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萌博
胸外科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徐萌博
目的 分析胸外科术后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研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外科手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综合治疗为胸外科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了有效的方式,患者经过治疗后,生理标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 早期预防以及综合治疗对于术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来说非常关键,且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胸外科手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常是肺部以及外严重疾病导致的,以通透性增强以及毛细管弥漫性损伤为主[1]。主要病理变化为肺不张、肺水肿以及透明膜形成等,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呼吸窘迫与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急性肺损伤后期的主要表现,起病较急,发展迅速,且预后较差,病死率达到51%以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呼吸频率与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以及X线呈现弥漫性肺泡浸润等,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且外科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与病死率较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相对困难,病死率较高,因此应当得到重视[2]。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外科手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40例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7~80岁,平均(68.4±2.1)岁;支气管扩张患者20例,肺癌患者10例,肺结核患者8例,食管癌患者2例。
1.2 诊断标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以中华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诊断标准为标准:(1)患者在术后6~24h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且呼吸的频率小于35~55次/min,患者的口唇出现发绀,出汗量较多;(2)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且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值≤59mmHg(1mmHg=0.132kPa),采用一般的氧疗没有效果;(3)患者的肺部早前听诊中表现为术侧或者两侧的呼吸音减弱,且晚期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湿啰音[3]。
1.3 方法 手术形式:肺大泡5例实行肺叶切除手术;肺癌10例实行右全肺切术手术;贲门癌10例,实行肿瘤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食管癌2例,实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支气管扩张13例,实行肺叶切除术。
治疗方式:确诊后转入ICU病房,给予患者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增强吸氧的浓度,对于患者出现的原发疾病进行积极的处理,且还需严格的控制入水量,保持胸腔引流的通畅,并选用敏感抗生素避免出现感染加剧的情况,加强营养支持等。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MAP、BH等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并记录相关的数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开胸手术中以及术后,输血的患者为9例,其中8例输血量达到800mL以上,手术结束后1d内补液量>2~3L的患者有3例,>3L的患者为5例,手术时间≤3h的为2例,>3~4h的患者为6例;手术结束后,出现咳嗽功能差的患者为10例,有5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有5例患者使用了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经过控制水量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后,痊愈的患者为24例,死亡1例(见表1)。
表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生理指标比较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常是由于感染严重、手术以及创伤等原因导致,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由于胸外科手术创口较大,手术的部位较深,对于患者组织的损伤较大,且多数患者的病情危急,在治疗的过程中交容易出现组织损伤,直接导致患者的胸腔闭室的引流出现积液与积气[4]。此外,还可能会出现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阻碍患者的通气功能,继而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非常重要,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预防:第一、应当重视术后的护理工作。由于开胸手术较为复杂,多数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病情较为反复,很容易产生其他情况,因此当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5]。此外,患者在吸氧与通气时,应当进行无菌操作,减少相应的并发症。且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重点关注伤口愈合情况与通气情况,假如患者出现不适感,应当及时进行处理[6]。第二、应加强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流程与规范进行,尽量避免组织损伤。且应当采用无菌操作,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出血情况,减少创面损伤,降低出血量,有效的避免感染[7]。
文章通过对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外科手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MAP、BH等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所以说早期预防以及综合治疗对于术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来说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8]。
[1] 徐海燕,高勇,肖庆龙,等.肿瘤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5):469-472.
[2] Moss M,Goodman PL,Heinig M,et al.Establishing the relative accuracy of three new definitions of the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Crit Care Med,1995,23(10):1629-1637.
[3] 楚社录,喻家成,张世锋,等.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治疗体会[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0(3):223-224.
[4] 卢树标,蔡绍曦,张超,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29(1):167-169.
[5] 黄朝林,倪正义,周密,等.肺叶切除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7(12):56-57.
[6] 赵天增.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14(2):79.
[7] 张梁,姜涛.胸外科手术后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高危因素与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2(1):115.
[8] 李雪松.30例肺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分析报告[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11,13(9):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3.039
河南 473058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徐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