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劳动就业环境现状与对策

2014-07-31 10:09关红 李晶晶
职业·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创业就业

关红 李晶晶

摘 要:近年来,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大背景之下,我国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广东作为全国改革攻坚的排头兵,在改善劳动就业环境、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方面起着引领作用。文章以数据为依托,在探索广东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广东劳动就业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转型升级 劳动就业环境 就业 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调:“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

一、广东劳动就业环境现状

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广东作为全国改革攻坚的排头兵,在改善劳动就业环境、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方面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并呈现如下就业环境现状。

1.供求总体情况趋于稳定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历年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2年,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同期求人倍率分别为1.42、1.17、0.95、1.07、1.07、1.07。求人倍率是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它表明了当期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理论上,求人倍率数字越大,越是容易找工作;求人倍率数字越小,越是不容易找工作,显示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当求人倍率大于1,说明职位供大于求;如果求人倍率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广东就业难度有逐年增大趋势,并在最近三年逐步趋于稳定。虽从数值上显示职位供大于求,但要看到其中的蕴含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即“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现象。广东地区对技工型人才的求人倍数近年来始终在1.2以上,相对拉高了整体数值水平。

2.就业方式和渠道日益灵活与多样

将“十二五”首年2011年与2006年、2010年有关指标作对比,广东省就业总量居全国前列,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全国低位水平。2011年末全省就业人口总数为5960.74万人,比2006年增加784万人。在就业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全国低位水平,2011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6%,比2006年下降0.1个百分点。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持续上升,非公有制经济类型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第三产业从业人口为2006.92万人,比2006年末增加388.65万人,比重为33.7%,比2006年提高3.3个百分点。

3.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从数据来看,广东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不断攀升的同时,所占求职比重也在不断增加。2007年至2012年,其比重从43.62%升至54.46%。不断扩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在充分满足了广东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外,在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比重不断增加的同时,也要看到新成长失业青年(目前普遍解释为城镇登记人员中从未就业,目前正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包括初高中、职业高中、技校及大中专毕业生中未能升学、参军、被国家统一分配或单位录用的人员,以及其他初次失业的人员)所占求职比重也从2007年的34.85%升至2012年的42.48%。青年人口就业成为当下社会亟待解决的工作难点之一。

4.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广东省社会保障受益人群持续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至2011年末,广东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00.8万人、6767.1万人、1875.6万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1.7%;同时,自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第四批试点在2012年7月1日全面正式启动至今,广东省基本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全覆盖。另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也从速度和质量两方面成为全国典范。随着社会保险费征缴收入、政府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受益人群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在稳步提高。

二、广东劳动就业问题分析

1.“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就业需求角度看,青年人是劳动力队伍中的主力军,解决每年如期毕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据统计,2012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2.3万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及往年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共计超过65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对工作的要求很高,又存在自身能力与期望值不匹配的问题;各企业校园招聘量与应届大学毕业生录取率也有逐年紧缩的趋势。另一个青年群体,即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人数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他们对工作的需求也已发生巨大变化,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们不再单纯满足于工资,更多转向对工作环境、自我价值实现、挑战性等方面的追求,而单纯枯燥的工厂流水线式工作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从就业供给角度看,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产业结构领域的调整,一些变化也逐渐出现在职业、职位、岗位等方面,这种变化与高校专业的设置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上的时间差,是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的原因之一;而低端技术含量工种劳动力趋于饱和、高级技术人才缺失的人才结构性失衡,也是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一个原因。

2.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就业拉动能力减弱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后,作为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广东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一方面金融危机客观上促使广东产品、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调整了贸易顺差过大的状况;另一方面也使服装业、塑料制品加工制造业等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遭受沉重打击,东莞、深圳等地大批中小型外贸企业倒闭,企业利润增长速度放缓,招聘计划逐年缩编,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以大学生就业为例,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6年的21万人到2013年的44.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约11%。今年的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0%,较之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另外,受现阶段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腾笼换鸟”“扩笼壮鸟”步伐加快等因数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仍然不理想。

3.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整体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广东教育投入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总投入2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研究生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高于浙江,但少于江苏;普通本专科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高于江苏和浙江,高等教育发展形势良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51.09万人,比上年增长7.9%;在校生161.68万人,增长5.9%;毕业生40.40万人,增长13.0%。此外,广东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吸纳了大批高学历人才入粤,全省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有所改观。

