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古城墙中所包含的结构艺术、材料使用艺术、雕刻细节,以及其中蕴含的“设计之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设计师,对中国现代设计有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古城墙;艺术价值;中国现代设计;设计方法
中国的古城墙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到了明清时代达到鼎盛。在全国,不同规模的城墙有数千座,这些工程浩大的古代建筑起着军事防御和自然灾害防御的功能,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墙”古代亦为“纳民”之意,城墙的修筑主要是为了“纳民”,在古城墙的实质含义上,主要是以防御系统为功能,现在意义上的城墙还包括周围环境。从一开始简陋的仅为抵挡外寇到后来带式的更精细的布局,再到之后完美的设计体现出的君主的威严感,城墙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简陋到艺术的过程。在此“城墙”作为建筑实体,是整个防御系统中最为主要的部分,集阻止、掩护、据守等作用于一身。城墙的高度不但考虑到居住者的安全因素,而且其磅礴雄伟的气势亦是国家的象征。
中国城墙以方形为主要布局意识,统治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建筑城墙以阻挡外来者的侵略;古时的城市大多建立在平原或河谷地区,因此常受到洪水的袭击,城墙的建筑也很好地起到了防洪的作用。以陕西省西安市古城墙为例,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墙高12米,周长13.74公里。城门有四: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门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①。正楼高32米,长40余米,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最初的西安城墙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后来又将整个城墙内外壁及顶部砌上青砖。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
城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封闭式建筑工程,其中等级观念凸显。在古代有明确的等级和法律,城内是民众生息之地,城外可村居结庐,可造别业,但不是独立的。这样的国的模式由东周起,至秦加固,而使后代的建筑风格有了威严的国家风格。中国一向崇尚这种庄严朴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气的风格。尽管日式“小清新”、欧美“极简使用”的风格影响和冲击着中国现代的设计,但是从各种中国自主的设计中还是可以看到宏观的严肃和大气,这种浩荡的气势由这些身边的古建筑逐渐渗入设计师的思想。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它们由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文化影响着人们,从而形成整体。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西安,其鲜明的城市味道,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城市建筑来体现。城墙成为最能够表现这座古城的建筑,也成为最能够表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的建筑之一。
古城墙不仅在建筑和雕刻艺术上非常有价值,其在和周围自然以及人文风景的融合方面也非常有代表性,这也表现了当时工匠尊重自然的建筑特点。古时的各种创造都非常注重与自然的结合,这来源于古代人对上天和自然的崇拜与畏惧。因此他们的设计不仅尊重自然,还在很多方面模仿自然,古城墙便是从巍峨的群山中获得的灵感,人们希望这种守护的巨大神圣的力量能够保护城池,因此模仿高山建造高大连绵的城墙。中国在早些年的设计中很少考虑到自然这一方面,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设计师们逐渐意识到与自然的联系。因此,现代的设计不仅绿色环保,很多造型还充分借鉴了自然界生物的特点,学习这些大自然用亿万年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使设计省去了很多的无用探索。同时,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理论在现代也被应用于设计作品中,更加丰富了中国的设计文化。
不同于西方的先有城市后筑城墙,中国古代则是先筑城墙后建城市,这就使中国的城墙更加具有整体规划性,形状统一而缺少变化,功能性也表现得更加突出,同时整体的连贯也使风格更加威严和庄重。古城墙的兴建因城市布局而形成了完美的“四方形”的形态结构,这与古代劳动人民天圆地方的概念吻合。这样的形状,首先就是在抵御外敌方面有很大优势,四方形状使视野辽阔且更容易观察到敌军的来袭;其次,四方的城墙和城市为军队发布军令及武器运输提供了便利;最后,中国古代视方形为庄严稳重和智慧的象征,体现出强大的中央集权的特点。
当然,城墙的兴建也充分利用了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自然条件,体现出了因地制宜的思想。在北方,“四方”理念成为主要结构的理念,而在南方,地形更加复杂多变,气候也较之北方更加活跃,河流以及地势的变化特点也决定了其城墙形状很多为不规则形状。例如不同城市的城墙,其建筑材料和表面的倾斜度也不一样。湖南凤凰古城墙,始建于清康熙43年(1704),整个城墙连接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前临清澈的沱江河,城内青石板街道,城墙下就是江边木结构吊脚楼,非常具有古城特色,城墙的结构和斜度也因为防洪的必要而有所改变。古城墙的兴建也会因为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所以南北方城墙兴建的形状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不同的儒家理念。这与现在的符号化相同,即理念影响符号,符号又表现出理念的寓意。
