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语文漠然视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语文学习不认真,抱着“学不学一样”的心态,上课时无精打采,漠然视之,对课后的语文作业也是听之任之,不想做就放弃,尤其是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自以为语文是一本“不变的万年历”,只要过去学得好,现在可以放一放,因此,语文被学生们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甚至认为学得再好也没数理化有用,还得依靠数理化提高分数,即便是不学,语文分数也不会太低。
2.学生对语文敷衍了事
迫于高考或者老师的压力,还有些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态度处于应付差事的状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良好的学习计划,上课时泛泛听课,下课后完成书面作业了事,对学习中的知识点从不做积极深入的思考,甚至对学过的内容也不归纳总结,更谈不上主动读课外书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了。比如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讲授之前,学生就有必要提前查阅资料,事先预习课文,了解这篇文章的艺术手法,进而联想当时的革命形势,才能更好的掌握学习重点。但是有些学生却对此敷衍了事,感觉没有必要。
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1.学习不求深入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对待语文课仅限于泛泛理解,浅尝辄止、不求深入,他们很少阅读课外读物,也不想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只是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例如通过学习高适的《燕歌行》与《封丘作》这两首诗歌,可以发现其中有“烟尘”“风尘”两个词语,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词义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认真思索,仅从字面意义片面理解,就不会知道《燕歌行》中的“烟尘”是指战争,另一个《封丘作》中的“风尘”则既可理解为地位卑微的生活状态,又可以理解为战乱。
2.学生偏科严重
有些高中学生,缺乏自我调适能力,进入高中阶段后,出现了“重理轻文”的现象,在这些学生看来,数理化题目思路清晰,答案唯一,一旦掌握了知识间的联系,多加练习就能提高成绩,而语文题目答案模糊,透明度低,即便是在语文课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成绩提高也不易,尤其是作文写作之类,更是“费力不讨好”,还不如多学学数理化实际。比如在作文课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围绕“水的用途”写一篇说明文,结果就有一位理科成绩优异的同学,竟然用“H2O的用途”来命名,并将“氢”与“氧”的化学反应过程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俨然成了一篇有关水分子构成的化学分析。
三.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语文教学的目标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只有将人的需要生成目的,以目的推动行动,才可以优化学生心态,对高中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来说,之所以有种种不良的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还是学生对语文科目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在这些学生看来,十来年的知识积累,足够应付高考语文试题,所以产生了“不需要继续学习语文”的心态,如果能让学生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漏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真正将语文作为重点科目来重视,比如在讲解《祝福》这篇课文时,教师不妨把主动权放手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透过祥林嫂的眼睛,去了解她的内心;二是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通过思考,让学生们学会了个性化解读与多元解读的方法。这种以学生为本、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创设情趣盎然的学习情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创设诱人的课堂气氛,比如在讲到古典诗歌中“赋”与“兴”的艺术手法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是一味地讲解书本上的定义,那么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怎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呢,教师不妨将枯燥的语文知识用学生们熟悉的流行歌曲进行演绎,如在解释“赋”时,可以引入周杰伦演唱的《千里之外》中的歌词:“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指出这种描写方式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这种艺术手法可以将人物之间的离愁别绪描写的婉转细腻,而对于“兴”的解释,可以用尹相杰演唱的《纤夫的爱》中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指明“先言它物而再引所咏之词”的效果,这种以歌词来解释艺术表现手法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高中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改善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而努力。
高海杰,教师,现居山东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