但应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上对教育的投入有所欠缺,广东地区劳动力素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六普”数据资料显示:在广东省就业人数中,初中、小学教育程度和未上过学的占69.7%,高中、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仅占30.3%。就业人口存在文化水平整体偏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所以仍需加大教育力度,以适应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发展需求。

三、应对广东劳动就业问题的对策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储备优质人力资源

统观全球大国崛起之原因,无一不与对教育的大力投入有直接联系。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对比美国1929年与1957年的经济状况,测算出美国初等教育的收益率为35%,中等教育为10%,高等教育为17.3%,教育投资对社会的回馈远高出其他投资。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指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瞩目,其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endprint

广东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增加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注重合理调整高校专业设置结构,以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依据,培养能够与市场需求接轨的高素质人才。二是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和普及义务制教育,转变广东当前教育劣势,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三是要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工业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帮助劳动者掌握劳动技能,促进就业。

2.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扶持发展第三产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根据这一思路,广东应强化政府自身职责,利用政策手段如减免税费、一站式服务等,切实鼓励和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引导服务的创业思路,改善创业环境,提升就业质量;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职业培训途径,为下岗职工、残障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在技术、资金上予以政策倾斜。

同时,从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第三产业的滞后是限制社会就业容量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不仅能有效扩大内需,同时其行业多、门类广,集劳动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于一身,不仅能吸收不同知识层面的劳动力,还能吸收部分农业和工业转移的劳动力,为提升城市化水平、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做贡献。广东应该在保持传统服务业优势的同时,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给予充分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理顺其与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经济

水平。

3.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缓解就业困境对社会造成的压力,更有利于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免除后顾之忧。广东应建立灵活的就业保障制度,坚持依次推进、低水平广覆盖、兼顾公平与效率等原则,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分层、分批、分类地解决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

最后,还应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建立覆盖整个就业流程的指导与反馈机制。一是要做好职业培训与就业咨询服务,借鉴德国在构建就业服务体系时的经验,完善以社会资源配置、就业中介、信用担保为链条的产业机制。二是要疏通就业反馈渠道,让社会需求信息能通过用人单位顺利反馈给高校或其他培训机构,听取就业诉求;同时通过实践检验培养成果,帮助调整培养策略,降低就业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负面作用。三是要提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中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劳动者参与工会建设,锻炼劳动者参与组织管理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性失业。

参考文献:

[1]徐静.最新粤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三成[N].广州日报,2013-04-02.

[2]张仁寿.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广东就业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5).

[3]刘俊义.和谐社会视角下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4]胡雪.促进我国灵活就业的制度环境研究[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10.

[5]王利迁.当代中国就业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

[6]冯兰瑞.略论劳动就业环境的变革[J].特区经济,2003(2).

[7]曾建权.广东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2005(5).

[8]罗健波.2012年广东人口发展[EB/OL]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fx/201306/t20130618_122619.html.2013-06-18.

[9]陈东清.当前广东社会建设主要情况分析.[EB/OL].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fx/201306/t20130617_122576.html.2013-06-17.

[10]郑瑶.2012年广东社会建设情况分析[EB/OL].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fx/201311/t20131115_129900.html.2013-09-10.

(作者单位:关红,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

李晶晶,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

endprint

广东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增加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注重合理调整高校专业设置结构,以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依据,培养能够与市场需求接轨的高素质人才。二是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和普及义务制教育,转变广东当前教育劣势,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三是要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工业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帮助劳动者掌握劳动技能,促进就业。

2.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扶持发展第三产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根据这一思路,广东应强化政府自身职责,利用政策手段如减免税费、一站式服务等,切实鼓励和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引导服务的创业思路,改善创业环境,提升就业质量;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职业培训途径,为下岗职工、残障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在技术、资金上予以政策倾斜。

同时,从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第三产业的滞后是限制社会就业容量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不仅能有效扩大内需,同时其行业多、门类广,集劳动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于一身,不仅能吸收不同知识层面的劳动力,还能吸收部分农业和工业转移的劳动力,为提升城市化水平、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做贡献。广东应该在保持传统服务业优势的同时,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给予充分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理顺其与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经济

