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 校企联姻

2014-07-31 16:54李俊湘 张淑梅
职业·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校企合作

李俊湘 张淑梅

摘 要: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笔者学校引进了银谷教学工厂,通过产学研三位一体校企双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科研能力,构建了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资源结构,实现了携手、合作、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产学研三位一体 校企合作 职业素质

一、实施背景

1.校内实训教学设备的局限性

学校的实训教学主要是根据现有的教学设备展开的,内容与形式比较有限,学生很难体验到未来就业的场景和工厂的规章制度、质量意识。

2.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有限

学校引进的新教师中,有许多毕业于大专学校或技校毕业留校,企业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产品的研发制造经验更加缺乏,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也不够。

二、引进银谷教学工厂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引厂入校,完全按企业管理模式运行,研制销售教学设备;二是让教师参与研发和生产机电自动化类教学实训考核设备;三是校企共同开展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应用交流、研究活动;四是组织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真刀真枪、真题真做”的生产实践,真正能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提高综合技能;五是打造一支集产、教、研功能于一体,与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相适应,能够服务于社会的专业师资团队。

三、校企合作教学工厂的运行机制

1.分阶段、分时段安排学生参与教学工厂设备生产调试任务

通过企业实际生产运营方式及管理体系等企业环境设计,对学生进行实际生产经营作业训练。在教学工厂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生产和进行有序的质量控制,是高质量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为此,笔者学校将工学结合教育分为两个层次,分别安排到学生在校的两个学期中。第一个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融入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基本素质。第二个学期,对学生进行高技能岗位化提升,企业也根据自身实际岗位的需求,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设计,并进行锻炼与选拔,为企业择优录用和学生毕业综合实践选题做准备。

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笔者学校采取了“先进门,再修行”的方法,实施全过程严控,以保证教育质量和产品质量。

“先进门”,即先通过产品生产进行职业岗位化课程训练,让学生参与从产品的下单、原料采购、组织生产、质量管理、性能测试、出厂检验到设备维护的整个生产流程,使学生掌握生产现场管理知识和产品质量标准,做到规范操作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多岗位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再修行”,即组织经过岗位训练后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组成生产车间,以勤工俭学的方式为企业进行批量生产,直接为企业服务,并采取岗位竞争与轮岗机制。这样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分层次将学生培养成技术开发型、生产管理型或操作维护技能型等高素质人才。最终做到以服务企业带动校企合作,通过生产产品、技术服务等师生共同参与的各项活动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保证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联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提高对口就业率,提升办学层次和学生的就业层次,实现校企合作多赢。

2.安排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参与产品研发

笔者所在系的多名骨干教师参与研发,与企业联合研发了横向课题变频恒压供水实训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很好地解决了自身研发制造经验缺乏的问题。笔者所在系一位教师在下企业实践总结中这样写道:“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之前只是理论上知道,现在知道理论在实践中怎么应用,知道实际中更需要哪些理论。”笔者所在系的专业带头人还承担了企业横向课题电梯电气线路实训系统,他们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了传统继电器控制和PLC控制两套控制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知识复杂、不好理解的局面。

3.为企业新员工提供培训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企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不断更新,员工的再学习仅靠企业内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内部所设的技术与管理岗位越来越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其培养途径也有所区别,而这单靠企业力量也是难以达到。在教学工厂里,企业员工得到了专业的培训。到企业实践的教师一般具有较为厚实的理论基础,他们在向企业员工学习实践技能的同时,也在为企业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双方优势互补。学校可根据企业的需要及规格,为企业提供各类在职培训及校企联合的课题研究活动。

4.共同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校内的其他学生提供教学素材

学校规定教师在企业实践的同时要不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并做好记录,收集各类教学素材,为编写教材做准备。

5.条件保障(实施条件)

为确保教学工厂的正常运行,学校定期与工厂沟通,为学生、员工、老师提供一个和谐的教学生产环境。学校领导非常关心本项目的实施,经常到现场了解情况,解决运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工厂的主要成效

一是解决了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认识问题。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学生对企业实际生产运营方式及管理体系有了全面的了解,职业素养明显提高。

二是解决了学生要在真实环境实习的问题。让学生直接参与工厂设备的安装调试,学生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和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三是解决了教师没机会参与新产品研发的问题。教学工厂使学校教师的研发水平和实践经验明显提升,解决了从企业“学到什么”和“为教学带来什么”这两个重大问题,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是企业利用师生资源提升了员工理论水平,开发了新产品。校企合作研发技术,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借助到企业实践研修的教师团队,发挥教师团队的人才优势,把技术革新项目交给相关的教师团队去攻关,由教师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科研课题并达到各种设计要求,然后由企业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评估和收购,并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新产品,根据市场的需要适时地推出,从而加快产品开发速度,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抢占市场先机。

五是帮助企业解决了人才储备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反映到教学计划中,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最终为企业未来的人才供应及素质要求提供保障。在企业与学校的深入合作中,通过企业形象的宣传和企业文化的影响,在学校的学生中产生了良好印象,从而吸引优秀学生到企业就职。企业在学校的支持下,根据学校学生实践锻炼的需求,有效解决了开展大型市场推广、公共关系、季节性生产等所需的阶段性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六是找到了校企合作的兴奋点,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教学工厂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主动地、多形式地参与技能大赛,为学校提供设备赞助,为各参赛组奖项冠名等。企业赞助学生技能大赛,不仅扩大了自己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而且带来了收益。企业代表亲临比赛现场,选拔自己需要的技术能手;同时,企业通过赞助学生技能大赛和帮助学校建设实训基地,也为自己培养了潜在的客户,开拓了潜在的市场,宣传了自己的产品。

五、体会与思考

1.存在的不足

笔者学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企业订单有限,订单量不大,企业在接到订单后学生才能参与生产性实践,在企业订单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完成了生产任务后,经常遇到停产现象,学校需临时安排课程来替代。其次,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生产实践,拧螺丝没轻重,焊接不够美观,产品接线报废率高,要经过几天锻炼,熟练程度才能得到提高。但中职学生年龄偏小,思想不够集中,贪玩,上手慢,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甚至个别学生教几遍都还学不会。再次,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还需再提高。现阶段,非常缺乏国家制定的鼓励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也缺乏企业接受教师实践的激励机制。

2.引发的思考

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探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学校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深入发展。在招生方面,一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对学生开展培训,使其达到企业生产基本要求,实现就业;二是学校面向企业接受在职职工,针对工作岗位发展变化的要求,开展一年以下的短期培训,满足受训职工的技能提升、岗位转换等方面的需要。在学生管理方面,由校企共同实施对学生的操行考评。在能力评价方面,可建立企业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制度,根据教学进度,由企业专家会同鉴定组织机构,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职业能力评价。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方面,建立由企业主导的专业建设协调机制,以企业为主开发培训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由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阶段性全脱产教学;二是建立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即在这种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中,既有学校的教师,也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既要承担培养学生的教学职责,又要参与企业的某些技术革新与科技攻关项目,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工作业绩等由学校、企业共同考评。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校企合作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