城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家和人民,这就决定了它和君主享用的奢华宫廷,或者是民间用于生活的建筑群体有根本上的差异。它不需要隐晦浓郁的风格,而是要采取简洁直白的建筑诉说方式,在充分体现威严气势的同时,让人一眼看去就知道其用途,感受到其保护性。设计本身就和艺术有很大的不同,艺术更加关注精神上的概念传递,而设计是要融入生活的,是实用的,是首要关注功能,其次关注精神上的满足的。我国的设计发展到现在,已经把用户体验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并且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挖掘出精神概念的传递。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设计不仅具有实用性,还需考虑物质性,因此其目的就落实到经济效益上,现代设计的实用性更具经济性,这就要求如何在体现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完整地展现其功能。中国的设计改变了思路,往往以功能为先,而后进行外观设计。这在目前国情和设计发展上是一种很好的过渡,也是设计师们在探求精神文化表现上的一条长路。
中国的古建筑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更伟大的方面是艺术。城墙的城门、闸楼、重楼等在充分具备主要防御功能的基础上,也具有了足以渗入现代中国设计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以城楼的屋顶为例,中国建筑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歌颂庙宇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五种基本屋顶样式就已经确定了,而城墙尤其北方城墙则常用上半是悬山、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有助于观望。这些形如鸟翼而整体庄严的建筑是由漫长时期的无数工匠的探索而得来,它们的初衷是最符合所需结构和用途,不断地改进后却在美学上有了出人意料的成就。
这些风格影响着现代设计,同时在给设计师传递着一种设计思路,即中国目前的制造步骤:以用途为先,设计好结构和内部构造,用逻辑和数学计算来的数字对作品外观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步骤未尝不是一种模仿古建筑的方法,满足功能和数学美的设计往往也满足视觉的艺术品味。这种方法并不是不重视设计,反而是一种不容易出错的方法,先有了构思好的用途和数据,再进行创造,在这个过程,设计师同样可以像古代建筑师一样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作品便不再天马行空,而是既满足美观,又满足功能。
城墙从古时以防御功能为主,到后来被认为是“封建旧文化”,到现在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成为大家欣赏的建筑艺术,其文化元素能够让人们的行走过程收获体会,这也体现了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状况。古城墙上宽大的步道在古时运用于武器运输存放,士兵演练,现在则用于游人散步观赏。可见从中国古时起,设计作品就需要一定的“留白”,这主要是为了功能上的保证,其次中国一向崇拜“宏大浩远”,气势磅礴的建筑往往更能表现君主的权利和其对子民的保护能力。而这两点所导致的“留白”却给了现在的设计一个很好的启发。
令人欣慰的是,现代的设计愈发注重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与再发展。而中国现在的简约设计也在努力向传统文化靠近,在此可建议不妨从城墙文化中着手,找寻其简约而美的真理所在。现在的设计师,在了解文化、表面运用文化的基础上应该更加发掘其深层次的意境,将其与自身融合,在设计中不仅要用传统文化的元素,还要用它的意境和方法,这样才算是真正地发扬和再创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激发了人们的认可与崇拜,中国现代设计要达到真正中国化,必须了解、吸取其文化内涵。
设计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智慧与创造相结合的表现。古城墙是中华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它的整体构造、材料的运用、每一个城门的建筑特点、每一座重楼的细节,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承与发展。在进行现代设计时,不仅要学会从形式上对其加以借鉴,学会归纳;而且要将其艺术特点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学习城墙文化,是为了给出一种发现的方式,一种探索的途径。在将来的创造上,或许设计师们可以发现更多中国传统的文化,然后去了解和理解它,最终做到让文化融入自己的骨髓,并在设计作品上挥展自如。
注释:
①闸楼:是建在瓮城之上,或者在左右的城楼;箭楼:周围有远望、射箭窗孔的城楼
参考文献:
[1]彭蓉,张永生.浅谈中国古城墙保护[J].山西建筑2005,(13).
[2]孟凡军.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差异与融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4)
[3]赵伟.探究我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2
作者简介:
范昱,西北工业大学学生。研究生方向: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