水平。

3.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缓解就业困境对社会造成的压力,更有利于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免除后顾之忧。广东应建立灵活的就业保障制度,坚持依次推进、低水平广覆盖、兼顾公平与效率等原则,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分层、分批、分类地解决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

最后,还应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建立覆盖整个就业流程的指导与反馈机制。一是要做好职业培训与就业咨询服务,借鉴德国在构建就业服务体系时的经验,完善以社会资源配置、就业中介、信用担保为链条的产业机制。二是要疏通就业反馈渠道,让社会需求信息能通过用人单位顺利反馈给高校或其他培训机构,听取就业诉求;同时通过实践检验培养成果,帮助调整培养策略,降低就业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负面作用。三是要提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中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劳动者参与工会建设,锻炼劳动者参与组织管理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性失业。

参考文献:

[1]徐静.最新粤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三成[N].广州日报,2013-04-02.

[2]张仁寿.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广东就业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5).

[3]刘俊义.和谐社会视角下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4]胡雪.促进我国灵活就业的制度环境研究[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10.

[5]王利迁.当代中国就业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

[6]冯兰瑞.略论劳动就业环境的变革[J].特区经济,2003(2).

[7]曾建权.广东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2005(5).

[8]罗健波.2012年广东人口发展[EB/OL]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fx/201306/t20130618_122619.html.2013-06-18.

[9]陈东清.当前广东社会建设主要情况分析.[EB/OL].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fx/201306/t20130617_122576.html.2013-06-17.

[10]郑瑶.2012年广东社会建设情况分析[EB/OL].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fx/201311/t20131115_129900.html.2013-09-10.

(作者单位:关红,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

李晶晶,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

endprint

广东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增加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注重合理调整高校专业设置结构,以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依据,培养能够与市场需求接轨的高素质人才。二是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和普及义务制教育,转变广东当前教育劣势,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三是要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工业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帮助劳动者掌握劳动技能,促进就业。

2.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扶持发展第三产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根据这一思路,广东应强化政府自身职责,利用政策手段如减免税费、一站式服务等,切实鼓励和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引导服务的创业思路,改善创业环境,提升就业质量;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职业培训途径,为下岗职工、残障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在技术、资金上予以政策倾斜。

同时,从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第三产业的滞后是限制社会就业容量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不仅能有效扩大内需,同时其行业多、门类广,集劳动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于一身,不仅能吸收不同知识层面的劳动力,还能吸收部分农业和工业转移的劳动力,为提升城市化水平、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做贡献。广东应该在保持传统服务业优势的同时,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给予充分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理顺其与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经济

水平。

3.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缓解就业困境对社会造成的压力,更有利于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免除后顾之忧。广东应建立灵活的就业保障制度,坚持依次推进、低水平广覆盖、兼顾公平与效率等原则,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分层、分批、分类地解决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

最后,还应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建立覆盖整个就业流程的指导与反馈机制。一是要做好职业培训与就业咨询服务,借鉴德国在构建就业服务体系时的经验,完善以社会资源配置、就业中介、信用担保为链条的产业机制。二是要疏通就业反馈渠道,让社会需求信息能通过用人单位顺利反馈给高校或其他培训机构,听取就业诉求;同时通过实践检验培养成果,帮助调整培养策略,降低就业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负面作用。三是要提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中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劳动者参与工会建设,锻炼劳动者参与组织管理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性失业。

参考文献:

[1]徐静.最新粤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三成[N].广州日报,2013-04-02.

[2]张仁寿.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广东就业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5).

[3]刘俊义.和谐社会视角下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4]胡雪.促进我国灵活就业的制度环境研究[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10.

[5]王利迁.当代中国就业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

[6]冯兰瑞.略论劳动就业环境的变革[J].特区经济,2003(2).

[7]曾建权.广东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2005(5).

[8]罗健波.2012年广东人口发展[EB/OL]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fx/201306/t20130618_122619.html.2013-06-18.

[9]陈东清.当前广东社会建设主要情况分析.[EB/OL].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fx/201306/t20130617_122576.html.2013-06-17.

[10]郑瑶.2012年广东社会建设情况分析[EB/OL].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fx/201311/t20131115_129900.html.2013-09-10.

(作者单位:关红,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

李晶晶,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

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创业就业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