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琼
摘要:为了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需要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流行音乐教育。本文从探讨高校学生流行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了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并对高校如何培养学生流行音乐审美能力提出了具体方案。
关键词:音乐教育 流行音乐 艺术价值
一、高校学生流行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优美的音乐不但能给人以灵魂的震撼,还能给人悠长的回味。有音乐的生活绝对是完美的。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美学积淀在音乐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在诸多的教学实践中却发现:许多大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而他们理解和领悟的水平导致不能对一首哪怕是耳熟能详的优美乐曲或旋律进行深刻而完美的诠释,体现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比较低的。音乐教育在高校作为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已成为关键的审美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
流行音乐是由英文“Pop Music”翻译过来的,一些学者认为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文化,宣称人们可以从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中学习和感受到大量的价值所在。对于现在的高校学生来说,让他们一入校便接触古典音乐,难免产生陌生感。作为现在的高校学生最常接触的音乐流派,流行音乐不会令他们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因为流行音乐符合了学生们的年龄特点,流行音乐具有的三重特性(生活性、通俗性、娱乐性)能更容易让高职学生接受。再者,流行音乐符合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歌词贴近生活,旋律琅琅上口,本身具有三重特征(生活,流行,娱乐),可以更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广为传唱,并植根于学生群体之间的土壤。因此,大学生流行文化的能力有着深刻的美学意义。
二、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探究
中国流行音乐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雅、俗之间的对立,造就了两种审美之间的差异。但流行音乐仍旧以通俗为主,高雅为辅,而且,现阶段大众偏向于能轻松接受的通俗艺术方式。流行音乐仍是以市场性为主而不是艺术性为主,是指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方文山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次去新加坡,有一个当地的华裔少年跟我说,他为了读懂我写的歌词去学中文,因为一首歌红了,他们会去加紧自己母语能力的吸收。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一个收获。”这则小故事即反映了华语流行音乐的魅力,也从侧面反映了文学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音乐也具有解放文学的力量。两岸三地流行音乐发展从来都没有切断与传统的关系,这些年真正有旷日持久流行力的音乐大多具有民族特色就是明证,最有代表性的是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即便现代粘贴痕迹严重,但其受欢迎的程度依旧强势地表明了传统的、民族的东西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即便是源于西方的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也一直在坚持本土化的努力,比如崔健的《超越那一天》、窦唯的《艳阳天》等等,中国化摇滚手法已经越来越成熟。总之,民族风、中国风、传统主义与融合主义、大众主义以及西方主义,甚至日韩风这些为流行而开展的艺术实践,都可以理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新形态,表明中国流行音乐审美现代性是中国自身审美传统的“现代”,体现中西方审美情感范式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流行音乐审美的能力
首先,要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音乐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拓宽欣赏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师不能墨守成规,需要不断吸收新的音乐知识,以充实和加强他们的视野开拓新的音乐技能,同时源源不断教最好的和最新的音乐知识给学生。
其次,加强学生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的理解受到自身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的改变而改变。其所谓的雅俗共赏就是从音乐的审美角度上来说的。
再次,创造良好音乐文化氛围,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如果要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单靠选修课依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现场,随时随地让他们能感受到流行音乐的魅力。如各级爱好音乐的团体,组织不同层次音乐比赛、音乐节,成立文艺娱乐部;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一系列的音乐表演教学和音乐讲座;开展年度校园好声音等艺术活动。
最后,正确使用音乐以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拉尔夫·A·史密斯指出:“艺术批评应该是艺术的和谐工作,愉快,思想上无拘无束,公正的探索,其目的是深化艺术和自我实现中美的著作的理解,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个人的审美意识和提高,以使年轻一代学会欣赏那些谁创造艺术,感受和理解特殊的方法来丰富生活,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的艺术。”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创作者或者歌手受利益诱惑,迎合受大众将俗进行到底,不惜庸俗到露骨的地步,毫无艺术性可言。比如说,《老鼠爱大米》中男女情感被形容成四害之首的老鼠对大米的贪婪追求,这是在玩弄道德,还是玩转时尚,不得而知;《香水有毒》和《伤不起》作品格调低下,浅薄直白,毫无艺术性可言,其宣扬的“爱情”理念也是畸形的。对这样的作品,必须在保障人的精神和人的尊严的价值合理性,扩大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
四、结语
在流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识别和区分能力,对大学生更透彻地了解音乐,听音乐,理解音乐,积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音乐审美,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晓燕.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年.
[2]刘哲.吉林大学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