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欣宇 英魁
摘 要:课程改革既是为了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为了学生的发展,也是为了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既体现了新课改的政治要求,又体现了新课改的最终目标。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去个性化”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任务是:根据去个性化的情况充分了解去个性化的弊病,并加以解决;发挥去个性化的有利一面,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课程改革 个性化教学 班级管理
个性化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趋势。我们的课程改革既是为了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为了学生的发展,也是为了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去个性化”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笔者使用一体化教学方法,结合去个性化来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
一、明确学习任务
本次任务是“去个性化”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去个性化”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掌握其本质内涵,并能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中正确使用。
根据去个性化的情况充分了解去个性化的弊病,并加以解决;发挥去个性化的有利一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制订教学计划
为更好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利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步骤如下:按四人一组分组;准备文字材料、视频资料、图片等;写出对“去个性化”的基本认识;制订小组学习“去个性化”的计划;制订个人学习“去个性化”的计划。
三、计划实施及过程控制
1.观看视频,初识课题
心理学实验系列——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发现环境对人的影响。
视频看完之后,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发现生活中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结合自身实际,体会环境对我们自身的影响,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例如:孟母三迁等众所周知的案例。在讨论中,学生对去个性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模拟实验,找出条件
请学生模拟电击实验,注意设计的巧妙与可信性,使学生相信实验是真实的。实验结束后公布实验数据。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去个性化产生的环境特点:一是匿名性,二是责任模糊。
3.童年动画,自纠自查
观看《三个和尚》动画片。基本上大部分人看过这部国产经典动画片,其实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去个性化案例。通过观看这个动画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去个性化与推托、懒惰行为。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发现身边的“三个和尚”,开展自纠自查大讨论,体会去个性化对自身惰性的影响,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4.勇于担当,自控自律
在正常情况下,学生对违反校纪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具有耻辱感、负罪感和自责感,因而能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学校纪律。但有一部分学生却往往将自己融于某群学生整体之中,他们喜欢集体起哄、相互打闹追逐、甚至成群结伙地故意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或者学生犯了错误后在老师面前说的第一句话是“某某也做的”。这种现象也属于“去个性化”行为。
通过上述案例的研究与讨论,学生对“去个性化”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利用研究讨论的成果,纠正身边的“去个性化”不良现象,总结讨论出组内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全体参与选择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整理成册,提高学生的自控自律意识,应用“去个性化”的研究于日常管理中。
5.信息时代,网络人生
网络作为我们学生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活动场所,其中的种种心理现象,都是值得认真发现的。网络中去个性化就是指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空间内,个体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
个体在网络中去个性化状态下的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消极表现主要有以下四种:
(1)个体违规行为增加;
(2)个体羞辱感淡化;
(3)个体自我评价降低;
(4)个体自控能力降低。
然而,网络中去个性化状态下个体的表现并不全是消极的,有许多个体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行为,并且是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会或很少表现出来的。这些积极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种:利他行为增加;不断自我超越。
对于网络中去个性化是个体接触网络时很难避免的一种现象。个体在网络中去个性化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也存在积极的方面,即使是那些消极表现,也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可以看作是个体不良心理能量的一种宣泄方式。因此,在对个体网络行为的指导中,更重要的是如何趋利避害,对个体在网络中去个性化行为做出正确引导。
最后,笔者要说的是,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去个性化的研究关键在于趋利避害,合理地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实现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最终实现用精细管理、做精致课堂、出精品学生!
(作者单位:史欣宇,承德技师学院;
英魁,承德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