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培玲
【摘要】规律探究问题也是归纳猜想型问题,此题型一直是让学生比较头痛的一类题型。解决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比较、猜想、论证等能力,从函数的角度去研究可能会使问题更容易解决。
【关键词】规律探究;函数
规律探究问题也是归纳猜想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比较、猜想、论证等能力。此题型一直是让学生比较头痛的一类题型。但如果从函数的角度来研究,可能会使问题更容易解决,求解的步骤可以归纳为:①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列出表格填上这些变量的对应值。②通过对应值发现对应关系,试列出函数解析式,或者在坐标系画出函数图像(散点图),猜想是什么类型的函数,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解析式。③验证并化简得到的函数解析式,得到规律。
一、当相邻两数的差为一定值时,考虑用一次函数
例1、如图所示:每张长桌单独摆放可坐6人(如图1),并排摆放两张长桌可坐10人(如图2),若按这种方式摆放3张长桌可坐14人(如图3),按这种方式摆放n张长桌可坐( )人 。
图1图2 图3
解析:(1)由题意可知:每个图中的人数随着图形的序号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推测图形序号为自变量,人数为因变量。列表:
图形编号n 1 2 3 …
人数个数S 6 10 14 …
(2)由表可知相邻两个图形人数的差为定值4,由此可设s=kn+b,把n=1, s=6; n=2, s=10 代入, { k+b=6 得 {k=4
2k+b=10b=2
所以函数解析式为:s=4n+2
(3)验证:将n=3,s=14代入,解析式成立。
即按这种方式摆放n张长桌可坐 (4n+2)个人
二、当相邻两数的差为一组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连续偶数等组连续有规律的数时,考虑用二次函数
例2、图1是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图2、图3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放而成.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摆放,由上而下分别叫第一层、第二层、…、第n层,第n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S为()。
解析:(1)由题意可知:小正方体的个数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图形的层数n为自变量,小正方体的个数S为因变量,列表得
图形的层数n 1 2 3 4 …
小正方体的个数S 1 3 6 10 …
(2)由表可知;层数n依次增加时,小正方体的个数S相邻两数的差为一组连续自然数,故可考虑用二次函数。
由此可设s=an2+bn+c,把n=1, s=1; n=2, s=3; n=3, s=6;
a+b+c=1 a= 1-2
代入 {4a+2b+c=3解得{b= 1-2
9a+3b+c=6 c= 0
所以s= 1-2 n2+ 1-2 n
(3)验证:当n=4时,s=10代入,解析式成立。
即第n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 1-2 n2+ 1-2 n)个。
三、当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积为一常数时,考虑用反比例函数
例3、资料显示,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镜片焦距X(米)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镜片焦距X(米) 1 0.5 1- 3 0.25 …
眼镜度数Y(度) 100 200 300 400 …
这张表是怎样刻画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镜片焦距X(米)之间的变化规律的,用一个表达式表示出来是()
解析:(1)由表可知眼镜度数随着镜片焦距的变化而变化,镜片焦距X为自变量,近视眼镜的度数Y为因变量,且自变量与因变量乘积为一个常数100,所以可以考虑用反比例函数。
由此可设y= K-x , 把x=1,y=100 代入,得: k=100,
所以解析式为:y= 100-x
(2)验证:当x=0.5,y=200时代入成立,其它值代入也成立。
所以,表达式为y= 100-x
对于探究数形结合规律的题目,如果从函数的角度来考虑,往往使问题更容易解决。