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索

2014-08-05 15:32叶晓璐
科教导刊 2014年20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叶晓璐

摘 要 本文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两者相结合的可能性,探索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ing Combined with Career Planning

YE Xiaolu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four major problems exist i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noting tha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generate complex social factors and practical factors, and then presented corresponding solu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Key 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1 高職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渐提高,就业机会日趋紧张,用人单位在注重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规划。但是,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中,只凭单薄的文凭和常规的专业技能在求职竞争中屡屡碰壁。甚至有些高职毕业生将就业压力一味的消极埋怨高校扩招和社会结构失调,丧失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皆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高职院校以怎样的形式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

据调查发现,由于多方条件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独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而是将课程内容融入到其他课程与校园活动中。但是,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与客观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因此,要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成长达到全方位的效果,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尽早的系统引导学生开展对自己个人职业选择主观因素的分析。

2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普及,2011年被教育部列入高校必修课程范畴,因此,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高职院校的大一公共必修课之一。但由于这门课程发展时间较短,框架不够清晰,使这门课开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并面临着重重困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预防和干预为主,发展为辅,大部分内容都重在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把课程教育引入了被动式防守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积极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繁多,但效果甚微。如今说教式已不流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但一直都没有形成一种极具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较为提倡的体验式授课法,仍是停留在理论上居多,实际的教学手段呈现甚少。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估方式依然陈旧,平时的考勤、作业加上期末的试卷测试或小论文,合成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与其他课程无异,也不能很好反映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态,因此教学评估不能评估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真实情况,有失公正。

3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均属于心理学的分支,都建立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全人”的理解有着共同的看法。1909年,帕森斯第一次阐述了个人特质与职业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心理学的人之匹配理论帮助人们选择适合的职业。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心理学人本主义思潮的崛起,推动了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诞生和发展。而在心理健康方面,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一书中指出:“人的成长不是等心理疾病发生以后再进行矫正,而是要在教育中促进新一代人的健康发展。”大学正是一个人从学生时代逐渐向职业过度的准备与探索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促进了自我认识和外在职业环境的认识,也提高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自我意识的要求包括沟通能力、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激励-强化自信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有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适应、学习心理、意志品质、情绪健康、自我认识、人格健全、人际关系等。可见,两者内容的重合度较高。而且,之所以大学阶段为个人心理问题高发期,是因为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后,大部分学生陷入了目标缺失期。因此,为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让学生在入校之始就开始学习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的修炼自己是十分有必要的。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况且,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自我认识教育方面,能打通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三者间的任督二脉,很好地弥补当今大学教育只重视知识灌输这方面的缺陷。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仅使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更为系统有序,环环相扣,而且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更具体,内容更贴近时代需求,更有利于当下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熟。因此,构建一套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极具可行性和必要性。

4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索

4.1 调整教学目标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应从预防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以潜能开发与良好心理素质为培养目标,自我认识与自我规划相结合,人格健全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积极面对生活,乐于面对挑战的态度与品质。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不仅仅停留在没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阶段,而是持续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调整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变化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自我意识、人格特征等个人内环境建设的基础。

4.2 延伸教学内容

根据以上《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标准,要对课程教学内容从单纯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向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整合转变,将培养方向从心理健康的学生过渡向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未来职业人。因此,在心理适应板块的教学中要从校园环境的心理适应过渡到整個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再进一步过渡到求职与就业环境的心理适应;在学习心理板块的教学中要从学习压力应对、考试焦虑调适过渡到学习目标制定、学习习惯养成,再进一步过渡到应变能力、创新能力、逆向思维等潜能开发与行为能力训练;在情绪健康板块的教学中要从学习情绪问题的解决过渡到学习自我情绪的管理,再进一步过渡到对自我情商的开发;在人际关系板块的教学中要从校园友谊与爱情的处理过渡到人际沟通技巧,再进一步过渡到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在自我认识和人格健全板块的教学中要从自卑心理与自恋心理的调适过渡到对自身气质、性格与兴趣的解读,再进一步过渡到个人与职业的匹配度的分析。

4.3 创新教学形式

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笔者一直尝试以心理游戏与课堂研讨相结合为主,再结合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等其他方式为辅的特色体验式教学形式。每堂课都设计一个与本次课程目标相关且全体学生可参与的心理游戏,游戏结束后以讨论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本次游戏的理解和感悟,最后经过教师统整与延伸,深化内涵,总结课程重点内容,在轻松氛围与主动参与中让学生不知不觉接受知识点。以人际关系板块中的沟通技巧内容为例,设计了“天使与主人”的心理游戏,每位学生将在小纸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并将自己的名字折叠投入一个盒子内,然后每位同学在盒子里抽取一个小纸条(如果抽到自己的名字将重抽),偷偷记住纸条上的名字,这个名字就是这位同学的主人,自己就成为自己主人的天使。用一周的时间,天使要为主人默默的服务但不能被主人发现。在下一周课堂上,如果天使一直没被自己主人发现,但在谜底揭晓后,主人却想得起来自己的天使帮助过他,天使获胜;如果主人早已猜到自己的天使,则主人获胜。游戏结束后,全班开始讨论三个问题:(1)天使和主人获胜的技巧有哪些?(2)哪些天使和主人是你喜欢的?(3)在校园中,你该如何做别人的天使和主人?(4)在职场中,你又该如何做别人的天使和主人?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整合在一起后就形成了一套既贴近学生自身又容易实践的人际沟通技巧。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参与度高,而且环节清晰,层次分明,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4.4 改进教学评估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直以期末测试或者课后作业等终结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估方式,但为了增加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可以将阶段性评价作为一部分比例的成绩,如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一部分为自我分析,在课程初期完成,教师修改后学生可根据教师的修改建议进行修正。教师再根据学生修改的程度给予成绩,这种评估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对任务的理解,也能更好得达到任务效果。第二部分为学习规划,可在课程后期完成,教师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修改与给予成绩。第三部分为职业初期规划,可放在学生大二、大三时的就业指导课上继续完成。类似这类阶段性的教学评估方式将成为未来高职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教学评估手段。

4.5 增设课外咨询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都是将重心放在学生心理疾病的排查与心理问题的咨询,未来应该增加发展性的咨询项目,比如学生生涯规划与个人成长咨询等,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完善化的体现,也为学生提供自我成长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将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成为一门集知识、体验、操作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是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目标为导向,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层面的人格与意志的健全,心理健康以自我完善为导向,更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层面的自我意识觉醒,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职业修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云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5).

[2] 张豫晋,姜琪.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2012(1).

[3] 程利娜.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教学研究,2012(7).

[4] 门瑞雪,李菲,范志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

[5] 刘艳.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6] 张利兵.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科教文化,2013(1).

[7] 蒋涛.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路径探索[J].学术探索,2012(6).

[8] 张元洪,孔庆娜.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