的传统做法,促进了不同学院的沟通、交流。实现了学生工作人员之间、学生工作处与其他非学工部门的资源分享,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学校各部门之间相互的协作效率。

3.2 教师交流平台的信息化

双校区办学模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学工战线的辅导员、班主任的交流的问题突出。平时见面只有仅有的大会,基本上没有其他形式的会面、交流。这会造成非主校区的学生工作战线老师的信息闭塞和孤立感。建立一个适合所有学工战线乃至于教学战线的老师的信息化交流平台就显得至关重要。平时可以分享心得,在平台上交流学生问题等等。都能有效降低非主校区教师的心理孤立感。有了信息化的交流平台,就减少了跑主校区开会,研讨的次数,无形中也能降低办学成本。有了信息化交流平台,老师之间可以交流学生的情况,让班主任能时刻掌握学生动态,比如某学生今天没有来上课,班主任立刻就可以知道,就可以快速定位该学生了解其旷课情况。因此教师交流平台的信息化,能大大降低学校的学生工作管理成本,能有效提高非主校区师生的情绪上的孤立感。

3.3 师生沟通方式的信息化

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学工人员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由于校区的分散,学工人员的工作成本大大增加,间接造成沟通不畅,信息错漏;师生之间互动性大大降低,导致很多学生的问题无法被学工人员发现,而导致悲剧。这些情况毫无疑问会让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双校区办学模式下,学生、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尤其重要,方式要多样化。在信息化的技术支持下,学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QQ、QQ群、飞信、微信、微博、YY乃至于学校网站、论坛和学生进行沟通,以高速度、高效率完成学生的问题。通过多信息化途径,构建新时代的班级文化,提高班级凝聚力。可以请学校知名老师在班级群里面给学生提供相应学习技巧等等。师生沟通方式的信息化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优势,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最大化。

3.4 老生新生交流平台信息化

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发现,优秀老生带给新生的信息是非常有价值和学校层面无法给予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承”。如何破解这样的难局?是很多学校都思考过的问题。通过提供一个学校可以监管的信息化平台就可以,比如百度贴吧。里面有老生的经典之言,也有新生的抱怨。学生管理工作者只要选择优秀的学生,在贴吧多发一些优秀的有助于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帖子,给他们一个交流的环境,就能解决很多繁琐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提供了这样的一个信息化交流传承平台,让那些自己会学习的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能大大减少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

3.5 老师家长沟通平台的信息化

高职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合作意识,自理能力差,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要联系家长,和家长建立长期的稳定的联系、沟通,要实现家长学校信息的信息化。能有效、快速、准确的让学校家长之间快速有效沟通交流。通过电话、QQ联系到家长,和家长协同教育学生,加强家长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的引导。

4 双校区办学模式下信息化学生管理工作應该注意的问题

4.1 加强双校区的互动

由于信息化的影响,很多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这样必然会导致非主校区的学生乃至于学生管理工作老师和主校区面对面的交流的减少。人是群居动物,是需要实质性的交流的,长期通过网络交流,很容易疏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此,为了避免信息化带来这样的后果,校区和校区之间应该多组织一些老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之间的活动搭配,以用来缓解这样的便利性所带来的感情的淡化。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4.2 信息化文化和现实文化的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 16 号)明确指出:“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如何把现实文化和网络文化相融合,这个是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思考的问题。主校区是文化的核心,非主校区除了传承核心文化,还会有其他一些符合自身特色文化的诞生。怎样才能引导好非主校区的文化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在这个环节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化大力气营造学生精神养成和校园整体文化的氛围,活跃校园核心文化,增强学生对核心校园文化的认可。要把现实文化和网络文化相融合,相互渗透,通过网上、网下的双管齐下的影响,引导学生融入校园文化中,发挥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功能。

4.3 学生管理工作战线人员的自我提高

双校区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人员工作的信息化的前提是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工作素质。就是学工战线人员对信息要敏感,要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素质。只有学工人员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能有效提高信息化程度,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才能实现。

在信息爆炸的这个年代,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双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必然。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化,发挥网络的网状力量,把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充分利用、共享有限的资源,进而提升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怀军.高校管理信息化与管理队伍建设探微[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3).

[2] 高伟涛,曲虹.信息化管理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 张渝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4).

[4] 邓建华.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

[5] 王伟国.探析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12(5).

[6] 冯晓艳.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7] 黄志荣,王希才.基于多校区办学的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5).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工作职业院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